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集成电路计算机,和前两代的计算机可不同。
它的体积更小、功耗更低、可靠性更高,这些都是它的优点,更是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而之所以会比前两代优秀那么多。
这是因为无论是在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都来了一个大升级。
就拿硬件来说。
它是用的是小规模集成电路,将电子元件全部集成在一块小小的芯片上,代替了电子管、晶体管。
这就不是李枭一个人能研究出来的了,需要全行业人的努力。
不仅是逻辑元件,存储器也是如此,像是第一代计算机用的都是磁鼓存储信息,第二代用的是磁芯存储器,第三代就直接跨越到半导体存储器。
软件更是如此。
第一代就是那几使用的是机器语言编程,不仅效率低、还很复杂,第二代虽然升级到了FoRtRAN、boL等语言编程,但也很初级,而到了第三代直接来了一个大爆发。
跨进了一大步。
各种高级语言编程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如bASIc语言、ALGoL语言等各有各的用处,也更完善、抽象层次更高、更易于使用、开发效率更高以及可维护性更强。
也正因为这些,才使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从几万、十几万,直接提升到了几十万至几百万次。
而这些都不是他一个人就能搞定的。
李枭记得世界上第一台三代计算机,是1964年被研究出来的,他打算制定一个10年计划。
前三年全力攻克晶体管计算机上面用到的技术。
像是晶体管制造技术、磁芯存储器技术、印刷电路板技术等等,这些都要攻克,至少要能自主生产。
之后就要把视线,转移到集成电路计算机所用到的技术上了。
这才是让李枭感觉最难的。
就拿硬件的制造来讲,就需要光刻技术、薄膜沉积技术、刻蚀技术和离子注入技术。
光刻技术可以是集成电路制造的核心,其制造步骤就极其复杂。
像是如何对硅片表面进行清洗烘干、如何涂底、如何旋转涂胶、怎么软烘、对准与曝光、后烘等等这些都是问题。
薄膜沉积技术说简单点就是要在硅胶上,沉积绝缘层、半导体层和导电层等材料层,从而构建出集成电路元件和互连结构。
但说着简单,可做起来一点也不比光刻技术简单,需要多个步骤来完成。
刻蚀技术和离子注入技术同样也是如此。
在其他人研究晶体管上各种技术的时候,他同样也会学习集成电路计算机,不过这一次他只打算学习理论。
再把理论知识传给其他人,具体的实验就让其他人做就可以。
否则研究这么多技术,他自己可研究不过来,早晚会累死他。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