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38(2 / 2)

舰长的声音显得有些沮丧。最后,他挂下电话,转身走到舰桥外面,对张海诺和聚集在那儿的参谋军官们说:

“损管队认为破损在海上无法修复,接下来我们最好不要以超过目前的航速逆浪航行,否则隔墙可能承受不了冲击,海水将涌进其他舱室”

之前的击中战舰的三枚鱼雷中,有两枚分别打在了舰首和舰尾装甲相对薄弱的位置,剧烈的爆炸撕裂了45毫米厚的防雷主装甲和60毫米厚的水线装甲,大量海水气势汹汹的从破口涌入,细分的水密隔舱只能暂时阻止海水继续向其他重要舱室蔓延,一个主油舱和两个副油舱严重进水,战舰因此失去了至少500吨燃料,更加糟糕的是,靠近舰首位置有两处底舱因为外侧装甲破裂而灌入海水,舰尾各舱室的情况稍稍好上一些,但如果隔舱钢板也被海水压破的话,位于轮机舱下部的各底舱就面临着同样的危情了

张海诺远眺了一眼海湾之外的海面,“提尔皮茨”号要驶回本土港口的话,从这里一直到北角海域都要逆浪行驶,而这段航程超过120海里,以目前的航速少说也要8个小时。在那之后,沿着挪威近岸的水道向南行驶海况会相对好一些,波涛汹涌的斯卡格拉克海峡显然不适合通行,战舰将沿着日德兰半岛西侧返回威廉港只要德国空军提供全程掩护的话,这段航程也不会太过艰难。

参谋军官们一个个思索着这令人纠葛的麻烦问题,突然,舰桥上方的警戒哨位上有人大喊:“右舷海面发现潜望镜”

当张海诺和军官们朝右手边看去的时候,海面上可以看见几团正在翻腾的水泡,片刻之后,那种可怕的白色痕迹出现了,从高处看就像是海底有人在沿着一条原本就设定好的直线画画似的,而且这一次,同时有六个“人”在进行这种划线的“恶作剧”

“该死,俄国潜艇,鱼雷注意鱼雷”

一枚以40节航速前行的鱼雷,冲过300米的距离只需要短短15秒的时间,尽管俄国潜艇发射的鱼雷看上去还达不到这个速度,德军官兵们也来不及让他们的战列舰紧急转向了。好在由于之前已经遭遇了一次鱼雷攻击的缘故,德国舰员们这时候仍抗拒着风雪的严寒坚守战位,就在鱼雷继续逼近的时候,舰上的枪炮声响了,而且迅速变得密集起来。

不过,那些鱼雷终究不是直接在海面上游动,为了对目标造成尽可能大的破坏,潜艇指挥官们通常会根据对方的体形给鱼雷设定合适的定深,因为一艘战舰靠近舰底的装甲显然比水线附近的更加薄弱。在这方面,德国的磁性鱼雷显然能够达到更高的警戒在目标的船底爆炸

快速的打靶游戏没有重来的机会,几秒时间转瞬即逝,德军舰员们使用舰舷的机关炮甚至是手中的枪支竭力开火,并成功引爆了其中三枚鱼雷,然而战争有时候就是这样,你干掉了九个敌人,但最后一个却给了你致命一击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苏俄海军潜艇技术在三十年代获得快速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德国人的支持,艏部配备有6具鱼雷发射管的s级,便是在获得德国ei级潜艇全套图纸后改进而来的

崛起之路 绝处逢生 第22章 绝境不绝

绝处逢生 第22章 绝境不绝

进入这处海湾时,德国最强大的战舰“提尔皮茨”号是那样的威武雄壮,全舰官兵意气风发、誓要让俄国人丢盔卸甲,然而在还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它却变成了一个跛足的老太婆,只能以不到6节的缓慢航速向莫托夫斯基湾东岸蹒跚驶去。

先前由于近岸处的海水较浅,这艘吃水达到10米的战列舰还从未靠近到离岸1海里的范围之内,但它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同于前了。

十分钟前的第二次鱼雷袭击中,两枚鱼雷击中了“提尔皮茨”号的舯部,猛烈的爆炸不但撕裂了舷侧的装甲,更在瞬间夺走了数十名舰员的性命。一名距离张海诺仅两米的军官,脑袋竟被一块巴掌大小的弹片削成了两半,这不止是让周围人惊出一身冷汗,血腥的场面同样叫人胃部翻腾,只是那时候身为舰队指挥官的张海诺已经顾不上自身的安危和身边个体人物的生死了。短短半个小时内一舷先后被5枚鱼雷命中,以他的经验和判断力完全可以估计出这艘战列舰的舰体损伤情况,而由于海水的大量涌入船舱,战舰在短时间内就出现了倾斜,为了避免在这远离本土的海面上倾覆,张海诺不得不作出一个痛苦的决定:

就近靠岸搁浅

在极其危急的形势下,“提尔皮茨”号上的大多数军官和舰员都展现出了他们良好的素质,官兵们一面向战舰左舷地底舱注水也确保整船保持平衡。一面让战舰转向已经为德军登陆部队控制的东岸。这时候,隔着一条水道相望的西岸苏军炮兵,也像是闻到了血腥味到的野狼一般发出嚎叫。尽管炮弹在达到射程极限时根本没有什么准度而言,但海面上不断腾起的水柱还是让人看着有些不安,何况小山般庞大的战舰还是以如此缓慢的速度移动

海上地风雪依然没有哪怕暂时平息的迹象,坚守在舰桥上地张海诺,留给人们的却是一个顽强却又落寞的背影。他一言不发。任凭雪花继续在头发、围巾和肩膀上堆积。俄国的海岸线从未如此的接近,那些经过炮火梳理的阵地。眼下只剩下残墙断臂和一个个焦黑的弹坑,近岸处还能看到七、八艘在之前登陆过程中搁浅或是因为苏军炮火而损坏地船只,其中一艘桅杆上还飘扬着德国海军的战旗。

“离岸800米,做好搁浅准备”

舰上的军官大声喊着舰艇操作的口令,甲板上的舰员们见不到一个用走的。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眼下的不利局面就算不是为了国家,也是为自己能够生存下去。然而,右舷水线之下地五处破口。只有一处是损管人员能够临时堵住的,按照这些破损处的面积大小以及所处的位置,每分钟都有数以十吨计的海水涌入船舱。

当年“塞德利茨”号灌了5300吨海水,结果为了驶过威廉港外的水道,士兵们不得不拆走主炮以减轻重量;数月之前,“俾斯麦”号经过激烈地战斗后带着2800多吨海水返回港口,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