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了晃脑袋,把
心中的沮丧驱散了一些,保罗想了一下之后说道:“田先生,按照我们杂志的习惯,往往某个领域进行了一段高速发展之后,我们会请一位权威人士,对过去这段时间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下综述。按照我们总编伯特教授的打算,想请人写一篇过去三年血脑屏障研究的综述,和您现在这篇论文同期发表,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
第一百七十八章 约稿
综述,实际上也是论文的一种。不过和一般的研究论文相比,综述是比较特殊的,他不是原创的一次文献,而是对一段时间内的一个研究领域进行分析,把大量原始研究论文的观点、数据进行归纳,然后进行分析写成的论文。
综述的针对性很强,涉及的内容比较单纯,而且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深度,是了解某一研究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反映研究现状的最佳读物
事实上,nature就有专门的review子刊,而且naturereviewsneurosce的影响因子相当高,至少要比natureneurosce可是要高多了
不过同样的,综述也不是谁都能写的
一般的小杂志暂且不说,像nature这样等级的学术期刊,综述性文献一直都是学科领域内万众瞩目的焦点所在
基本上,综述都是不接受来稿的,而是由编辑部出面去约,挑选作者的标准也极为苛刻。一则,对学科领域的情况异常熟悉,或者说本身就是学科领域内的顶尖人物自然是基本条件,二则,作者本身也必须拥有足够的威望,也就是说,在这个学科领域之内,他写出来的东西必须要能够服众才行
从某种意义上讲,被这样的杂志约稿写综述的话,本身就是对一位研究者地位的认同
这样的好事儿。田路当然不会拒绝
只是稍一沉吟,田路就坦然笑道:“最近这两年有关血脑屏障的研究论文,我基本上都读过了,确实也有不少的想法,写一篇综述的话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唔,这篇综述打算哪一期用我个人建议倒是可以和我这篇文章放在同一期。”
淡淡的语气和平静的表情,田路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能在同一期nature杂志上发表两片重量级文章是多么让人惊讶的事情。这种态度让保罗暗暗惊奇的同时,也不由得对总编波特教授佩服不已了。
这篇综述,早就在编辑部的计划之中了。最近两年关于血脑屏障的研究论文呈井喷状态。让相关的研究前进了一大步而编辑部出于种种考虑,确实打算在今年年底之前约上一片综述,甚至连撰稿人的人选都选好了。
三位候选人。都是领域内的资深研究者,在国际上也有着相当的威望。
不过就在编辑部考虑具体哪个人选更加合适的时候,田路的文章不期而至,让总编波特教授顿时改变了想法。
写有关血脑屏障研究的综述,还有谁比这个人更加合适么
这个研究狂潮的开端,是由田路挑起的,甚至众多研究者们取得的成果,发表的论文,基本上也是顺着他当年提出的方案来走下去的。而在别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他前两提出的计划上时,他本人在两年多的沉寂之后。却再一次走在他人前面,完成了血脑屏障人工闭合的研究
如果配合着那篇论文,再加上一篇同作者写出来的综述,这期杂志的震撼力就可想而知了
至于说田路个人的影
响力和权威性,这不在编辑部的考虑范围之内了。如果说田路没有前面那篇文章。波特教授可能还会犹豫一下,有了那篇文章之后,这种犹豫就绝对没有生存的土壤了。
就算田路比较年轻,就算他在学科领域内的威望积累的还不够,有了那篇文章的配合,恐怕没有人会说他不够资格了
虽然田路的想法和总编波特教授不谋而合。出于具体情况的分析和职业的谨慎态度,保罗还是没有给出一个肯定的答复,而是笑着说道:“这个,恐怕要看你综述什么时候能写出来了。要知道,您的那篇文章质量很高,出于各方面的考虑,我们可能会选择尽快发表,如果拖得时间太久就不太好了。”
综述的写作,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不仅仅是要去搜罗所有相关的研究资料,还要对这些资料汇总,选择和分析,进行第二次创作,从无数的文章之中寻找隐隐存在的规律和共同点,还要去发现那些相悖的地方,最后汇总出来,供研究者们参考。按照保罗的经验,一般这样的综述稿件约出去的话,就算是速度再快的作者,恐怕也要相当长的时间来考虑的。
再者说,那些顶级的学者们也都爱惜羽毛,肯定要为自己的文字负责不是
不过田路的反应,再次让保罗惊了个目瞪口呆
“这个倒不是问题。”
田路有些漫不经心的说道:“东西准备的差不多了,你走之前我就可以给你。”
“差差不多了”
保罗瞪大了双眼,声音都有些走调了:“田先生,您的意思是说您早就打算写这么一篇综述,而且写完了”
“嗯,差不多吧。”
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田路笑道:“很早以前就有这么一个想法,所以一直都在积累资料。而且其中的观点、分析什么的都成型了,如果你确定下来的话,我甚至可以在你走之前就拿出来,怎么样”
张了张口,保罗想要说些什么,却突然发现,自己完全是无话可说了
眼前这个人,真是把写文章当成吃饭喝水了吗
就算是子刊,可那还是nature杂志啊
以往写综述的专家们,哪个不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一个地方没写全,或者说一个分析没到位,让其他的研究者们挑出毛病来,从而丢了面子。怎么这个田路脑子都不过一下,直接就敢拍胸脯了
保罗正在无语之中,田路突地眉头一挑,接着笑道:“当然,如果编辑部允许的话,我可以把刚才和你说的,那些关于后续研究的一些思考也放上去,夹在综述的最后。不过那样的话,撰写的时间恐怕就要稍稍拖一下,至少要一两个星期左右。”
纵然有着医学文献支持系统的帮助,田路这次也不敢说大话了。毕竟这些内容都需要他自己去挑选,不是系统可以自动生成的东西。
不过即便如此,让保罗又惊又喜了,连忙如小鸡啄米似地点头道:“这当然可以,事实上,即使您不说,我恐怕也会请求您这样做的。”
来之前,这就是总编波特交给保罗的任务之一,尽力劝说田路把后续的思路和想法也放在文章后面,不然再和上次一样,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公布出来,那杂志方面可就傻眼了。要知道,这些东西可比其他的更吸引人眼球啊
两人意见一致,除了适当的表达出对田路撰文速度和质量的些微担心之外,剩下的事情都顺利得到了解决,开心之下,保罗甚至主动提出要请田路去吃顿饭,好好庆祝一下。不过这个想法,被田路以自己才是主人为由给拒绝了。
再者说,研究所的童向阳主任虽然今天白天同样没来,晚上的那顿饭,他可是早就预定好了的。
这样一来,保罗和布兹教授来华国的目的算是圆满的达成了,甚至还比期望的要更好一些。不但确定了田路那篇文章的价值,而且还约到了一片综述。当然,田路答应在文章后面加上的“好料”,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事情办完,大家的心情明显就都放松了下来。保罗和田路商谈起以后长期合作的想法,而布兹教授则是抛开自己的任务之后,和田路讨论起了神经生物学的现状和发展。
作为nature杂志的审稿专家之一,布兹教授的学术水平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虽然算不得这个领域的顶级学者,至少也是最上层的那些人之一,而能被编辑邀请来帝都,他在血脑屏障上的研究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