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61(1 / 2)

尉,你立即以密电形式回复u133,密切关注这支舰队的行踪,同时注意附近海面,尤其是可能隔着一段距离的英国航空母舰”

“是”通讯官将长官的指令记录下来,便又匆匆的离开了。

目送这个冒失的年轻军官远去之后,张海诺示意两名起立的驱逐舰指挥官坐下来继续进餐至于林格、梅克和其他几位舰长,从头到脚都保持着高级将领应有的风度,泰然自若

张海诺一句一顿的说:“各位,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虽然我们眼下有这样那样的困境:兵员伤亡、舰艇受损、弹药不足,但这些困难都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克服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眼前的优势,舰艇集中、目标明确,我们已经熟悉了这里的环境和气候,我们拥有大批有备而来的潜艇和新的战术理念光士气一项,又该让英国人背上既想复仇又害怕遭致不幸的沉重包袱了”

从舰长们的反应来看,这么一段简短的话已经囊括了他们心中所想,因为在一般人看来,舰队作战应该是准备充分的完备的舰艇与装备,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的舰员,最好还能够得到本方空军的支援,但这种理想的状态极少出现在真正的战斗当中。

崛起之路 绝处逢生 第54章 战魂2

绝处逢生 第54章 战魂2

英国,伦敦。

围绕着主力舰队是进是退的争论,已经持续了整整三天,而军政界高官们的态度又直接左右着三军联合司令部的决策。不过,最让人大跌眼镜的还不是重要人物们在会议桌旁的嘴脸,由于海军将领们极不希望看到自己最后的有生力量在寒冷而遥远的北方与德国舰队死磕,并且十分担心在战斗中受伤搁浅的战舰会最终为“卑劣”的苏联人所占有,因而令布鲁斯弗雷泽中将所指挥的b分舰队在与撤退的“皇家橡树”号接头后直接返航。可就在这条命令被执行后不到12个小时,一条新的、内容截然相反的指令又从伦敦发出,这使得已经踏上返航路程的英国舰队不得不在挪威海东南部原地掉头,而让伤势较重且无法坚持战斗的“皇家橡树”号由数艘驱逐舰护送返回英国。

所幸的是,“声望”号战列巡洋舰的惨剧并未在几乎同一时期建造的“皇家橡树”号身上重演不过在另一个世界,这艘老旧的战列舰可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战争才刚刚开始,它便在斯卡帕湾的锚地被一艘勇敢穿过警戒线的德国潜艇所击沉,成为那场战争中最经典的海上偷袭战之一

现在,已经驶过北角的英国舰队仍在等待一条进入战斗的命令放眼历史,放眼全球,似乎还没有哪个国家的那支舰队会在战争已经进行到第三个年头时还需要根据首都的命令决定进攻与否。巧合的是,在遥远的太平洋某处海域,另一支更加强大的舰队也在等待,但那上面从将军到司炉工,绝大多数人都拥有坚决进攻的可怕决心

在太阳下山之前,古朴的会议室里又缭绕着呛人的烟雾,这些烟雾的源体虽然没有火药那般的杀伤力,但也是人类生命安全的一大“杀手”。

“先生们,你们难道就那么害怕德国人,以至于要坐等他们再次将炸弹和炮弹砸向伦敦才奋起反抗吗不列颠历史上数次遭到外敌入侵,难道你们要看着纳粹的铁蹄踏着我们同胞的躯体登上我们的土地吗”

一个瘦弱而干瘪的老头儿,身上穿着旧版的海军将官制服,嗓音沙哑却掷地有声。

坐在另外一边的陆军将领,脸庞宽大、身材结实,外人根本看不出来,他竟与前者年龄相仿,其口气倒是同样的尖锐:

“可是,难道我们因为感情用事而吃的亏还少吗一个月之前,我们的地中海舰队原本可以避免遭受覆灭性的损失,可是我们依然把它派往马耳他在开罗,我们的四万名士兵本也可以撤往后方,可他们现在却不得不生活在德国人的战俘营了大家可不要忘了,再早一些的时候,我们还曾在法国白白损失了二十万军队和上千架飞机我们不是莽夫,为什么要做那种自以为勇猛的事情”

“对”另一名空军将领大声支持道:“现在德国人跟俄国人决死争斗,我们根本不用急着动手大家注意了,现在的俄国,可不是1914年时的盟友啦那是布尔什维克,红色的魔鬼,我们的天敌为什么不让白色魔鬼与红色魔鬼自相残杀呢我坚决认为,我们的舰队应该立即从北方撤回,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失就算没有北方的胜利,俄国人也不见得会败给德国人”

“这是鼠目寸光的观点”反击者是一名年纪颇大的海军中将,他站起来厉声喝道:“布尔什维克是红色的魔鬼,这我并不否认,可他们现在毕竟和我们站在抵抗纳粹主义的相同战线上要是俄国人输了,德国人便很快可以调转枪头对付我们,在得到整个俄国广袤的土地和令人羡慕的资源之后,他们用不了多久便能铸造一支可怕的海军,加上空军和陆军的优势,我们还有打赢的希望吗有吗”

“诸位诸位大家稍安勿躁,稍安勿躁”见场面上过于难看,在战时内阁中担任海军大臣的庞德终于出面让众人消消火气,不过他所扮演的倒不单纯的和事老,只见满头白发的老帅温吞吞的说道:“大家各有各的道理,可眼下我们的舰队正在开赴战场的途中,为什么不把指挥权与信任交给这支舰队的指挥官弗雷泽将军呢遥想当年纳尔逊爵士率领舰队出海的时候,女王和海军司令部也没有干涉他的决定权吧”

有了约翰托维的“前车之鉴”,布鲁斯弗雷泽在上任之前向丘吉尔提出了一个没有商量余地的要求,那便是给予他对舰队的绝对指挥权。当时地中海战事吃紧,丘吉尔手中也没有更好人选,于是便应允下来。在弗雷泽赴任之后,在舰队事务上也确实没有受到所谓“高级参谋团”的搅和,然而皇家海军高层或者更为确切的说是首相丘吉尔本人,对于这位经验稍显缺乏的“新人”并不完全放心,仗着己方密码的高度保密性,在舰队出战期间接连不断的发出指令。说好听些是提供情报、从旁协助,其实便是遥控指挥。屡屡触犯军事之大忌,也难怪英国人要在各条战线上吃到苦头,而这也未免让人联想起了其他参战国家的者们有时候,所谓的民主,不过是披着虚伪外衣的而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