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一边走一边说道,“老祖宗是咱们村里年纪最老的,她丈夫儿子都当兵在战场上战死了,她也没改嫁,年轻时候自己种地,老了就由村里供养了。”
老祖宗范张氏还坐在村口,小石头又在她身边玩,见村长带着人走过来,小石头大声说道,“咋?这就走了?”
“走啥走,不走了,老祖宗,给你找了个伴,这是?”
看了看杜敏,这才想起来不知道怎么称呼她。
杜敏忙说,“我夫家姓张,我姓杜,叫我杜娘子吧。”
张杜氏有点难听。
村长对着老祖宗范张氏又大声说道,“杜娘子带着两个小娃,跟你住一阵子,让她帮你做做饭、洗洗衣裳什么的。”
范张氏咧着没牙的嘴笑笑,“好、好。”
也不知道她听清没听清。
原来老祖宗就住在这村第一家,这是三间低矮的房子,一样是半截石头墙茅草房顶。
因为朝阳,又在村口,并不显得狭窄潮暗,院子挺大的,西墙边照样摞着柴火垛子,东墙边搭了灶间。
院里也有一个石头桌子几个石头墩子。
村长领杜敏她们进了院子,对春花说道,“你去帮着收拾收拾,老祖宗住东间,让她们住西间好了。”
“嫂子跟我来。”
杜敏把车子在院里停好,快步跟着春花进了屋子。
这是一明两暗的屋子,中间屋子摆放着石桌子石头凳子,擦的干干净净。
东里间是老祖宗住的屋子,春花带着杜敏进了西里间。
这个屋里支着一张床,没有铺盖,春花解释说,“这床原是给来值夜的叔叔婶婶住的,老祖宗说夜里没事,不用人陪,就空着了。”
春花动手把床边的一个箱子搬走送到东里间去,又搬过来一个板凳。
“嫂子,你有带的被褥吗?没有去我家拿一床。”
“有,我有带的,谢谢你春花,你人真好。”
春花害羞的一笑,“嫂子,灶间里啥都有,你用是的。”
春花是个热心肠的姑娘,又带着杜敏去看了水井。
一路上遇到扛着锄头的村民,好奇的看着这两人。
有人问道,“春花,这带的是谁家小媳妇啊?”
“四婶,这是来咱村借住的嫂子,就住在老祖宗那里,这阵子不用你去送饭了,我爷爷让嫂子给做饭抵房钱。”
“那敢情好,这小媳妇真水灵。”
“嫂子,老祖宗啥都吃,不挑嘴,就是牙口不好了,饭得做的软烂些。”
“行,我知道了。”
杜敏带着张五哥和狗儿就在老祖宗的家里住下了。
老祖宗是个和善的人,不多话,平日里吃过饭爱到村口坐着,张五哥和狗儿有时就跟着她去,小石头没事就跑来一起玩。
安顿好了之后,就到秋收了,村里的人每天忙着割豆子、掰玉米、扒地瓜。
谁家忙不过来就来喊杜敏去帮工,工钱就是粮食,等到秋收结束的时候,杜敏竟然攒了一大袋子玉米和一大袋子地瓜,还有一小袋黄豆。
不忙了之后,杜敏就背着背篓带着张五哥和狗儿去附近的山上转悠,山上有许多板栗树,核桃树,还有几棵酸枣树。
张狗儿喜欢捡板栗,板栗的外壳虽然老是扎他的手,可是晒干了去了壳以后娘煮了给他吃,又香又甜。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