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懋第自然感觉受到了冒犯,一双眼便是向汛守官看过去。
但见这汛守官没有穿铠甲,而是穿着六品武官的服饰。这是一个百户把总官,年约三十余,精明能干的样子。
看他起身的样子,不卑不亢,脸上神色也并没有怎么巴结奉迎,而后自行下令,并不请示。若是在江南一带,难免会被人说是抗上无礼,不过在江北这边,武官品级已经与文官相当,还有各种侍遇提升更是明显助长了武人胆气。至于忠烈祠和军衔制度,军服制度,左懋第更是听的多了。
还好驻防军镇尚且没有实行,不然的话,武官们的气焰恐怕更长。
若是喝斥处置,恐怕行营还要说话,北使在即,无谓多生波折。带着这种心思,左懋第冷眼瞟了讯守官一眼,便是问道:“墙上有几支大铳”
“回大人话。”讯守官答道:“本讯有官兵五十五人,有四支一百六十斤的佛郎机铳,每支配子药四大桶。尚有鸟铳二十支,弓箭三十五把,无有刀牌,所有火铳弓箭俱在堡中,请大人验看。”
“前去验看”
若是在此前的塘讯,左懋第不愿犯了太子的忌,所以路过时从来不查。这个讯守官太无礼,所以他决定彻查。
明军情弊,他这个文官也是深知。原本做巡抚时就带过兵,有过自己的抚标。既然这个汛守官犯在手里,只要稍有不对,就不妨拿来做个样子,也算是替江北的军法官们省点事。
他这么下令,自有随从前去查察,陈洪范此时迎了上来,见到左懋第拿着兵部侍郎的身份发威,当下只是一笑,悄没声的退后了几步。
隔了一小会儿,才见几个家人从寨上下来,脸上神色都是十分难看。
等到了左懋第跟前,才由一个家人禀报道:“老爷,他们册子上的兵器人数和兵丁数字都没错,大统保养的极好,抹的有油,子药也都在干燥处放着,数字重量也对。弓箭全下了弦保养着,箭矢数字也对”
这人絮絮叨叨的说着,唯恐左懋第突然发火。
便是陈洪范和闻讯赶来的马绍愉也是互相使了个眼色太子行营就要到了,若是平白得罪了人,实属不智。
而且,陈洪范心中尚有鬼胎,雅不愿在此多事。他在昨日接到清江送来的密信,原本是要约人在王家营见面,现在决定就在清江县见面商谈。
虽说尚没有真正变节,不过这次他主动请旨北行,难道真的是要给大明效力
那是真真笑话了。
固然他现在无兵无权,不过他官迷可没那么大。当了多年总兵,吃空饷喝兵血,贪污粮饷军械,还有驭使军户种田,抢掠他得最大的一份。大明总兵在这末世之时,哪一个不是捞的万贯家私
他此行,可是为了子孙后人奔走,光有钱没有权,没有荫庇护着,家族将来可是难说的很
“哈哈,好,真好”
众人担心之时,左懋第却是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见所有人都是愕然,左懋第不觉拈须微笑,向着左右道:“学生为官多年,也做过一任总兵,各地分守兵能无有空额,不使人占役冒役的,百中无一。而军器能保持完好,保养精良的,更是万中无一。而况,适才我们过来,相隔数量就有迅守官派兵来迎,显是寨中备有游骑哨官,是不是”
“是,大人。”这个时候,汛守官脸上才有一点敬意。不管怎么说,眼前这大官还算有公心,处事也算公道。他躬了下身,沉声道:“本汛养有几匹快马,分巡四处,与别处讯塘交界处乃止。”
“果然如此。”左懋第点了点头,脸上笑意浓郁。他也是曾有守土之责的巡抚,如果部下将校和各地分守堡寨汛塘都是这么着,又何必担心有敌军犯境
眼前这小小汛守,虽然五十多人,但有这么多大铳和鸟枪弓箭,就算对几百兵也未必守不住,就算大军压境,守几个时辰也可轻松办到。只要将士精勤敢战,哪怕大军压境,这些一个个的小型堡垒就能叫敌人十二分的头疼了。
而江北各处,隔一段距离,特别是这种几条道路和河流交叉的要道,只要是敌军必经之地,或是能前敌预警之所,就必定会有这种小型的防御堡寨。而从江南过来,扬州城防营那里更是刁斗林立,防备十分森严,城头上到处都是佛郎机铳和子药,也有相当的鸟枪兵就在城头搭铺舍防备,这样的城防营虽几千人,临时再召集续备兵和民夫上城,数万精锐亦不得破城而入
“唉。”左懋第心满意识的叹一口气,由衷赞道:“太子殿下真神人也,学生敬服了。”
第247章 转折27
“服个鸟,这瘟书生,大约是没见过流贼和东虏的厉害。”
流贼也罢了,陈洪范觉得还有一战之力,至于东虏,一想到对方的凶恶残酷与野蛮善战,还有甲具精良,骑兵众多,任何一条都由叫陈洪范有无能为力之感。
而且他现在十分清楚,三顺王和吴三桂降后,清军会有大量的火炮和火铳。
特别是孔有德部,特别善于铸炮和打造火铳。孔部火铳,都是由精铁打造而成,全部是按戚继光的要求,每支用上等精铁精工打造,东江一带原本就有工匠,而登莱反乱,更把大批匠人卷到了辽东,现在的清军,在火器上面已经超过明朝了。
以八旗军的凶残善战,陈洪范虽然是带兵的武官,但是对江北一带的改变却是丝毫不曾有认同感。
“少司马,马大人,不如先吃饭,吃了饭早些赶路,距清江还有不到四十里,天黑前后,怕是能赶到。”
河堤易行,而前面的官道修的也不错,快马疾驰,天黑之前一定能到得了。
左懋第此时心情十分愉悦,因向着汛守官笑道:“不好意思,要借你们的地盘来吃这餐午饭了。”
“这是下官和大伙儿的幸事,隔五日讯守官集聚会议,末将到时候可就有的牛皮可吹了。”
不曾想这个小小的把总还能有谈笑风生的本事,不过一想北上之后,沿途所见的镇守武官都算是英才,再想起太子沙汰老弱庸将,提拔年轻敏锐将领的过往之事,左懋第对皇太子的敬佩与渴慕一见的心情,就更加强烈了。
“北使之事,一定要请皇太子面授机宜才成。”
一瞬之间,左懋第也是下定决心。他并非东林出身,对皇太子没有任何成见。相反,若不是太子,很难想象现在大明落到何种地步
只要稍有人心,愿意这个大帝国还继续存在下去的人,就不会在太子的功绩上有任何的话可说
只是太子毕竟年幼,很多事虽是攻讦,不过也能瞧出来殿下行事有孟浪处,但现在看来,皇太子文心周纳,布子行局,已经远在常人之上了。
“列位大人请。”
汛守官被左懋第以为天人,其实自己还憋着一肚皮的不合时宜。他一心想入平虏军中,哪怕现在的六品把总不干了,直接给他一个棚长也行
可因为表现十分出色,驻守扬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