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大明政客> 分节阅读 10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00(1 / 2)

面购置大量的粮食和赈灾物资。

再说了,部分灾民很有可能离开了洛阳。朝着开封而来了,人都是这样,眼看着没有活路了,尽量往大的地方去,或许有一线生机。

分为两条线,有很大的好处,闫子章在洛阳,可以代表朝廷,安抚灾民,自己在开封,购置大量的粮食、药品等物资之后,直接到孟津,沿路还可以收留诸多的灾民。

苏天成很耐心的解释了自己的想法,毕竟他和闫子章赈灾的这段时间,需要共事,很多的事情,两人可以商议着办理。

闫子章听了解释,没有多说,显然有些心动了,但他就是不赞成苏天成的意见,可自己又说不出来反对的理由,翻来覆去就是一句话,灾情紧急,不能够耽误,不能够南辕北辙。

苏天成很是奇怪,不明白闫子章为什么会这样,这等同于无理取闹了。

争论了大半天的时间,苏天成是在是忍不住了,他是主使,有着临机决断的权力,而且有皇上赐予的尚方宝剑,这点小事情都不能够解决好,还如何开展赈灾工作。

更加奇怪的是,苏天成强硬的做出来了决定,闫子章没有明确的反对。

这太不正常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里面是什么原因,他要弄清楚。

出发的前一天夜里,苏天成进入了一处秘密的府邸。

董昌正在等候,这次他见到了苏天成,神情很是严肃。

听苏天成讲述疑惑之后,董昌慢吞吞的开口了。

“坤元,赈灾是大事情,万万不能够有疏忽,事情繁杂,你会遇见诸多的困难,没有一帆风顺之事,愈是遭遇艰辛,愈要意志坚定,能够力挽狂澜,才是中流砥柱,若是遇见困难便畏缩不前,将来如何立于朝堂之上,如何面对朝廷之中的惊涛骇浪。”

苏天成楞了一下,从来没有听到董昌说这些话。

“你还年轻,老夫为你庆幸,外放到江宁县,是好事,你能够把握一县之局势,今后就能掌控一府一省之局势。”

“世伯的教诲,晚辈记住了。”

“老夫为官数十载,见证无数沉浮,诸多俊杰之士,怀才不遇,身首异处,庸庸无能之辈,却高踞庙堂,可知是为什么,老夫以为,俊杰之士才华出众,署理政务游刃有余,却是恃才傲物,不善变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反观庸庸无能之辈,自知不足,乃深谙官场学问,曲意逢迎,投其所好,终得提拔,更有甚者,卖身求荣,为了权力,无所不用其极。”

苏天成有些不明白,董昌为什么说出来这些话语,难道是在提醒自己注意什么吗,尽管直接说出来,岂不是更好。他隐隐有了一丝不祥的预感,难道说自己遇见什么大事情了,或者说朝廷里面,会发生什么大事情了。

“闫子章还是不错的,可惜在都察院,这样的官员,早就应该外放了。”

苏天成终于忍不住了,他来的目的,就是要了解情况,闫子章的表现,太奇怪了。

“世伯,晚辈确实有些不明白,闫子章为什么如此的固执,不听晚辈的意见。”

“呵呵,这算什么啊,后面可能有更多的事情,你到河南赈灾,有些人,本来就是不满意的,你如此年轻,不愿意依附任何人,人家怎么可能支持你,巴不得你出现问题,所以说,你一定要全力以赴,意见可以听,主意自己拿,不要受到他人的干扰。”

“晚辈明白了。”

“好,你明白就好,最近一段时间,朝廷里面的事情很多,若是有什么异动,老夫会遣人告知你的。”

董昌说的含糊,苏天成却不糊涂。

闫子章必须要听上面的,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会顺着自己的意见来,能够找麻烦的地方,不遗余力,自己是主要负责赈灾的,事情做砸了,责任在自己的头上,既然有人反对自己去赈灾,肯定是想着自己弄砸的。

至于灾民的情况,不是重要的问题。

他有些愤怒,党争和派系斗争,到了这样的程度,大明还有什么希望。

七月二十八ri,卯时。

赈灾队伍出发了,骁骑营押运着一百万两的白银,离开了京城,前往河南。

苏天成的计划,八月初一进入河南,八月初三,到达卫辉府,之后,闫子章带着十万两的白银,取道怀庆府,直接到洛阳去,自己带着大部分的人马和白银,到开封府。

一路上,风餐露宿,不允许耽误时间。

这个方案,是他直接做出来的决定,闫子章是不赞同的。

没有争论,苏天成也不想继续商议,他给闫子章提出来的要求,都是带有命令xg质的,特别的要求是,一路上,不要接受官府的吃请,自己在开封府,也不会去拜会官员,购买相关的物资之后,直接到孟津。

骁骑营的战斗力,是不用说的,还是酷暑阶段,炎热的气候,很是折磨人,普通人是承受不住的,他们不仅要赶路,还要时刻戒备,河南境内的治安情况很不好,不仅仅有流寇的活动,还有不少占山为王的土匪。如此的高强度之下,依旧能够保证行军速度。

苏天成的耐力,慢慢的体现出来了。

他一直都是骑马跟随,没有丝毫的特殊。

闫子章就有些吃不消了,开始的两天还好,离开北直隶,进入河南的时候,脸sè发青,看得出来,已经是咬牙坚持了。

苏天成没有下令减缓速度,他就是想着让闫子章真正的体验一下,自己是下来赈灾的,不是下来抖威风的,要完成这次的赈灾任务,肯定是很辛苦的。

一路上,他已经想好了,既然朱由检信任自己,让自己到河南来赈灾,那就好好做,身体力行,多吃一些苦,依靠河南府的官员,重大的事情上面,还是自己拿主意。

内心里,他是不赞成这样的做法的,分级负责,这样的事情,应该是河南府的官员,直接负责的,不要朝廷养着那么多的官员,起什么作用。

沿路看见的情况,令他有些心寒,还没有进入河南的时候,就看见少量的流民,面黄肌瘦,细细询问之下,这些流民,居然有孟津人,要是当地官府,出面救济了,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进入河南,经过彰德府,流民渐渐多起来,大都是在官道上面,成群结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