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下之后温言道。
这丫头个头不高,不过,身材的曲线却也不逊于另外三女,可谓是小巧玲珑之极,坐在身高超过一米九本公子的大腿上,很乖巧地坐在我的腿上,一双纤白的手儿绞在一块儿,就像是一位可爱的、不知道危险即将来临的小红帽,嗯,这种比喻比较适合我阴暗的心理。
果然,我这一开口,除了坐在我的腿上,害羞得脑瓜子已经有些不好使了的绿蝶之外,另外三个漂亮妞无不低呼了起来。
“漱妹、鸾妹、照儿,你们三个人都不是普通人,应该知道此事之关系重大,为夫不得不全力而做,也希望你们能从旁协助,不过,绿蝶,孩子们也就只能交给你了,没有看着,为夫终归是不放心,你的担子可也不轻啊”我缓缓地道出了我的心声。
李漱对于金融事业有着出乎寻常的敏感,而且其商业手段也绝对是大唐的个中翘楚,至于程鸾鸾,这位双料女博士的知识之渊博,即使跟她相处了这么些年,但是我依旧不知道还有什么东西是她不懂的。而宫女姐姐,帝王级的头脑,对于政治上有着极度敏锐的触角,看待事物方面更是有着相当独到的见解,相信以我的知识,配上这三个妞的智慧,将会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形成大唐崭新的、利国利民的、结构更加完备的税赋制度。
李漱等人听了我这话之后,亦按压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李漱的脸都兴奋地红了起来,一个劲地搓着手儿,半晌,才冲我用力地点了点头:“既是俊郎所托,妾身等自然极力相助,愿俊郎能再为我大唐建功立业,若是我等所议之税制得成”
李漱最后的话没有说出来,不过我能看到,李漱同样渴望能干一番事业的决心和意志,至少,能帮助自己的夫君,开创一种新的税赋制度,这绝对是名留千古的大好事。
--------
当然,既然得到了妻妾们的同意之后,就开始动工起来,而双子塔的顶楼上,我与三位妻妾正在对我的税制改革法进行着激烈而理智的交流。我整整地花了两天的时间来查找大唐税赋方面的资料,当然,老爷子的帮助也不小。
老爷子还特地把他对于大唐税赋的理解也对我作了详细的解说,使得我在短时间内对于大唐目前施行的税赋制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大唐立国至今,课税的主要对象有三,一是田,二是户,三是丁,田为物,户和丁为人。不论是前汉之时的田税、口赋,又或是魏晋南北朝时的田租、户调,乃至我大唐现令的租庸调,无一例外,皆是以对人税和对物税并行。”我抄起了摆在跟前案桌上的一碗莲子羹一口饮尽之后,冲送羹的婉儿一笑,这才朝着边上帮我翻查资料的妻妾们言道。
“此种税赋之法,已在我大唐施行了数十年,未见其过,为何陛下还要要求俊郎来做此事”程鸾鸾把埋在大唐律中的脑袋抬了起来,一脸的疑惑。
“这种税赋之法,虽施行数十年不见其弊,但并不代表它就没有弊处。”正在研墨的宫女姐姐轻轻地挑眉头,淡笑道。
这到是让我有些吃惊,更多的是欣喜,我最爱看到的就是我的婆娘们能发挥她们各自的特点,还有张扬她们的才智,“女子无材便是德”这种屁话我听都不愿意听到,在我的眼中,有文化、有理想,懂上进,有爱的女子才是正真值得我爱的女人。
“照儿你倒是说说,我大唐的均田制和租庸调法之弊处所在”我抱起了双臂挺直了有些发酸的脊背,这时候,一双清凉的手儿落在了我的额间,熟悉的幽香袭入了鼻脑,不用猜都知道,这种熟悉的手法,自然是我的羔羊公主。
第877章 夸张的事实
幸福地眯上了眼,感受着脑袋受李漱指压按压带来的面静待着宫女姐姐开言。宫女姐姐果然不负我之所望,提及均田制及租庸调法的弊端,头头是道,而且很多没有暴露的问题,宫女姐姐以她那超乎常人的远见卓识全给捕捉道。
“我大唐初年,遭逢战纷战争之后,百姓离散,天下调零,天下之人口比之前朝之时,十剩不过三四,故我大唐立国之后,便施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对于我朝之农业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经济的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均田制和租庸调法本身也存在着不少流弊。不说其他,光是一点,如今大唐现行的土地置换之制,这其实也开启了大唐对于土地买卖的限制,妾身并非说土地置换之法不佳,而是说,即使没有俊郎此法,其实我大唐对于土地的买卖限制亦是越来越宽,连口分田,也允许百姓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以买卖。这就造成土地兼并日益加剧”
“照儿所言不差,其实,不论是哪一个年代,土地买卖问题,都是杜之不绝的,从秦汉至今,哪个时候会不出现大地主呢这个问题,就如同大河终将要汇入大海之中一般不可阻扰,任何方法,都不过是暂缓罢了,人性本恶,贪念,是任何一个人都拥有的,正是这个与生俱来的观念,才会让土地兼并几乎没有办法阻扰。”我叹了口气,中国古代数千年文明,就是农耕文明。农耕文明的特别就是对土地有着极强的信赖性。
当土地与人口之间出现了不相衬地差距又或者是断层之后。百姓连最赖以生存地土地都失去之后。必然会让统治阶层与百姓之间产生出尖锐地矛盾,其最终的结果就是战争,又或者是改朝换代。
我的这一番言论。让宫女姐姐满脸认同之色。颔首轻笑道:“俊郎一下子就点出了土地兼并地根本。其实,还不光这些,又如对官吏普遍授田。这些官吏广占土地。但是。这些官吏交税了吗没有,不说旁人,便是我父亲应国公,拥田万亩。有户数百,而他们地劳作。并没有交予国家,而是收归勋贵所有”
--------
宫女姐姐这话说得很轻,不过,却让李漱和程鸾鸾都不由得动作一顿,这里边。牵涉及大。不仅仅是牵涉到大唐地新贵,更牵扯到大唐的王公贵族,也就是皇家。李漱坐到了我的身边。软而清凉地手放进了我地掌中:“照儿妹妹地话儿也没错,说实话。妾身也没把爹爹赐下的食邑当作一回事,不过,说起来。爹爹和爷爷这些年来。赐下的田亩,怕是比我们大唐的一个上州地总数都要高出数倍。却一钱税赋也收不回来。”
李漱这话。也是向我表明了她的态度。她让在我地这一边,程鸾鸾也同样颔首,毕竟,她们都是我的家人。她们无私的支持,才能使得我在这一事件的处置上能更显得大公无私。
我站起了身在来地板上溜达,一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