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玄幻奇幻>大宋帝国风云录> 分节阅读 55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551(1 / 2)

年、十年后,朝堂内还是有党争,百姓还是要造反。很简单的道理,因为变革最终的代价还是由本来就已经陷于穷困的百姓来承担,这必然导致我们的变革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

李虎暗自惊凛。范直昌是范仲淹的孙子,而范仲淹的几个儿子,尤其范纯礼、范纯仁都是元佑党人的魁级人物,范直昌从小受到父亲叔伯们的教诲,他这个人当然是个坚定的守旧派,是反对变法的,他和赵明诚完全不一样。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是个坚决的改革派,赵明诚受他父亲的影响,当然坚持变法,这也是老皇帝后来给赵挺之平反,重新起用赵明诚的重要原因。

“那么,你认为我们的变革思路应该是什么”

李虎问道。

“我们的变革核心当然是理财,而理财的思路必须彻底颠覆,必须从抑兼并和不抑兼并的桎梏中摆脱出来,避免重蹈变法失败的覆辙。”

范直昌说道,“我在川蜀的时候,和川蜀的官僚富豪以及一些巨商富贾讨论过变革问题,我的变革思路得到了他们的认可,我觉得我的想法是正确的。”

范直昌望着李虎,神态很坚决,“我们的变革要走一条新路,理财的目的不是在现有财富的基础上重新分配,而是创造更多的财富,在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调整财富的二次分配,以达到国富民强的最终目的。”

“创造更多的财富”

李虎喃喃念叨,全神贯注地思索了片刻,问道,“进一步扩大商贸就能创造更多的财富财富不应该是金银铜钱,金银铜钱只是衡量财富多少的一种量具,真正的财富应该是粮食,是绢布,是可以保证百姓生存下去的东西。粮食不足,绢布不足,盐铁不足,百姓的生存都有问题,还谈什么创造财富商贸的作用是促使物品流通,而这种交易本身并没有创造出真正的财富。”

“我记得丝绸之路虽然促进了东西方商贸来往,促进了文化交流,但它给中土也带来了不利的地方。”

李虎说道,“从中土输往西方的都是丝绸、茶、铁器、瓷器等生活必需品,而从西方运进来的却是金银珠宝皮毛等奢侈品,这其中的利弊一目了然。中土和平繁荣年代,这种商贸往来对中土的伤害不是很明显,但中土一旦到了混乱纷争年代,东西方的贸易往来因为本身没有创造财富,反而从中土掳夺了财富,这就大大伤害中土国力。”

“所以”

李虎望着范直昌,摇头说道,“我虽然赞成展商贸,赞成重建丝绸之路,但我并不认为商贸的进一步展会给中土创造更多的财富。”

范直昌点了点头,“总帅的看法完全正确。”

“过去历代历朝之所以重农抑商,就是因为粮食绢布不足,盐铁等生活必需品严重不足,而商人逐利,影响本业,不利于王国稳定和展,不利于王国国力的提高,但到了本朝,现有土地产出的粮食可以保证一亿人口的需要,而过多的人口在解决了肚子问题,解决了温饱之后,就需要改善生活,他们希望过上更好的日子,于是消费需求旺盛,这时候商业的兴起是一种必然。”

“商贸兴起,南方把过多的粮食和绢布贩卖到北方,北方则把牛羊皮毛输送到南方,双方互通有无,但商贸本身的确没有创造财富。”

“我们都知道,商贸达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农业和手工业达。本朝土地数量一定,粮食产量若想进一步提高,除了大力开荒,展水利外,就是提高耕作水平,但这需要朝廷长期、持续地投入大量钱财。目前朝廷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粮食产量不具备即刻提高的可能,也就是说,粮食这种真正的财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提高的可能。”

“那么,手工业呢手工业的展能不能为中土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本朝手工业包括造船业、矿冶业、兵器业、织造业、制瓷业、制盐业、制糖业、造纸业、建筑业,还有酿酒、漆器、金银器等等,很显然,手工业的展完全可以为中土创造出更多的真正财富。”

第二十一章 土地制度乃根本

“农工商并重”

李虎马上明白了范直昌的意思。

“对。”

范直昌说道,“我们以农业为基础,以商贸展来带动手工业的展,以手工业的展来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促进中土财富的增加。中土财富增加了,朝廷在重新分配财富的时候就掌握了主动,就可以让王国、官僚富豪商贾和普通百姓的财富都随着中土财富的增加而增加,继而形成一种利益上的平衡,达到国富民强这个最终目标,如此一来,我们的变革就成功了。”

“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变革策略应该是在确保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展手工业和商业,这样不但摆脱了抑兼并和不抑兼并的桎梏,也缓解了朝廷、官僚富豪商贾和普通百姓之间激烈利益冲突,缓和了官民之间的矛盾,从而确保朝廷的变革稳步推进,确保中土国力迅增强并完成统一大业。”

李虎陷入沉思。

范直昌的变革是全新的,是他在书上没有看到过的,也是历代变革先贤从来没有尝试过的新办法。

范直昌则滔滔不绝,继续阐述自己的变革策略。这一次,他说到了土地制度和田赋,说到了国之根本。

“从历史上来看,每到王朝更替的时候,土地兼并也是最严重的时候,土地兼并造成百姓无田可耕,百姓无法生存了,于是揭竿而起,但本朝百姓揭竿而起,却不是因为无法生存。本朝为防止难民暴乱,有完善的募兵和赈济制度,确保人人都有一口饭,都能生存,所以本朝百姓揭竿而起的暴乱寥寥无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