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 第446章 改革开放成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6章 改革开放成果(1 / 2)

【改革说完了,接下来自然是开放。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国家虽然确定了靠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助力国家跟上时代发展。

但是近三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让自由市场几乎被消灭了,没有私有制让外资靠经营获利,对外开放就没有成立的基础。

而运行三十年的制度又岂是那么容易改革的?更何况连具体如何改革都尚不明确。

所以国家决定先学习其它国家建立出口加工区和自由港的经验,在沿海建立经济制度与国际靠拢,并以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经济特区进行开放试点。

1979年,广东和福建凭借地理优势率先开放。

1980年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特区的开放效果显着,进而在1985年又开放了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14个沿海港口和城市。

逐渐形成了包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的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外资开始通过企业合资、企业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借助中国的国家禀赋投资建厂,经营获利。

当时的中国内地还处于改革阶段,中国百姓手里没有钱,没有什么消费能力,自然也就没有足够能让外资盈利的市场。

所以经济特区建立的初期,外资企业主要还是借助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资源,以及优惠的进出口政策,生产出口产品,他们的目标依然是海外市场,而非中国内地。

国际市场竞争无疑是激烈的。

外资在市场竞争经验更多,为了提升竞争力,他们竭尽所能降低生产成本、管理成本,以及提升产品质量。

而要做到这种对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就必须基于企业更大的自主权。

从经济体制到企业管理,外资的这一套都值得特区内的中国企业学习借鉴,同时这也会反过来推动国家借鉴成熟经验进行改革。

推动国家逐渐与国际接轨,加入到国际分工,最终实现经济和科技水平高速发展。

这就是改革与开放结合的路线。

以深圳为例,1980年深圳成为经济特区,除开最初几年的基础建设发展,到基础建设完善并且开放势头已成规模。

再从1985年到1990年计算的五年时间,深圳工业产值猛增了足足十倍,平均年增长率高达百分之50。

与深圳同期开放的珠海,五年间工业产值也猛增了10.5倍。

厦门城市规模较小,工业基础也不够,五年时间也增长了1.97倍。

汕头则因为远离珠三角经济圈稍有劣势,不过工业总产值也增长了近两倍。

随着开放的深入,经济特区也确实发挥着试点和带头的作用。

曾经让人们谈虎色变的资本主义,现在也在国家的开放政策下,已经由谨慎观望到小心尝试,再到大胆下海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