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31(1 / 2)

部分,同样也让初次来到这里的参谋部军官们大开眼界。在资金和物资供应充足地情况下,这里每年最多可以建造8艘600吨级的中近程潜艇或者4艘远洋潜艇。

借这次南美考察的机会,张海诺谦虚而主动的和以京特古泽将军为首的总参谋部人员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和沟通。以此来了解这些人在海军战略上地看法,并根据他们思路的不同归为不同的派别。古泽将军属于典型的巨舰大炮派,但他的想法又和一战时期海军战略思路不同:他认为传统海战注重舰艇编队、群体作战的时代已经过去,大型舰艇编队容易被敌军侦察到且在海战中缺乏灵活性,德国海军应该重点发展军舰的特遣部队,即为完成特殊任务而随时组成的小型海上编队。而德意志装甲舰就是组成这种小编队的最低要求通过建造若干战斗力强大的重型战舰,以灵活多变地战术来挑战英国人地海权,是符合德国现状的战略思路。

尽管张海诺地海外项目部负责的是主力舰之外的舰船以及一些“非主流”的技术,古泽将军在这次视察过程中仍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因为他同样明白即便德国拥有了足够的重型战舰,也是需要多种辅助舰艇配合的,他尤其支持以航母和舰载机作为舰队的侦察力量,但理由听起来有些可笑:他认为一艘完美的战列舰上应该合理配备各种火炮而不是像辅助舰船那样携带脆弱的飞机“在激烈的炮战中,一小块弹片就能让它们报废,唯有强大的火力和厚实的装甲才是赢得海战的关键”

在目前的德国海军中。巨舰大炮主义依然是传统的主流。但也有那么一部分人认为大战时期的战略思路不适合目前这个经济窘迫的德国。在考察团的18名成员当中,一个年轻且才华横溢的参谋军官引起了张海诺的关注。此人名叫赫尔姆斯海耶,1895年出生,只比张海诺大了两个月。他一战期间在一艘辅助巡洋舰上服役,战后曾长期在基尔海军学校担任战术教官,对水面袭击战和潜艇作战颇感兴趣。

同龄的巧合加上相同的军衔,让张海诺和海耶从一开始就互有好感,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交流,让它们很快在针对英国海军的战术运用方面找到了共同话题。海耶认为英国海军的弱点在于英国本土赖以生存的海上生命线,针对这个弱点,德国可对英国海上频繁往返的商船施以密集的攻击,而执行密集攻击的将是众多速度快、续航距离远的小型舰只,因此,他赞成大力发展远洋潜艇和大型驱逐舰、轻型巡洋舰甚至德意志级装甲舰那样的水面袭击舰,但耗时耗力的大型战舰对于这样的战略却没有多大的帮助。

如果不是对若干年后的那场战争有着纵观全局的了解,张海诺也许会非常赞同海耶的这种观点,但是仅靠潜艇和轻型袭击舰只能暂时扼杀英国的海上航线,甚至让英国本土限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可单一的战术注定只能应付单一的情形,一旦英国人缓过劲来投入各种护航和反潜措施,尤其是雷达的大范围运用,德国海军的袭击战术就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甚至是失败。

张海诺并没有将自己的认知强加在海耶这样一个出生于19世纪末期、经历过一战和战后种种的海军少校身上,而是通过他的见解完善自己在战略上的思路。很快,他发现海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对包括鱼雷艇和布雷舰在内的轻型舰船性能及战术了解很透彻,这一点正是他相对缺乏的。

考察团返回德国之后,新的讨论随即在海军高层之间展开,由于对德国何时能够突破凡尔赛和约限制仍没有一个准确的预测,总参谋部最终只是拿出了一个相对模糊的规划方案:未来两年成立一支小规模的秘密潜艇部队,组建以1934级舰队驱逐舰和各式鱼雷艇为主力的近海防御舰队,以五艘德意志级装甲舰最初准备建造5艘,但后两艘因为英德海军协定而改为更加强大的沙恩霍斯特级为核心的主力舰队则用来应对野心不断膨胀的波兰人以及西面的近邻法国若干年后,人们会惊讶发现这样的战略设想是多么的短视,然而此刻除了张海诺之外,谁又能猜到不久前入主帝国总理府的奥地利下士能够让德国在短短数年内迅速崛起为第一流的军事强国并悍然发动世界大战

1934年6月,张海诺终于得到了他重返德国海军后的第二次晋升:海军中校。相比之下,当gea公司的f型雷达终于安装到巴西籍货轮“力量”号上并开始为期八周的海上测试时,他内心的喜悦比前者更甚一筹,尽管这种试验型雷达还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和不足,但当这艘属于施奈德造船厂的远洋货轮在大洋深处航行时,相关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实践测试收集各种至关重要的数据,并籍此来改进他们研发中的实用型舰载雷达。

两个月后,当“力量”号重返德国的时候,一件几乎无可避免的并且影响到整个德国之命运的事情发生了:总统兴登堡在任内逝世,经过内阁投票,希特勒戴上了两个头衔元首和帝国总理,这意味着他也是三军的最高统帅。

两天之后,国防部统帅和陆海军总司令向希特勒宣誓效忠:

“我在上帝面前宣誓,我将无条件地服从帝国元首和武装力量最高总司令阿道夫希特勒及帝国的人民。我以勇敢的军人身份,保证誓死遵守誓言。”

这次宣誓是史无前例的从前的誓词只要求服从宪法和总统。这个对某人指名道姓作的誓言,在元首与每个海陆空士兵之间建立了私人的联系。然而却没有哪位军官曾提过一星半点的反对意见,或对此举世无双的措词提出过疑问。

在这天结束前,三军将士人人皆进行了同样的、忠于个人的宣誓。

崛起之路 走向战争 第25章 德意志号的新任参谋官

走向战争 第25章 德意志号的新任参谋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