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13(2 / 2)

张海诺慢慢收起笑容。他啜了一口咖啡,不紧不慢的说道:“英国人现在妥协也就等于放弃了他们数百年来对北海和大西洋的统治,太平洋是美国和日本争夺的天下,英国已经没有太多的发言权,而印度洋、地中海又分别受到日本海军和意大利海军的威胁,这意味着英国没有退路妥协便意味着失去他们最宝贵也是最依赖地海权考虑到英国王室的荣誉感和英国首相的强硬品格,除非真的穷途末路。我想他们是不会轻易认输的”

一听这分析,刚刚还很开心的阿尔布雷希特和罗肯顿时焉了下来,只有舒伯特神情泰然的喝着咖啡。或许是曾经担任过飞艇指挥官的关系,这位舰队参谋长在看问题时往往较常人看地更远更透彻,加上长期受到张海诺的影响,他在大战略的问题上早有正确的认识。事实上,他不但坚定不移的支持张海诺所提出的各种战略,同时还积极地出谋划策。说他是张海诺的得力助手一点也不为过。

见有些冷场,而且也不想在出击时给两位舰长坏心情,张海诺便转而用稍微轻松一些的语气说道:“当然,那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也许英国政府妥协的消息明天就会传来也不一定我们的任务,就是从海上给英国人增添一些压力。这很可能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舒伯特也笑着说:“我们可以轻松把成打的英国商船送下海底,英国军舰却只能干瞪眼,不是么”

在德国海军中属于“好战份子”的罗肯上校用力点头道:“那是当然,虽然英国人加强了它们的护航船队,但那只是对潜艇有效格奈森瑙加上希佩尔海军上将号足以对付除战列舰之外地任何一艘英国军舰”

尽管在击沉“纳尔逊”号一战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阿尔布雷希特依然较为谨慎地说:“英国海军的旧式战列舰并不可怕,我担心地是碰到胡德号或者两艘以上的高航速战舰,那会使我们陷入被动”

不仅是英国海军的宣传画报,在不久前的米尔斯克比尔之战中,远道而来的“胡德”号也出尽风头。可以说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法国指挥官的决策强大的法国舰队竟躲在缺乏回旋余地的港湾内被动挨打。他们对这艘英国主力舰的畏惧可见一斑。后世人对于“胡德”号更多是一种虚有其表的印象,但在俾斯麦号将它击沉之前。就连德国海军对它也不敢小视,这才会有击沉胡德号后德意民众狂欢而英国百姓哀叹的情景出现。

张海诺语意积极的说道:“如果我们能把包括胡德号在内的英国主力舰队诱出来,我们的海军和陆军利用英吉利海峡防守薄弱的机会重演挪威之战也说不定”

由于海军实力、船只准备、后勤因素等方面不利于实施跨海作战,德国最高统帅部事先已经确定了首先通过单纯的空袭打垮英国的决定,而英国海军也不可能蠢到放弃本土而追杀两艘德国战舰,因此张海诺这番话有一多半带有开玩笑的成份。不过这时候阿尔布雷希特反而认真起来,他睁大眼睛犹如醍醐灌顶一般,“啊,这绝佳的战术我怎么没有想到只要能让那个计划顺利实施,就算和整个英国海军对抗我也愿意啊”

张海诺和舒伯特相视一笑便不再多说什么。

如今英国军方的主要精力显然都用在了本土防空和阻挠德国向法、比、荷沿海集结登陆舰船上。空气中充斥着承载这方面信息地电波,而在德国舰队入泊挪威海域以来,没有哪怕一架英国侦察机出现在附近空域。尽管如此,德国空军驻挪威部队还是每天派出战斗机在峡湾上空实施警戒巡逻,为德国舰队的顺利出行添加了一道保险。

夏天的北海就像是娃娃脸,说变就变。到了7月30日傍晚,雾气开始在海面上蔓延。能见度迅速下降。海军司令部这时也发来密电,驻挪威的德国气象专家推测这场大雾将持续至少24个小时。舰上气象官也作出了相仿的预测。见突破英军海上封锁线的时机到来,张海诺遂下令舰队重新启航。

借着大雾和夜幕的掩护,两艘战舰开始提速,舰首激起地浪花开始溅落在甲板上,身后留下的白色尾痕远远向两边扩散,但空旷地海面上并没有英国人的侦察势力存在随着德国虚张声势的向沿海集结登陆舰船,此前在挪威附近海域活动频繁的英国潜艇最近也几乎销声匿迹了。到了午夜时分。以30节高速行驶的德国舰队就已经达到法罗群岛东北方不足100海里的位置上。这个群岛原本归丹麦政府管辖,但在德国入侵丹麦后被英国人近水楼台的接管了,上面最大地港口托尔斯如今驻扎着英国的警戒舰队,它们实力虽然不强,身后却有英国本土舰队做后盾,因此战争爆发后德国舰船出入大西洋多会远远避开这一群岛。如今张海诺指挥舰队直闯这一海域,最看重的还是它的地理优势经由这里进入大西洋比绕道丹麦海峡少了数百海里的航程,这可以让使用重油锅炉且高速行驶的“格奈森瑙”号和“希佩尔海军上将”号节省上百吨燃油。

由于先前来自英国的情报显示英国海军正在研制一种可以探测到雷达波并定位其来源的仪器。在进入英国舰只出没频繁地海域后,张海诺下令只打开探测距离相对较近的辅助雷达尽管对海有效探测距离只有8到10公里,但在海面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仍足以使他们提早发现附近舰船并作出反应。

加拿大,哈利法克斯。

尽管欧洲的战火尚未蔓延到大西洋彼岸,名义上效忠于英国王室的加拿大早已成为参战国,而作为加拿大在大西洋沿岸最大的港口以及世界上最深地不冻港。哈利法克斯自战争爆发以来就比平常更加的繁忙。在英国海军实施护航制度以前,每周从这里载满货物前往英国的船只不下百艘,为了抵抗德国潜艇的肆虐,英国开始在自己的航运线上实施严密的护航制度,从北美前往欧洲的船只通常会先前往加拿大东部港口集结,然后在英国舰艇的护送下以大编队穿越大西洋。

当欧洲业已进入午夜之时,哈利法克斯的居民们才刚刚开始享用晚饭,但在灯火通明的码头上,工人们却还在轮班工作,因为要通过这里装运上船地货物实在太多了。以往从这里出发地船只装运着各式各样的战略物资。但随着英国远征军在法国大陆上丢弃了大部分装备。如今枪械、火炮、弹药和车辆成了英国最急缺地物品,加拿大政府也想方设法凑出更多的步兵营开赴英国。以协助他们抵挡德军可能发动的进攻。

长长的汽笛声中,又一艘体型庞大的货轮缓缓驶入港湾,从它的吃水线来看,这并不是一艘空船它显然是从其他港口赶来加入护航船队的。在港湾的一侧,为船只提供保护的军舰也已经集结起来并且做好了出航的准备,在这些大小不一的战舰中,其中一个涂有蓝白迷彩的大家伙尤为引人注目。高高飘扬的圣乔治海军旗、塔楼般敦厚的舰桥、硕大的炮塔、粗长的炮管以及优雅的轮廓都让即将随船队启航的船员感到踏实这便是排水量达到315万吨、装备有8门15英寸巨炮的复仇记战列舰“拉米利斯”号。

战争爆发之初,德国地水面袭击舰一度严重威胁着英国的大西洋航运线。而几次海战的过程和结果均表明普通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很难与德国的快速袭击舰抗衡,这迫使英国海军抽调大型舰只保护自己的航运线。在目前英国海军的作战序列中,5艘建造于上一场战争中前期、未经过任何现代化改装地复仇级战列舰无疑是主力舰队中实力最弱的一批。在设计上,复仇级属于伊丽莎白女王级地缩小版本,但因为采用了传统的动力装置,它们的最高航速仅有23节,装甲厚度也较后者稍薄。仅和“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的水平相当。尽管有着不少缺点,复仇级却非常适合作为护航船队的核心无需高航速。而它们装备的380毫米舰炮足以让任何一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