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施特拉塞号发信号,以下人员立即着手转移:第一,舰载机飞行员;第二,航空作战指挥人员;第三,舰载机维护修理人员假若伤势无法抢修,应立即转移其余人员”
紧接着,张海诺又说:“给附近的其他驱逐舰发信号,全力协助彼得施特拉塞号的人员撤离工作”
这时候,其他军官才陆续从巨大的惊讶中缓过神来,里切罗将军失落的问道:“那出击的飞机怎么办”
张海诺稍稍考虑了一下,“在油料耗尽之前,尽可能降落在齐柏林号上,否则就在海上迫降随行舰艇应竭尽全力营救落水飞行员”
“那舰队接下来”霍夫曼神情忐忑的问,这时候,他显然也不再抱希望于获取不世功勋了。
张海诺斩钉截铁的说出一个他很少说的词:“撤退”
作为齐柏林级航空母舰的第二艘,“彼得施特拉塞”号的水线装甲甚至超过了“格拉夫齐柏林”号,这也使得它具备比一般航母更为出色的生存能力,然而重巡洋舰级别的装甲并不足以抵御鱼雷的攻击,堵漏抢修很快宣告失败。二十分钟后,舰长鲁德马耶斯上校宣布弃舰,在战斗位置和下层舱室工作的军官和舰员开始有序撤离。
下午3时20分,“彼得施特拉塞”号向左倾斜超过了30度,这时锅炉已经全部熄火,整艘战舰平静的漂浮在冰冷的北大西洋上,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座融化中的冰山。随着随后一批舰员安全撤离,随行驱逐舰“维尔海德坎普”号将鱼雷发射管对准了海上的困兽,朝着自己的主力舰艇发射鱼雷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没有人愿意扳动发射杆,但命令终究还是要执行的。在鱼雷出膛的时候,信号兵正好在驱逐舰的桅杆上升起了一面“再见”的信号旗。
接下来的时间里,德国舰队剩余的舰艇除了要救起那些迫降海面的飞行员,还要竭力抵御来自英国机群的后续攻击,在英国人的又一轮攻击中,“格拉夫齐柏林”号飞行甲板挨了一弹,导致数十名舰员阵亡,已经降落的飞机也损毁大半,不过这艘重型航母还是顽强的坚持了下来,下午4点04分,“俾斯麦”号桅杆上升起了全速南下的信号旗,舰队只留下两艘驱逐舰继续搜救落水飞行员,其余舰只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了这充满伤心回忆的战场。
一天之后,尽管途中遭遇了英国潜艇和远程轰炸机的骚扰,德国主力舰队最终还是安然返回了位于法国西海岸的圣纳泽尔军港。此行仅损失“彼得施特拉塞”号一舰,“格拉夫齐柏林”号和“欧根亲王”号遭到重创,其余舰艇即便有伤也能够在很短时间内修复。
也就在舰队归港后的第四天,新的德国政府在柏林宣告成立,经过各方协调,由前海军总司令埃里希雷德尔出任总统一职,前党卫队领袖汉斯洛梅斯特担任政府总理。
崛起之路 觉醒 第50章 后第三帝国时代
觉醒 第50章 后第三帝国时代
阿道夫希特勒之死,并没有让他一手建立起来的第三帝国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在三军高级将领和政治人物们的努力下,多派联合的民主政府于2月底在柏林成立,军队则归于一个新的最高统帅部统辖调度。政权变动之后,德国并没有像一些国际观察家预测的那样主动向东西两线的对手抛出橄榄枝,恰相反,在三个月的沉寂之后,他们突然重新开动战争机器,在希特勒时期被看作是缺乏灵魂的德军将领们,以他们的方式将德军的作战特点演绎得淋漓尽致
“报告总司令,我们的炮击舰队已经按照计划抵达了预定位置,运输船队也已经起航,进攻将在凌晨一点准时展开”
重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的指挥室里,张海诺正襟危坐,听着参谋官的报告。他或许是德国海军成立以来第一位亲自指挥舰队出海作战的总司令,可他始终觉得坐在陈设豪华的休息室里等待前方的消息完全找不到战斗的感觉,若不是将领们的劝诫过于激烈,他原本还打算和自己的炮击舰队呆在一起
懒得看表,看看舷窗外面漆黑一片的大海,张海诺平静的说:“好,通知各分队,务必提防苏俄潜艇和飞机的袭击”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周围安静得就像是完全没有军事活动的海面,然后毫无征兆的,响彻海际的轰隆声给人一种暴风雨扑面而来的感觉,前方的海面连同夜空都被一阵一阵火光映衬得忽明忽暗。
初夏时节,让人想起了盛夏的电闪雷鸣。
“报告总司令,登陆船队正从我舰左侧海域驶过,到目前为止一切都严格按照计划进行”
参谋官一脸严肃的汇报着战事进展状况,而张海诺其实很不习惯自己的下属一口一个“报告总司令”,可是自从被任命为海军总司令以来,海军中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都改口了,只有舒伯特这样的老下属还会称呼自己“元帅”。
听了报告,张海诺自然而然的转头看着自己左边,然而光线不足以让他看清海面上的船只,那里应该有上百艘各式舰船在平缓的向着列宁格勒西北方的登陆区域行驶,上面运载了十二个山地步兵营和四个海军战斗营,为了加强登陆部队的冲击能力,还从陆军借调了一支装甲部队。经过海军技术专家“轻车熟路”的改装,有十五辆iii型坦克和二十辆iv型坦克加装了潜水装置能够在近岸区域作短距离的潜行,进而出其不意的打击苏军岸防工事
“很好”张海诺低声对自己说,如果那些芬兰人能够放弃他们所谓的“原则”,这场仗还会更加好打一些。在这个问题上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