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26(2 / 2)

张海诺没有拒绝的道理,他中气十足的说道:“很简单,美国害怕我们独霸欧洲和非洲,从而将半个世界的资源夺了去,到时候他们不论经济还是军事都无法跟我们抗衡,而且他们相当害怕轴心国集团在控制了四大洲之后将矛头指向美洲”

“我们目前并没有进攻美洲的计划,但是”希特勒想了想,非常自负的推测道:“美国人从来不相信其它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我们德国好在我们不用太过担心,在美洲支持德国的人很多,他们想要发动战争,还得问问数以百万计的德裔移民,尤其是那些握有权力的人”

张海诺本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谁知道提前泄露历史会不会有天谴之类的可怕惩罚呢可是,德国高层在大战略上的短视有时候实在令他恼火,所以他决定不痛不痒的刺上一针:

“尊敬的元首,请恕我直言,就算美国不会因为德国的迅速扩张而卷入战争,但是不要忘了,我们的钢铁盟友之一,日本,正在亚洲积极扩充势力,而阻碍他们夺取东南亚和太平洋资源的除了英国之外便是美国了大家有没有想过,一旦日本在亚洲和美国擦枪走火,甚至于主动进攻美国,那么美国在向日本宣战的时候,德国还能继续和美国保持和平关系吗”

又一次满堂惊诧。

在场的其它几位将领,则一时间惊讶得还没有什么反应这显然超出了他们平常关注的范围,而希特勒则突然变得异常焦虑,他走到房间的另一个角落,那里用金色的支架放着一个直径约有1米半的地球仪,元首伸出手转动那个偌大的圆形球体,并把目光落在代表东亚与太平洋的区域。

“日本日本那群亚洲猴子的胃口还真是令人厌恶令人厌恶十足的令人厌恶”老年痴呆又开始念叨起来。

坐在位置上张海诺,心里一声冷笑,当初德国欲与日本结盟的时候,一些军事顾问就对双方的战略目标以及互补性提出了质疑,他们反对日本结盟的依据之一,就是1939年夏天发生的“诺门坎事件”。在前后持续了4个月的战斗中,号称精锐的日本关东军和苏军部队的正面交战中遭遇完败,德国军事观察团的军官们还就此向最高统帅部呈交了一份书面报告,陈述了日军作战模式之落后、综合战斗力之低下,这份报告也早在德国和日本结盟前就摆在了德国元首的面前。

当过兵、打过仗,具备一定军事素养的阿道夫希特勒,根据军事观察员的专业报告,不难对日本陆空军战斗力作出较为合理的评估,可也不知最后是看中了倭国强大的舰队,还是觉得那群猴子至少能够从后背牵制苏军一部分力量,总之在战争爆发后整整一年,也就是1940年的9月,德、意、日正式在柏林缔结了三国军事同盟条约,成立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核心的军事集团。

不过,条约中“德意志、意大利和日本声明上述各条款毫不影响三缔约国各与苏俄间现存的政治地位”条款的存在,免除了德国对苏作战期间日本出兵进攻远东苏军的义务。当德军在莫斯科城下激战之时,拥兵近百万的日本关东军,亦只是接连在边境地区组织所谓特别大演习但诺门坎之役已经让苏联政府摸清了日军的真实战斗力,他们压根无惧于这群猴子的演习行动,不但继续将主要工业设施东迁,而且在战事极为关键的时候不断从远东地区抽调部队驰援前线。

崛起之路 绝处逢生 第5章 启航,北方女王

绝处逢生 第5章 启航,北方女王

在所谓的波罗的海联合作战司令部里呆了大半个月闷得简直要发霉的日子之后,重新站在一艘钢铁战舰的舰桥之上,张海诺的心情就像是从地狱回到的天堂。

就在两个星期之前,他在“狼穴”作战会议室里一番令所有人惊诧不已的发言,让德国最高统帅部从上到下都改变了原本已经抱定的主意。最后由阿道夫希特勒亲自签署命令,执行代号为“北方女王”的作战方案,该方案由陆军山地步兵和海军北方舰队为实施主体,空军予以配合,进攻的终极目标便是苏联在北冰洋最大的港口摩尔曼斯克。

说服一群思想近乎顽固的家伙要多艰难就有多艰难,不过现在张海诺可以好好松一口气了,得到了德国元首和最高统帅部的支持,一切准备工作都在紧张有序的进行当中:由海军第1、第2战斗师主力部队组成的海军地面部队,在补充了四个新组建的装甲营之后,已经乘船前往挪威北部的新集结地,一同前往挪威北部的还有增援而来的国防军第5山地步兵师;海军舰艇方面,除了先期派往北欧海域的21艘潜艇之外,由战列舰“提尔皮茨”号、航空母舰“彼得施特拉塞”号和重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装甲舰“舍尔海军上将”号为主力的水面舰队也在但泽港完成集结。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新建成服役地两艘核心舰艇头一次参加作战行动。也就在十二天之前,在众多巡洋舰、驱逐舰、扫雷艇和鱼雷艇的保护下,“提尔皮茨”号和“彼得施特拉塞”号进入芬兰湾,前者使用舰炮对列宁格勒的海上门户喀朗施塔得海军基地,进行了持续三天的猛烈炮击,后者派出舰载机提供空中掩护并对地面、海面目标进行了轰炸。

然而喀朗施塔得并非一般的军事基地,它修建于彼得大帝时代。经过几百年加固完善已经变得坚不可摧,犹如一头猛狮牢牢把住了列宁格勒的海上大门。在“提尔皮茨”号强大的火力面前。苏军卫戍部队表现得极为顽强,他们不仅动用大口径岸炮进行反击,还顶着德军战斗机地拦截派出数批轰炸机,最终苏军没能伤及德国主力舰艇的皮毛,但“提尔皮茨”号也没有取得实质性地战果这样的炮击行动,除了能够在精神上打击苏联守军以及宣告德国海军在波罗的海的强权之外,更像是德国海军两条新锐战舰的一次热身。

1941年10月21日下午四时。呼啸的北风中,“提尔皮茨”号停靠的码头上传来一个号角式地声音:“最后一发”

随着舰上标准配给中最后一枚重达800公斤的主炮炮弹被吊装上舰,“提尔皮茨”号出航之前的补给工作总算是临近结束了。可供战舰行驶9500海里的7400吨重油、用于维持2200人4个月正常配给的淡水、食品等各种物资,以及8座15英寸主炮总计840枚备弹和大大小小近百门副炮、高射炮数以万计的炮弹,也都统统运上这艘满载排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