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张海诺所揣测的那样,远程侦察机在斯卡格拉克海峡以西被德国战斗机击落这一情况很快引起了英国高层的重视,他们随即出动了大批侦察机,并调动部署在北海的潜艇加强侦察。然而自中午开始,北海上的天气骤变。乌云蔽日、狂风大作,英军随后出动的侦察机皆无功而返,而“格拉夫齐柏林”号也被迫将自己的舰载机全部收入机库之内。
这样地天气并未让张海诺大感意外,这不仅是北海的特色之一,也是历史上地威悉演习发起之初所发生过的情况。这为德国海军提供了一定的掩护作用,也给舰船航行带来了一定的麻烦。风浪中,两艘沙恩霍斯特级虽然航速不减。甲板却屡屡为波涛所“侵入”,这样的情景舰上官兵大都习以为常,倒是那些新上舰的见习军官们看得心惊胆战,唯恐这艘战舰一不高兴便潜入水中。
狂风大浪中,齐柏林未辱没德国航母设计师的名声,虽然舰载机无法起飞,但245万吨地舰体在航行时却显得异常平稳。实际上,设计师们早在航母规划之初就考虑到北海怒涛对舰载机起降的威胁。因而在这方面下了一番苦功夫。
相比之下,追逐高航速的另一代表10艘德国舰队驱逐舰,却只能随着波涛而上下颠簸,这令张海诺不由得为那些可怜的山地步兵们担忧起来,若是在登岸之前就被这坏天气耗尽了体力,接下来的战斗如何进行下去
在这一点上。张海诺有些低估了德国山地步兵的素质和适应能力,只可惜他未能亲眼看见这些步兵们在纳尔维克之战中登岸作战时的那股劲头,否则定要为他们的战斗力而赞叹不已。
到这天下午时,参加威悉演习地5个战斗群皆已离开德国港口出征挪威。在驶过卑尔根外海后不久,张海诺的战斗群随着挪威海岸线变化而转向东北方行驶。天色暗得很快,海面上的能见度很快就只有数百米之远,结伴航行的“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不得不依靠导航灯来确定彼此方位并谨防碰撞,而“格拉夫齐柏林”号和本特准将的10艘驱逐舰也采取了相同的举措。
一天下来,张海诺终于感受到了来自身体地疲惫,但且不说军舰在这浪涛汹涌的海面上颠簸起伏。根据航海官的仔细测算。此时他们距离纳尔维克只有10个小时路程,随时可能遭遇前来布雷的英国战舰。他令舰长齐里格先下去休息。自己要了一杯浓咖啡,坐在司令塔内看着狂暴而缺乏色调变化的海面,这令他想起了“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的归航之旅海战中除开战术、士气和素质等人为因素,天气也是能够改变双方力量对比的一个重要因素。也许有利于自己,也许不利于自己,这一切在发生之前没有人能够预料。
北海的怒涛似乎永远也不知道疲倦,整日置身于摇晃的船舱内,张海诺也未免有些头晕脑涨。与此同时,在靠近卑尔根的海面上,中午从斯卡帕湾驶出地英国舰只也在狂浪中行驶,他们地目标非常明确,找到并击沉任何一艘出现在附近海域的德国舰船,阻止他们可能针对挪威地军事行动,这支由“罗德尼”号、“厌战”号、“反击”号以及2艘轻巡洋舰、14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由本土舰队司令帕豪斯爵士亲自指挥,然而他们晚来一步,德国第1战斗群已经在他们之前数消息经由这一海域北上,不过在特隆瑟姆以西海域,也就是张海诺舰队前方,先期抵达挪威海域为布雷舰船护航的“声望”号也在4艘驱逐舰的陪伴下谨慎的搜索附近水域。
崛起之路 驰骋大洋 第21章 在逃的声望号
驰骋大洋 第21章 在逃的声望号
4月9日凌晨2点,韦斯特峡湾口,风浪终于出现减弱的迹象,只是海面上还时不时有零星的雪花飘落。由于天空中仍布满阴云,海面上的能见度依然不高,即便使用探照灯,肉眼也很难看清4、5海里之外的物体。
在德国新式战列舰、第1战斗集群旗舰“沙恩霍斯特”号上,随舰的维修技师们终于赶在这时抢修好了在风浪中出现故障的雷达。即便这种昂贵的设备在恶劣天气尤其是暴风雪天气下往往不那么灵敏,但加上“格奈森瑙”号,两舰雷达同时出现故障的几率便要小上许多。
“在东北方海域发现5艘舰船,它们也许想阻止任何船只进出弗斯特峡湾,将军”
身形修长但相貌平平的航海官向张海诺报告这一情况时,第1战斗集群已经到了一个海上十字路口往东北方便是通往纳尔维克的韦斯特峡湾,舰队沿着这条峡湾前行差不多20海里就能看到纳尔维克港外的灯塔,往北便可离开挪威沿海深入到位于北极圈内的挪威海,往西偏南方向大约450海里则是英国本土舰队最著名的驻泊地也是德国海军挥之不去的伤心地斯卡帕弗洛。
张海诺走到大幅海图旁,此时代表舰船方位的红色符号已经到了他们的战略目标点纳尔维克附近,而再有3个小时又15分钟便是“t”时,“威悉演习”也将全面打响。此时此刻德国的另外4个战斗群基本上也都驶近了各自地预定登陆点。
很显然,本特麾下那10艘满载步兵的驱逐舰想要在纳尔维克,就必须进入韦斯特峡湾,区区5艘舰船显然无法封锁整个峡湾入口,但它们的存在必然给德军的预定登陆计划带来麻烦。这,也是威悉计划制定者所考虑到的问题。
如今不论是挪威舰船还是英国军舰皆已成为德国舰队打击的对象,张海诺当机立断: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