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23(1 / 2)

0至40架,这一机型不仅担当飞行培训学院的教练机。还负责雄鹰航空在巴西沿海与内陆城市之间运送邮件;1928年低。雄鹰航空自建地第一条水上飞机生产线投产,专门生产自行研发的g1a型浮筒式水上飞机。它可以搭载6名乘客和将近半吨的货物飞行至少900公里,无风状态下的最高飞行时速达到270公里,创下目前雄鹰航空各种飞机中的速度记录。该机型将逐渐替代现有的寇蒂斯hs2型巡逻飞船,适用于甲板弹射的g1b型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研发当中。

1929年元旦后的第3天,雄鹰航空研发中心的最新力作“美洲使者”号在萨尔瓦多以北水域进行了首次试飞,这是一种以寇蒂斯公司的nc型水上飞机为蓝本成功研发出的四发大型水上飞机,主要设计师是来自于前福克公司地德国工程师伊恩菲利普斯。他和他的团队花费了10个月时间才完成了这架航程可达2200公里、拥有封闭式座舱的长途客机这样的设计由美国的道格拉斯公司和英国的汉德利佩季早在1924年至1925年间首创于在他们的新型飞机上,如今已经越来越成为航空界地潮流。

在未对客舱进行任何装潢的情况下,“美洲使者”号成功搭载55名成年人进行了为期一个小时地飞行,这超过了寇蒂斯nc1型飞机在1918年创造的搭载51人记录,不过距离年前刚刚被道尼尔dox创造的新记录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被誉为道尼尔童话的dox大型水上飞机于1929年夏天完工,并于当年10月搭载了多达168人并且飞行了53分钟,而在这之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架飞机能够搭载超过100人

张海诺兴致勃勃的观看了“美洲使者”号的整个试飞过程。待飞机降落后,他向伊恩菲利普斯以及他的助手们道贺并试乘了这艘新型水上飞机。它地船型机身属于较为宽实的那一种,停泊在水面上时看起来就像是一艘插着翅膀的中型游艇。张海诺虽未亲自参与这艘飞机的实际研制过程,但在设计开始之前为专家们提出了“轻而坚固”的设计要求。为了达到这个要求,专家们采用了金属钢管结构加上昂贵的铝制蒙皮,相比于那些沿用一战时期技术的木制蒙皮飞机,它的可靠性地确大大提高了,但造价也因此提高了近一倍

站在“美洲使者”号空无一物的机舱里。张海诺听着航空公司客运部经理、前u148艇员罗斯莱特描绘自己的装潢计划:这里将被分为前后两端,前部设置24个宽敞舒适的座位,后部设有一个小型洗手间和一个简单加热食物用的小厨房,在座位、地毯等细节上争取向轮船头等舱的布设靠拢。一旦预期两个月地改造工作结束,“美洲使者”将成为雄鹰航空里约热内卢布宜诺斯艾利斯圣地亚哥空中航线上的头号明星。

这个计划早已得到以张海诺为首的决策小组的批准,但是这次从德国回来之后,张海诺对越洋商业飞机的兴趣陡增,他随后将公司主要的飞机工程师、王牌飞行员以及客运负责人召集起来。探讨以雄鹰航空目前的技术实力进行越洋飞行尝试的可能性。

张海诺首先提出,商业客机在舒适性方面虽然不能和齐柏林飞艇抗衡,但是它们快速、灵活、便捷。每年往返于南美和欧洲之间的人很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经济能力较好的商业人士,他们中有许多人已经对对动辄半个月地海上航行感到厌倦,如果这时雄鹰航空能够开辟一条萨尔瓦多至汉堡地越洋航线。商业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而且也施奈德造船厂与国内造船企业进行人员技术上地交流。

对于这一尝试,弗雷德等飞行员们多数都持积极态度,这些在战场上叱诧风云、不断挑战强敌的王牌们在和平年代依然渴望各种挑战,飞行培训学院的训练场并不能满足他们心理上的寻求,老迈的jenny教练机是训练初学者的良好工具,却无法带给他们驾驶福克战斗机的那种鹰击长空的畅快感觉。

经过仔细推算之后,工程师们告诉张海诺,如果要使用“美洲使者”号这样的水上飞机建立南美与欧洲航线,整个航程中至少需要三个中途补给点。且完成4次飞行之后就需要对机身和发动机进行一次全面的检修。工程师们的最终结论。是以“美洲使者”目前的技术性能还不适合于进行如此长距离的越洋飞行,而且一旦在飞行途中出现故障。维修也是一件非常让人头疼的事情。他们建议张海诺,假若现在就要设立越洋航线,那么最好还是向德国或者美国购买技术更加成熟的大型客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张海诺再一次来到了位于“水牛城”的寇蒂斯公司,然而寇蒂斯公司和它曾经的竞争对手莱特航空经过长期谈判后达成了一项合并协议,两家着名的航空公司将合并成为寇蒂斯莱特公司,而在合并项目完成之前寇蒂斯公司暂不接纳新订单。

在这种情况下,张海诺又试着和美国另外几家规模较大的飞机制造公司进行了接触,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和波音公司都有能力生产双发和四发的中大型客运飞机,但因为各国航空公司热衷于使用飞艇进行跨洋飞行,可供跨洋飞行的商业客机受到技术和市场两方面的限制,尚没有成品可供选择也就是说,如果雄鹰要从道格拉斯或者波音订购这种飞机,必须等待他们完成图纸设计、进行理论验证、制造样机、试飞检验到最后交付使用,整个过程也许得花上两到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从美国引进越洋客机碰壁后,张海诺重新将目光转向德国国内在20年代末期的德国,飞机制造领域有道尼尔、亨克尔、福克沃尔夫和巴伐利亚的梅塞施密特等诸多着名公司,而汉堡的布洛姆福斯造船厂也是水上飞机领域的权威之一。

带着仰慕的心态,张海诺在克劳德道尼尔的道尼尔金属制造有限公司参观了正在最后试飞阶段的道尼尔dox大型水上飞机。在道尼尔公司提供的数据中,它起飞重量竟高达52吨,翼展48米,机身分成三层甲板,主甲板为旅客区,提供膳食和住宿,底层甲板储存燃料,运载行李,顶部甲板为飞行控制室、机组成员区、无线电室。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近乎超前的产物

虽然一开始就对这样庞大的飞行器充满兴趣,但张海诺却对它的机械性能感到疑虑发动机越多并不意味着越安全,恰恰相反,它们发生故障的几率要比一般的飞机高出许多,对油料的消耗恐怕不是一般公司能够承受的。最后,张海诺询问了购买这种飞机的可能性,道尼尔公司的随行人员告诉他:这种飞机原本就是为越洋飞行设计的并且准备进行批量生产的,作为这项设计的投资方,德国运输部有意出售其中部分用来减少成本,德国海军和外国的航空公司都是这种飞机的潜在买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