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帝国的荣耀> 分节阅读 33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34(2 / 2)

“可行”刘浩然转向冯国用问道,“国用,你怎么看”

“回禀陛下,依臣之见,除了有些仓促之外,其余的都可行。”冯国用站起身来拱手答道。

“德兴,国用,你们是不是久不在军枢,已经不熟军务了吗这么大的漏洞怎么就看不出来呢难道你们没有看到陆军部、西安卫戍区、和宁卫戍区的不同意见吗就一定要急匆匆地通过此议案”

虽然刘浩然说得很平和,但是在资政院众多人等说出这样的字眼,已经是非常严厉了,冯国用、丁德兴一脸尴尬,只得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默不作声。

“内阁糊涂,你们也跟着糊涂,难道你们都糊涂到一块去了吗”刘浩然继续毫不客气地说道,在座的资政大夫都知道该议案的一些内幕,原本陆军部、西安卫戍区、和宁卫戍区都不支持现在就发起第一次西征,都希望在三到五年后大明做好了准备后再进行西征,只是江南工商业主的诉求太强烈了,李善长在内阁合议中“强行”通过了第一次西征议案。

“难道你们不知道此时贸然西征,会带来什么后果吗”刘浩然的语气越发地严厉起来,“看来你们身据高位太久,数十万大明将士的性命在你们眼里已经算不上什么了而且你们小集团的利益已经高于一切。为了你们小集团能够挣到钱,将士的性命可以拿来赌一把,大明的利益可以被当成是废纸,人家是舍小家为国家,你们倒好,是舍国家为小家”

刘浩然的话说到这个份上,李善长、冯国用、丁德兴再也坐不住了,连忙起身躬身应道:“臣等失虑,才差点酿成弥天大祸,臣等愿领罪。”其余的资政大夫也是战战兢兢,皇帝陛下在资政院一向是当“泥菩萨”的多,想不到今日突然发火了,二十余年积累的君威施加下来,没有人感到轻松。

“领罪”刘浩然鼻子里哼了一声,“百室,你们内阁好好反思一下,你们到底是大明的内阁,还是那些工商业主的内阁还有国用和德兴,你们身添资政大夫,是为国定策,为民谋利,不是某些人手里的傀儡”

在场的部分资政大夫在战战兢兢中开始体出味道来了,这该不是皇帝陛下对掌握大明经济命脉的江南工商业主有了什么看法,至少是看不得这些人手伸得太长,抡起棍子开始敲打起来。甚至有资政大夫在暗中猜测,皇帝陛下会不会借题发挥,改变国策。要知道,在大明以农为重还是以工商为重一直争论不休,只是在江南派被打压下去之后,这个争论逐渐被定调为以农为根,工商为重,实际上是以工商为重大获全胜。现在皇帝陛下突然借题发飙,是不是有其他想法,君王的心思,谁猜得透。

但是王侍尧、叶淙温、刘承志、罗复仁这些“高人”却心里有数,皇帝陛下不会改变国策。自从资政院改制大行以来,皇帝陛下在任何议案讨论、提交、辩论和投票时都不会发表任何意见,任由内阁、资政院履行程序,临了不管如何,只要是通过的,都是大笔一挥。

这一次也是如此,皇帝陛下在议案未获通过后发飙,这说明陛下在心底就不赞同这个议案,但是此前他一直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任由该议案走完整个程序,一定要等到投票水落石出才出声。这说明,皇帝陛下还和以前一样,非常注重大明的“立法程序”。

只不过几个人后续想的都不一样,王侍尧和叶淙温这下彻底明白了,李善长、冯国用不愧是跟随皇帝陛下多年的老臣子,又都是精于心计权谋的“高人”,估计在无声中就和皇帝陛下达成默契。

你说李善长、冯国用看不到匆忙西征的后果,你说李善长、冯国用两人想不到皇帝陛下事后会“发飙”,王叶心里百分百不相信。但是李善长、冯国用就这么做了,这下淮西派就足够对江南工商业主一个交待了。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反对的人太多了,江西派、北方派的人都不是傻子,难道看不出这议案的玄机吗再说了,太平派又保持中立,等于反对,我们淮西派有心无力,而且还吃了皇帝陛下一顿严厉地训斥,这难道还不够吗

这一步棋,淮西派可谓是走得非常漂亮,好人全让他当了,恶名就全落在江西派、北方派和太平派头上,尤其是太平派,处境最尴尬。而且淮西派来上这么一手,就等于将太平派从江南工商业主这个庞大的势力群体中驱逐出去了,经过今天这么一着,江南大工商业主自然认清了谁是靠得住的朋友,谁是三心二意的小人,此后恐怕他们不会再同时支持淮西派和太平派,而是改为全力支持淮西派。

而刘承志和罗复仁心里却在想,按照皇帝陛下喜欢玩制衡的习惯,估计对势力越来越大的江南大工商业主有了顾忌,准备扶植其他的势力进行牵制,那么自己的派系该如何在此情况获得最大的利益呢

刘浩然神情冷峻地扫了一眼在座的众人,觉得敲打已经足够了。他明白,利益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视国家利益为儿戏,这是不可避免的。无论从中国历朝历代中的党争到另一个世界的欧美政党民主,从根子上来讲就是利益集团的纷争。关键是如何让整个大明所有的利益集团都能参与到纷争中来,都有力量争取到自己的权益。所谓的“独裁”“”等等只不过是某一利益集团过于强大,严重压制了其他的利益集团,要知道,就算是农民、劳工,他们也可以算是一个利益集团。

现在淮西派与大明大工商业主关系太密切,已经无法割裂,刘浩然早就有了想法,要想将太平派分出去,不再趟这潭浑水,这一次正是一个好机会,于是,在默契中,刘浩然和李善长、冯国用各取所需,各自达到自己的目的。

散会之后,众人走出资政院还在那里议论纷纷,李善长和冯国用只是相互拱了拱手,然后谢绝了某些人的邀请,各自回府。他们心里都有数,暗地里看淮西派大获全胜,成功地将太平系从江南大工商业者圈子里挤了出去,但是皇帝的后招还没有出呢,你以为陛下会将太平派闲置恐怕陛下心里早就给太平派找好了出路。

“承华,念祖,你们心里都有数了”刘浩然开门见山地问道,资政院一散会,他就把王侍尧、叶淙温叫到了内宫御书房。

“回禀陛下,臣等已经明白了。”王侍尧、叶淙温拱手道,脸上有点失落,这一次是被淮西派结结实实摆了一道,以后太平派该何去何从,他们一时还没有底。没有经济实力强劲的大工商业主的支持,他们觉得太平派根基有些不稳了。

“你们有没有想过,就算没有今天之事,你们早晚也会和大工商业主决裂。“刘浩然喝了一口茶,不动声色地说道。

“陛下,还请垂示。”王侍尧和叶淙温交换一个眼色问道。

“理念不同,利益也不同。”刘浩然淡淡地说道。

王侍尧和叶淙温心头一愣,细细体会起来。太平派多是大学、研究所出来的学子,领头之人便是以翰林院为主,他们多半出身不是大富之家,与富甲天下的大工商业主没有太多的瓜葛,更重要的是太平派多受新学熏陶,尤其是受刘浩然影响最深,他们可以说是大明中最了解金融、财税等经济手段和理论的一帮人,奉行的是自由竞争,与喜欢搞“垄断”的大工商业主在理念上的确有巨大的差异,这就是他们与淮西派越走越远的原因。

思量一番后,王侍尧和叶淙温慢慢明白一点意思了。

“我听说你们在进行经济调研,推行奉议会和其他新政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