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天成内心忐忑,这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啊,要真的迎娶了郡主,王芙蓉怎么办,包括秦淮河的那段艳遇,怎么处理啊。
“公公,即刻拟旨,郡主朱审馨因守制期间,情难自制,有违圣和,着即降为县主,所领俸禄不变。”
苏天成差点蹦起来了,朱审馨是县主,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了,嫁给自己之后,住在一起,乖乖的听自己的话,也不要眼红自己有几房的小妾了,就算是朱审馨身边的侍女chun屏,只要自己愿意,也收归帐下了。
至于说郡主降为县主,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别人看起来是大事情,自己根本就不在意的。
这是朱由检的关怀,已经是做了很大的让步了,他当然是明白的。
苏天成离开了养心殿,朱由检的神情迅速变化了。
“公公,给王振传旨,叫他在官驿耐心等候,朕暂时没有时间,就不忙着见他了。”
“奴婢遵旨。”
“朕看,你上次推荐的秦三德,还是很不错的,在宫里的时间不短了,也该出去历练一下了,就到南京去吧,王振暂时安排到神宫监。”
“奴婢遵旨,即刻就去安排。”
王承恩的内心,如同灌蜜一般。
宫廷十二监,最不受人待见的,就是神宫监了,掌管太庙以及其他皇室庙宇的洒扫和香灯等事情,说起来就是打扫清洁的,没有丝毫的权力,几乎被人遗忘。
王振被安排到这里,从南京镇守太监的位置,一下到了神宫监,不知道会是什么滋味啊。
这也说明了,自己和曹化淳之间的较量,胜负分明了,皇上是支持自己的。
当然,这里面的功劳,说起来,苏天成是最大的,这小子太灵活了,自己不过是告诉了董昌大人一些猜测,这小子就能够敏锐的分析到,可堪造化啊。
住宿在官驿的王振,得知了皇上的旨意之后,瘫坐在屋子里,如同丧家之犬,他明白,自己这次讨好曹化淳,想着攻击王承恩,结果是自己被抛弃了,无情的抛弃了。
他隐隐有些恐惧了,宫里已经是王承恩直接负责了,自己到了神宫监,还不知道遭遇到什么事情啊,为了保住xg命,这些年以来,存下的金银财宝,不要多长的时间,肯定就要流出去了。
去求曹化淳是没有多大作用的,这个时候,最为明智的做法,是马上去讨好王承恩。
秦三德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
王承恩一再叮嘱他,到了南京之后,一定要照顾苏天成,皇上对苏天成是非常看好的,他秦三德能够出任南京镇守太监,苏天成是有功劳的。
突然得到了这么大的好处,秦三德喜不自禁,至于说照顾苏天成,那是应该的。
苏天成不需要继续住在官驿了,而且他也知道了,王振不是南京镇守太监了,秦三德成为了南京镇守太监。
这是大好事,今后,自己更好办事情了。
王振尚且住在官驿,苏天成不想见到他,王振这是咎由自取,如果不得罪自己,尚不会有这样的遭遇。
他也不能够马上离开京城,皇上还没有旨意。
不知道朱由检什么时候会下旨,同意自己回到江宁县去,在京城里,什么事情都没有,每天就是耗时间,这样的ri子,很是难过的。
当然了,他也有人需要去拜访的,周延儒和温体仁那里,就免了。
s:恳请得到支持,订阅、推荐,甚至是月票,拜谢了。
第一百五十三章吴三桂
鞠躬感谢天亮前、斌斌琦琦的宝贵月票,真心感谢支持我的读者大大,首订对一本书是很重要的,恳请得到读者大大更多的支持。
京城步步高酒楼。
步步高酒楼,是京城著名的酒楼,在这里吃饭的,大都是官僚士绅,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样的酒楼,专门迎合了众人的心理,生意一定是不错的。
苏天成在这里宴请徐尔一。
工部的事情不少,特别是临近秋收季节,需要掌握各地的情况,主要是看各地的灾荒情况,这些年,北方太多地方受灾,就是北直隶,都不能够避免,农事是工部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所以说,徐尔一还是有些忙碌的,每ri卯时就到工部,一直到酉时以后,才会回到府邸。
至于说傅友亮,苏天成没有打算宴请,去拜访一下,就可以了。
对于大明朝的这些言官,他的印象很不好,整体的感觉,就知道吵吵嚷嚷,鸡蛋里面挑骨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酉时不到,苏天成就到了步步高酒楼,订下了雅间,坐在里面等候。
跟随他到京城来的,就是王大治,江宁县的事情很多,苏俊和苏二童是不可能抽身了,再说了,苏天成已经是朝廷命官,跟随神机营和骁骑营,绝不会有什么危险的,回到南京去,同样也是和他们一起出发的。
苏天成一直都喜欢清静,与徐尔一两人在雅间吃饭。气氛轻松,想说一些什么话。也随意很多,徐尔一是较为古板的人,营造出来这样的气氛,说话也没有那么多忌讳。
刚刚到了酉时,酒楼伙计带着两人进入了雅间,徐尔一走在前面,跟在后面的,还有一个年轻人。
苏天成还没有来得及开口。徐尔一就说话了。
“坤元,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年轻人,乃是当朝武举人,游击将军吴三桂,你们都是朝廷俊杰人才。今后可要多多亲近啊。”
苏天成的身体摇晃了一下,这个动作,被对面的吴三桂看到了。
“苏兄,在下吴三桂,字长伯,真正是仰慕苏兄的文采。可在下不过一介武夫,不敢和苏兄并肩,苏兄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榜眼。在下听来,简直是奇迹啊。在下参加武举,靠的是舞枪弄棒,这肚子里面的墨水,还是太少了。”
“不敢不敢,吴兄乃是军中骁将,在下早就想着,能够驰骋沙场,想那沙场秋点兵的气势,该是多么的豪迈啊,在下最是佩服军人,吴兄才是坤元真正学习的榜样啊。”
两人相互客气,内心的想法,截然不同。
吴三桂的名气太大了,两次的反叛,特别是第一次的反叛,导致清军直接入关,继而问鼎中原,因此被封为平西王。吴三桂和陈圆圆之间的佳话,尽人皆知,冲冠一怒为红颜,且不说这是不是实际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