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玄幻奇幻>朱门风流> 分节阅读 39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90(2 / 2)

“连这么点耐心都没有,以后若是上阵打仗,岂不是更莽撞”王瑜很少对石亨摆脸色,这会儿却沉下脸训斥道,“你武艺好,军略也不差,就是这急如烈火不容人的脾气一定得改石亨,你要当大将,这为人处事也得好好学学”

被王瑜一番话说得面红耳赤,尽管仍有些不服气,石亨却只好怏怏地又坐了下来。被张倬派过来看动静的连生在门外头略站了一站,听清楚这些就不再进去,蹑手蹑脚原路返回,正打算去禀报,他就听到外头传来了一阵嚷嚷声。听清楚是张越回来了,他连忙一阵风似的冲了出去,恰好看到了从西角门进来的张越。

“三少爷,您可回来得正好,花厅里头那两位客人等您多时了”

张越已经从门房那里听说了王瑜带着石亨来找自己,此时便点了点头。尽管回家便应该换上孝服,但思忖起了那个石亨,他便决定先见客再说。跟着连生一路往里走,听这家伙原原本本地说起内中两人的谈话,他少不得没好气地瞪过去一眼,心里却觉得王瑜此人可交。

若王瑜不是这样务实的性子,骤然从不入流的总旗成了五品千户,也不至于这么快得到任用。

进了花厅,他就看到了左手交椅上坐着的两个人。王瑜一身半旧不新的天青色潞绸袍子,而那个人高马大的石亨则是灰布袍黑布鞋,收拾得利落精神,腰间俱是扎着进门吊祭时主人家奉上的孝带。见着两人同时站起身来,他便快步上前拱手见礼。等到坐下,听王瑜亲口道出了此来原委,他忍不住心中感慨。

今天刚刚陪朱瞻基去了一趟府军前卫,这石亨就送上了门来,倒真的是巧得很。

第十二卷 阴阳河 第047章 金童玉女

由于之前只是一面之缘,如今再次见到石亨,张越自然是少不得仔仔细细地审视着面前的少年。只不过,名垂千古的于谦都已经打过交道,而且还吃过某人的弹劾,对于此石亨是否彼石亨,他并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只是那异常魁梧的身材,尚不满二十的年纪,还有就是王瑜口中的天生悍勇。

打量了一会,见那个魁梧少年也在大胆地看着自己,他便微微一笑,随即转头对王瑜说:“军粮的事情你且放宽心,摊到你们这些军官头上,顶多就是罚俸记过之类的处置,决不至于太重。皇上如今还在气头上,等到这一阵过去就好。至于石亨,如果真是兵部武选司定出的新章程,我恐怕无能为力,但如果他真是武艺超群,我可以举荐他去府军前卫。”

府军前卫

起初听到张越说无能为力,石亨自是大为失望,可听到最后那句话,他立时精神大振,连忙抢在前头说:“我当然愿意张大人,那不是什么兵部武选司定出的新章程,分明是有人故意为难我那天去后军都督府的时候,正好见着爹爹当年的一个同僚,他说如今承袭军职的人太多,兵部安排的时候便全凭亲疏远近,这文考更是专门应付那些没门路的”

他说得起劲,王瑜听着却大皱眉头,再发觉张越脸色渐沉,他当即一口喝止了他,随即才讪讪地说:“小孩子实在太不懂事,都是被人惯坏了。您若是为难就算了,毕竟他的父亲当日在军中人缘不错,只要有同僚作保,等到他正式成年,这世袭军职就算不能实授,一份俸禄总是少不了的。”

“谁要闲职俸禄”尽管之前已经受过一番教训,刚刚又被喝止,但一听到少不了俸禄这几个字,石亨顿时感到心里被刺痛了,顿时不管不顾地低吼道,“咱们石家已经好几代从军了,爹爹虽去得早,但我还记得他当初对我说的话要是不能凭着军功封一个将军搏一个爵位,我怎么对得起他”

“有志不在年高,但年少也该知分寸你表姐夫并不是瞧不起你,而是教导你为人处世的道理。每年承继军职的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兵部武选司这些遴选继承的章程也都是仰承圣意安排,因为道听途说而肆意诋毁,传扬出去就是大罪,你年纪不小了,也该晓事,这祸从口出的道理若是还不明白,那你就算武艺再好,也只是莽夫而已”

见石亨刚刚说话时,两眼通红捏紧了拳头,张越干脆站起身来,没好气地撂下了一番话。说完这些,因外头有人叫唤,他也不去理会那个呆愣着的少年,径直对王瑜点了点头打了个招呼,随即就出了屋子。等到往左边穿廊走了几步,还不及问连虎究竟什么事,他就听见身后有急匆匆的脚步声,于是便转过了身来。

“你不用说了。你不为自己,却为了别人的事情上门求我,我论理不该回绝你。只是,这样一个冒冒失失的小子,若不能磨练一下心性,就是从军也会惹出大乱子。不管有什么怨言,也不该初见就急不可耐。你在军中多年,应该知道规矩,兵部虽说有年少袭职的,但往往出自特旨,所以他如今才十六七,即便不能承袭军职,也说不上有人故意难为他。你把人带回去,若是他能够约束自己的性子,那么等年后再把人带来,到时候我自会设法。”

张越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王瑜自然无话可说。他虽说是绵软平和的人,可却通情理知分寸,觉着自己受了岳母托付却没好好管束教导石亨,他更是心里惭愧,当下便谢过张越,深深一揖之后便掉头返回了花厅,旋即带着人离开了。

等到他离去,张越从连虎那里得知是二妹妹张怡来了,心里不禁惦记上了房陵的事,少不得又去见了,结果却没问出个子丑寅卯来,只能心里暗自着急。

说是奉旨给皇太孙赞读,但既然没有定功课,文官大臣更无人考较,因此每两日去皇太孙宫的时候,张越索性带上了自己这两年在兵部搜罗的北地图册,和自幼受朱棣调教的朱瞻基谈论些边防军事,闲时也陪着谈文说理。府军前卫他虽说三天两头前去,却也只是了解一些情况,并不多嘴,久而久之,自指挥使以下的军官也就习惯了。

对于从来都是一整天排得满满的朱瞻基来说,这每两日的一个半时辰实在是悠闲时光;而对于从前被人撵得忙忙碌碌的张越来说,如今的宽裕正好能够让他有时间多多顾及祖母的丧事,自然也没什么不合意的。而孙氏也赶在五七前头抵达了北京,除却仍然出镇在外的张攸,张家上下基本上齐全了,接下来的五七六七和七七自然是料理得妥妥当当。

等到做完七七,接下来便是预备百日,但丧事前半程总算是告一段落。由于顾氏早有话留下,仍是回开封原籍祖茔与早就过世的丈夫合葬,因此依照古礼卜算出的吉日,出殡定在了十二月初八。除却张信张倬兄弟丁忧之外,其余侄辈孙辈都算好了时间向各自衙门请假。官员要回籍安葬长辈,给假乃是取自上裁,朱棣自然是一一允了,张家上下便开始打点准备了起来。然而,七七之日才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