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来如此。”萧如熏略略一想,就明白陈道所指了。传统的火铳击发速度慢,用这种三段击的方法,对付步兵有一定效果,但对付来去如风的鞑靼骑兵,就不够用了。想通了这一节,他心中有些释然,但随即就产生了新的念头:“陈郎中,既有如此利器,兵部为何不配发给我们边军这是不是有些偏心啊。”
陈道笑道:“这可不是偏心,而是这种燧发枪造价极高,兵部无力大量采办。勘舆营的这些枪,是苏将军自己掏腰包置办的,萧参将可愿效仿”
“兵部都买不起的东西,改之自己能够掏腰包来置办。改之,你简直是富可敌国啊。”萧如熏半是玩笑半是嫉妒地说道。
苏昊道:“相比士兵的生命,置办这些装备的钱算得了什么萧大哥,你现在亲眼目睹了燧发枪三段射击的威力,你认为我军若是出城与哱拜叛军交战,能有几分胜算”
萧如熏沉吟了一会,说道:“这个我还真有些拿不准。今日一战,对方是步兵,而且城墙之上没有什么腾挪的余地,加之勘舆营是突然发难,对方措手不及,是以有些大胜。若是到了野外,叛军的骑兵也是非常强大的,我不知道改之的三段击能否抵得住骑兵的冲击。”
“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呢”苏昊说道。
萧如熏道:“这未免太冒险了,当下我等的职责,主要是守住平虏城,拖住哱拜。要破哱拜,还是等朝廷的援军到来再说。若是贸然出城,万一不能胜,损兵折将事小,丢失了平虏城,会给我们日后破敌带来无尽的麻烦。”
“既是如此,那就先算了。”苏昊无奈了。萧如熏的谨慎也是有道理的,苏昊也不想因为自己的冲动而坏了大事。
接下来,就是讨论未来一段时间守城的策略问题,在认识到火器的作用之后,萧如熏提出,将平虏所与勘舆营两方的士兵混编,共同承担守城职责。在遇到敌军攻城的时候,平虏所的士兵负责以冷兵器抵挡登城的敌人,勘舆营的士兵则负责用燧发枪进行远程打击。萧如熏还特别强调,日后向朝廷上报战功时,苏昊将与自己平分秋色。
酒足菜饱,苏昊等人向萧如熏告辞,返回勘舆营的住处。苏昊让陈道、徐光祖回去休息,自己来到了勘舆营的议事厅,李贽和徐光启正在那里等候着他。李贽因为顶着一顶钦犯的帽子,不便到处抛头露面,因此没有去参加萧如熏的宴会,但作为苏昊的智囊,在这种时候,他必须要随时了解有关的情况。
“情况怎么样”李贽对苏昊问道。
苏昊道:“从萧参将那里得到的消息,朝廷已经任命陕西总督魏学曾为帅,统领陕西四镇兵马包围宁夏。与此同时,朝廷正在准备调集辽东等地的兵马前来平叛,不过,这些援军到来的时间还没确定。”
李贽又问道:“关于主动出城寻敌作战的事情,萧如熏是如何答复的”
苏昊道:“他不赞成。”
“理由呢”李贽问道。
苏昊把萧如熏的话向李贽复述了一遍,李贽想了想,说道:“萧如熏如此谨慎,倒也是为将之道。”
“李先生也赞成萧参将的做法吗”苏昊反问道。
李贽摇摇头,说道:“当今敌强我弱,固守待援,从兵法上说是最为合适的。但从我大明社稷来说,若我等能够出城破敌,分担朝廷的压力,是更为有利的。”
“此话怎讲”苏昊道。
李贽道:“宁夏叛乱是一件大事,换到从前,朝廷此时早已大举兴兵讨伐了。但从萧如熏说的情况来看,朝廷至今尚未决定如何讨伐,这说明了什么”
“小子不知。”苏昊坦率地说道。
李贽道:“若老夫没有猜错,朝廷是想以最小的代价来解决宁夏之变,其原因在于朝廷的财力不堪重负,难以大量调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固守待援,朝廷就无计可施,只能勉强派兵。这样虽然平定哱拜没有悬念,但苍生百姓难免要为这一仗担负更多的税赋。”
“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嘛。”苏昊说道,“依李先生之见,我们该如何做才最有利于社稷呢”
李贽道:“寻找有利机会,主动向叛军发起进攻,消耗叛军的力量。这样一来,朝廷需要派的兵就可以大幅度减少,军资的耗费也就能节省下来了。”
“我明白了,我再去向萧参将说明吧。”苏昊说道。
第340章火器专家
万历年间,先后发生了平定哱拜叛乱的宁夏之役、抗击倭寇进犯的朝鲜之役和平定杨应龙叛乱的播州之役,史称万历三大征。万历三大征均以明朝的胜利而告结束,但其对明朝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三大征极大地消耗了明朝的国力,使明朝经济由盛转衰。当明末由于全国性的大范围自然灾害而导致饥荒时,国家再也难以组织起有效的赈灾,从而引发了普遍的动乱。在这种情况下,建州女真长驱直入,才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作为一名曾经担任过知府的当世大儒,李贽比其他人具有更多的远见。在他看来,明廷要想平定哱拜之乱,并非难事,难的是如何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来达到目的,从而减少国家财政的支出。在这一点上,他与申时行、王锡爵等内阁高官是不谋而合的。
“改之兄,依光启之见,我军主动出城寻敌,是可行的。”一直沉默不语的徐光启在一旁插话道。
苏昊问道:“子先兄有何高见”
徐光启道:“今日城头一战,光启与郝大哥都在一旁观战,事后我们探讨了一下,觉得在野战之时,凭借燧发枪的击发速度和射程,即便与鞑靼骑兵相遇,我们也有一战之力。”
原来,在熊民仰带着士兵与叛军在城头发生战斗的时候,徐光启、郝青等人也躲在一旁观看。他们可不是单纯看热闹的人,而是想从实战中发现现有武器存在的缺陷,思考未来的改进方案。
在叛军退却之后,苏昊等人应邀去萧如熏府上赴宴,徐光启、郝青等便在营中讨论今天的所见所闻。还找了一些勘舆营以及平虏所的军士了解情况。关于打仗的事情,一线的官兵都有一些本能的直觉,但很难上升到理论高度,更遑论精确计算。而徐光启是一个数学大家,他把众人的意见以及现场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形成了若干套作战方案。
“改之兄,你且看,这是我根据几种不同情况计算的结果,根据敌我两军的人数、战场宽度、敌军冲锋速度等,我们需要配以不同的阵法,选择不同的开火距离。还要将实心弹与霰弹加以不同的搭配,在这几种情况下,我军的胜算都能在七成以上。”徐光启拿出一叠写得满满的纸张交给苏昊,请他过目。
苏昊粗略地翻看了一下这些内容,不禁感慨万千。牛人就是牛人,不管在哪个领域中。一出手都是不同凡响。徐光启没有接触过后世的作战理论,但却仍然能够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火器破敌的精确计算模型。苏昊无法评判这些模型的结论是否完全正确,但他相信,只要把这些结果交给徐光祖、邓奎这些有作战经验的官兵,他们必然能够从中获得启发,但将其应用于实战。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