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艘已经避过鱼雷的英国驱逐舰上看去,航空母舰编队中的十多艘舰艇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截面”,只要那四枚鱼雷继续保持现有航速和航向,击中一艘舰艇的可能性非常之大情急之下,驱逐舰上的官兵们甚至用上了他们的120毫米双联装主炮阻击鱼雷,远远看去,这情景景象是驱逐舰在攻击本方的航母编队,然而大大小小的水柱密密麻麻,偏偏没有一个能够引爆鱼雷的
为了紧急联络航母编队规避鱼雷,这时候那艘英国驱逐舰也顾不上无线电静默不静默了,指挥官用明码频道直接向其他护航舰只通报了鱼雷动向。毕竟,这种鱼雷的百米速度还不到5秒,越过1000码的距离只需要3分钟,时间已经容不得通讯人员再啪啦啪啦的打信号灯了
受到地理、舰艇设计理念以及由建造背景等原因的影响,英国海军的航空母舰普遍具有航速快、机动性好的特点,其中“暴怒”号实际航速达到30节,“勇敢”号为295节,新造的光辉级更是达到了305节。不过在兼顾高航速和载机量的同时,这些航空母舰的防御尤其是水面防御能力较为薄弱,由当时在建的大型轻巡洋舰改装而来的“暴怒”号主装甲带最厚处仅有3英寸76毫米,“勇敢”号的原型同样是早期的暴怒级大型轻巡洋舰,防御力根本不及普通的重巡洋舰。这一情况终于在专门设计的光辉级航空母舰上得到了改善,这一级航母的水线装甲达到了45英寸,与德国的“格拉夫齐柏林”号相当,只可惜“光辉”号仍没能在凯尔特海逃过德国潜艇的鱼雷,以至于人们对新入役“胜利”号同样缺乏信心。
为了保护这些能够在现代海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航空母舰,英国舰队中的驱逐舰继续发扬着它们的献身精神,这些轻型护航舰艇一面猛烈的朝海面开火,与对面的驱逐舰上演着热闹的“肥皂剧”,一面以舰身掩护航空母舰转向。也不知究竟是它们的火力足够密集和精准,还是因为德国人给自己的鱼雷设定了较低的航速以此来取得较远的射程,在最关键的两分钟里,三枚鱼雷先后被打爆。最后的时刻,距离最近的一艘驱逐舰更是勇敢的冲了上去,试图以舰体保护身后的航母。然而,德国的潜艇指挥官一个比一个狡猾,他们给鱼雷设定的深度超过了轻型舰艇的吃水,又不至于从重型战舰的底下钻过。
这一次,轮到英国人拼命祈祷了。
崛起之路 弥天 第24章 角斗场
弥天 第24章 角斗场
“狼群的第一目标,是船队而非舰队”
一字之差,反映的是潜艇这种战争武器的特点擅使暗箭者,难耍明枪。
正是带着这样的观点,张海诺从一开始就没有指望本方的潜艇部队能够重创甚至歼灭敌方主力舰队。要知道即便在1916年到1917年,德国潜艇战的第一个高峰期,让所有协约国船员闻风丧胆的德国潜艇部队也没有击沉一艘无畏级以上的战列舰。至于前无畏舰、装甲巡洋舰和其他轻型舰艇,都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主力舰。这其中既有潜艇自身作战方式的制约,也有对方主力舰防御力强、护航严密等等原因。
作为那个时期德国海军最出色的潜艇指挥官之一,以及一个对未来有着超常预见的人,张海诺觉得自己非常清楚潜艇这样一种攻强守弱的武器在战场上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在那场持续了四年的战争中,德国总共建造了373艘潜艇,击沉协约国和中立国船只约6000艘,其中战斗舰艇197艘,运输船5800多艘,总吨位约1800万吨,惊人的数字背后,却没有为德国争取到最为关键的制海权。德国战败,德皇逃亡,海军更是失去了重金打造的远洋舰队。
时隔31年,战火重燃,在准备较为充分的情况下,德国海军的精英们再一次让世人侧目,尤其是潜艇部队。在战争爆发的头20个月即共击沉盟军船只1031艘,总登记吨位514万吨,其中海军舰艇49艘,包括有2艘航空母舰、1艘战列巡洋舰以及3艘轻型巡洋舰,而击沉英国复仇级战列舰“拉米利斯”号一战,潜艇部队也理应占得大半地功劳。可是,除了被德国战列舰和轰炸机打残的声望号战列巡洋舰。德国潜艇部队的战果簿上依然没有英国人最倚重的新锐战列舰,制海权也没有因为潜艇部队的出色发挥而易手。在德国海军的海峡冲刺行动之前。英国海军仍然牢牢封锁着北海巨大的海上牢笼困住了德国人地海上野心,也让他们面临着和前辈一样的困境。
与此同时,在战争这种强而有效地催化剂作用下,兵器技术再度转入快车道随着人类迈入20世纪上半叶的最后一个十年,海上的霸主正悄然发生着转变,但在战列舰即将退出历史舞台、航空母舰正逐渐显露王者气质的时代背景下,不论是传统的大舰巨炮还是新兴的海上航空力量。都不具备成为一力掌握海权的因素。
正因如此,张海诺一边盯着“提尔皮茨”号紧张施工,一面在最高统帅部与空军之间斡旋,力争使齐柏林级二号舰“彼得斯特拉塞”号按时服役,并依照z计划将预定地三艘舰船在建的重巡洋舰“塞德利茨”号和大型邮船“欧罗巴”号、“波茨坦”号改造成为航空母舰。此外,作为z计划的一部分,h级战列舰h39和h40已经分别于1939年7月15日和8月15日开工建造史实,一旦这种装备159英寸403毫米主炮的强大战舰将让德国海军的实力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可是。就算英国人不插手进来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