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25(2 / 2)

就在许多人为此抱不平的时候,张海诺却已在波罗的海冰冷的海风中逐渐认清了现实一名将领的能力即便再出众,没有合适的环境,没有高层的支持,也难以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出来。且不说军界的勾心斗角有多么激烈残酷,这个国家的者阿道夫希特勒原本就是那样一个喜怒无常的善变之人,纵然如古德里安、曼斯坦因和隆美尔这样的功勋之臣,也免不了被罢免甚至遭迫害的命运。自己虽然从最一开始就在希特勒面前扮演着一个不平凡的角色,但想想罗姆、弗里奇之流,就知道不论是谁,只要是触犯了希特勒的威严或是让他感到自身地位受威胁,下场都是一样的。

张海诺虽然不确定究竟自己是触动了阿道夫希特勒的脑袋里的哪根弦,还是遭到竞争对手们的排挤打压,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自己已经走进了事业的低谷。就此沦丧还是完成自我救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而张海诺虽然打内心底感到前景黯淡,但以他一贯以来所崇尚和坚持的“打不死、拍不烂的小强”精神,是绝不可能因为某些挫折而就此消沉的。长久地思索,让他从悲观状态中寻找到了自己的新目标人人都道列宁格勒是无法被攻破的。他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看到了苏军的顽强,同时也辩证的看到了世界上没有无法攻破的堡垒,关键就在于人们能否找到打破堡垒地正确方法。

眼下德军以一场猛烈的“台风”袭击苏联首都莫斯科,用于进攻列宁格勒地兵力自然减弱了不少,但人们或许容易忽略一点,那边是苏军同样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莫斯科防御战上,同等条件下对列宁格勒的支援也相对减弱了

想通了这些之后。张海诺对导演一场让世人刮目相看的好戏燃起了信心,也希望自己能够在困境中完成自我磨砺和精神升华。于是。他一如既往的展现出自己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并在细微处下功夫,从旁助力使得波罗的海联合作战司令部得以像一部高效地机器般运转起来。在他的鼓励下,军官们纷纷走出办公室下到一线部队视察情况,就掌握蒙群岛作战行动之后,联合作战司令部所辖各部队的兵员、装备和士气情况进行了调查,取得一手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周之后。一份相当详尽的汇总报告便摆在了张海诺的桌面上如今他手中这柄剑虽然有些残缺,但只要好好磨拭,稍加时日便能焕发光芒。至于这个区域性司令部的参谋军官们,在资历和经验上都远远不及海军总司令部的那群将领,但这些大都于30年代毕业于德国各个军校的高材生们,军事素质和能力一点都不差。利用各方面地情报,他们把芬兰湾和列宁格勒的兵力对比、火力配置等等战场因素进行了一番详尽的分析,并就从海上进攻苏军喀琅施塔得和列宁格勒进行了推演。经过反复论证。参谋们向自己的新指挥官递交了一份报告,言明在海上和空中均占据绝对优势、运输船只充足的情况下,仍需要不少于20万部队方能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20万军队,不论人数还是操控这支部队所需要地统筹力似乎都远远超出了张海诺能力范畴指挥一场战役终归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绝不是某些个天才人物通过天才大脑就可以凭空完成的。不过,在对参谋军官们的推演亲自进行评估之后。张海诺也不得不承认,要想通过水雷遍布的芬兰湾,从海上越过已经成为要塞的喀琅施塔得进攻列宁格勒,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苏军的要塞重炮和舰队,还有对方顽强的战斗意志,在这处错综复杂的战场上,捷径几乎是不存在地,唯有付出极大地代价才可能完成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尽管理论评估地结果并不太好,但张海诺依然做好了两手准备。他不动声色的向高层施加自己的影响,使得在希腊完成休整的海军第1战斗师如期抵达拉脱维亚。经过马耳他之战的磨砺之后。这支作战部队官兵虽然减员了约五分之一。但剩下的2万人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些缺乏地面作战经验的菜鸟,如果能够将更多的登陆装备配备给他们。这将是一支令欧洲各国海军陆战部队失色的两栖力量。

就在德国海军战斗部队厉兵秣马的时候,应张海诺之邀,在挪威战役中以5000步兵抵抗20000英、法、挪威联军达6周之久而声名鹊起的山地步兵上将爱德华迪特尔,也就是目前负责德国派驻芬兰战线山地部队的指挥官,来到里加共商战事。自从苏德战争爆发以来,以第2、第3山地师为班底组建的远征部队,尽管拥有大批经验丰富、素质出众的老兵,却由于得不到己方空军支援,加上苏联守军携强大的炮兵、充足的弹药供应、优势的空中力量、很好的公路和海上交通线之利,数次进攻都无功而返,眼下仍滞留在摩尔曼斯克以西约45英里处距离芬兰边境的进攻出发点才有15英里

迪特尔和张海诺早在挪威战役期间就有过愉快的合作,如今迪特尔在寒冷的北冰洋沿岸吃尽了恶劣环境和俄国人的苦头,正憋闷得无以发泄,与在列宁格勒战略上犯愁的张海诺凑在一起,很快就从惺惺相惜演进到相互鼓励、相互出招。迪特尔可以说是德国最好的山地战专家,就像张海诺被普遍认为是德国最好的海战专家,两个专家各有特长,看待战局的角度也是不同的,实质性的交流中,两人的摩擦碰出了优势互补的火花,他们突然又看到了各打翻身仗的希望若是德国海军出动强大的舰队从海上支援山地步兵的进攻,拿下摩尔曼斯克便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目标;若是海军先从正面实施佯攻,山地步兵从两翼实施强攻夺下苏军据点,再策应海军舰队和战斗部队在喀琅施塔得进行登陆作战,加之以公路运输将大批鱼雷艇运往多加湖进行封锁列宁格勒北路,拿下这座战略要地便大有希望。

在摩尔曼斯克和列宁格勒之间,经过争论式的友好探讨,两人亦在先后顺序上获得一致:作为苏联在北冰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和海军基地,也是那片海域一年中可用时间最长的海运中转站,摩尔曼斯克可以说是苏联北部唯一的“输血口”尽管它的作用在美军正式参战并大力援助苏联抗击德军侵略之前还没怎么显现出来,但以张海诺对历史进程的了解,这种情况的出现只是纯粹的时间问题,若是等到苏军更加重视起来,再想攻下摩尔曼斯克就又得付出几何倍数的代价了

在解决了最主要的几个问题之后,两人决定展开这次极为重要的合作。经过了一周,两人联名向最高统帅部递交了新的作战计划。考虑到在芬兰湾清扫出一条可供舰只和运输船同行的安全通道尚需时日,而北冰洋沿岸不久就将进入冰冻期,张海诺建议由自己挂帅出任北方舰队指挥官,以如今驻留德国本土的主力舰艇加上德军第1、第2海军战斗师的部分精锐部队,配合迪特尔的山地步兵以及芬兰盟友从海、陆两面进攻摩尔曼斯克,这不但有机会一举切断苏联北部和英美之间的潜在联系,还能吸引苏军兵力从而为进攻莫斯科的德军主力分担压力。至于列宁格勒,张海诺在直送阿道夫希特勒的信件中,他以自己的荣誉担保,将在次年春天芬兰湾解冻后从海上发动进攻,誓在两月之内拿下苏联的“第二首都”

倍受煎熬的等待之后,张海诺终于得到了来自“狼穴”的召唤结束巡视后坐镇东普鲁士指挥前线战事的阿道夫希特勒,决定让张海诺和迪特尔一并前去,向他当面陈述新作战方案。

虽说方案通过与否最终还得看军事狂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