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眷跟随出发,但不能够干扰军士。
第一批出发的军士,苏天成亲自带队。
第二批的军士,孙承宗带队,第三批的军士,鹿善继带队,第四批的军士,刘铁汉带队。
出发的时间到了,这一次的行军,前后一个月的时间。
孙承宗和鹿善继看着出发的人流,感慨万千,他们是欣然接受任务的,这里面大部分的军士,都是他们的老乡,这些人,在不长的时间之后,会成为大明朝的中流砥柱,想到这些,两人就很是激动的。
“孙大人,鹿大人,晚辈先行一步了,晚辈在江宁县,等着两位大人。”
“好,好,老夫也恨不得马上出发啊。”
苏天成看了看刘铁汉。
“刘铁汉,你最后出发,任务要重一些,特别是那些随军的家眷,一定要注意,此去路途遥远,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事情的,要妥帖的处理好,需要开支银两的地方,不要心疼,该花的银子,一定要花的。”
“属下牢记大人的教诲。”
苏天成笑了笑,上马了,他冲着孙承宗等人抱拳之后,跃马上了官道,朝着远方而去。
孙承宗和鹿善继,在县城外面,站了很长的时间。
好久之后,孙承宗才慢慢开口了。
“善继,可惜老夫的年纪大了,难以亲自上阵杀敌了,想到以前在辽东的岁月,有着很多的感慨啊,那个时候,你我也是战战兢兢的,面对后金的骑兵,有些束手无策,只能够是固守城池,难有机会面对面鏖战,大凌河一战,一直都是老夫心中的痛,现在看来,解开这个疙瘩的时间,不会太长了。”
“大人,我也有这样的感受,苏大人了不起啊,年纪轻轻能够训练出来如此强劲的江宁营,来ri必定是我大明的擎天巨柱,这次到了江宁县,若是不能够办好中兴学社,我绝不回定兴县。”
“是啊,老夫先前没有感受到,此刻才想到了,中兴学社,太重要了,就说这江宁营需要的开销,不是小数目,若是这些负担,悉数加在农民的身上,江宁营根本无法维系的,唯一的办法,是让那些士绅富户,做出来贡献。不过,这也不是轻松的事情,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皇上召见的时候,说的那些话,很有深意,老伙计,我们会遇见很多的困难,到时候,我们可要一起来坚持。”
“大人放心,我这把骨头,就卖给中兴学社了。”
“哈哈,有这样的信心就好,我们有什么可怕的,人说七十古来稀,老夫已经七十一岁了,偌大的年纪,能够做出来这等的大事,已经满足了,老夫已经将中兴学社,看做了又一个大凌河了,这次要是战败了,老夫也没有颜面,苟活于世了。”
“大人不要忘记我了。”
一边的刘铁汉,听见两位老人的对话,低着头在想些什么,或许他也觉得奇怪,自家大人,怎么有着这么大的能力,竟然让两位前辈,死心塌地的办学社了。
第二百八十二章榜样的作用
每天急行军一百里地,不是嘴上说的那么简单的,两千五百人,始终要保持一致,而且要互相照顾,毕竟能够被选中,能够进入江宁营,是大家梦寐以求的事情,如果说在行军的过程中,因为自身的问题,遭遇淘汰了,那是掉面子的事情。
再说了,家眷也跟着出发了,能够让家眷吃饱饭,不受冻挨饿,这是巨大的诱惑。
所以说,这些刚刚被招募的军士,出发的时候,表现出来了高度的团结,互相照顾,互相鼓励,不让一个人落下。
这种氛围,苏天成能够感受到,这也是他的目的,大家同在江宁营,就是一个整体,如果说自私自利,只知道保全自身,这样的团队,不可能有战斗力。
不要小看这一次的行军,里面蕴含的意味,是非常深刻的。
行走的线路,是一路往南,经过北直隶的河间府、广平府,进入河南,经过河南的开封府、归德府,进入南直隶的凤阳府、滁州,进入应天府。
出发不久,前方的官道上面,等候着几个人。
骑马在最前面的苏天成,有些奇怪,招募军士的事情,已经结束了。
看见苏天成过来,几个人迎上来了。
王大治有些紧张,不自觉的靠拢过来。
很快,苏天成认出了前方的几个人,为首的两人,赫然就是孙承宗的孙子孙恩明和孙恩宗,后面的两个年轻人。他有些面熟。
“属下孙恩明,与弟弟孙恩宗。鹿太兵、鹿太泊,在此恭候。”
孙恩明等人跪下了。
苏天成连忙下马,一一扶起来了四人。
“你们不是早就出发了,到江宁县去了吗,怎么在这里等候。”
“属下早就接到爷爷的信了,半途折回来,在这里等候很长时间了。”
“这样啊,那你们怎么不回家啊。”
“爷爷不准我等回家。免得影响招募军士的事宜,要求我等在这里等候的。”
苏天成好半天没有说话。
孙恩明等四人,算是典型的官僚子弟了,按说是可以接受诸多优惠条件的,苏天成也不得不想到这一点,江宁营征召了一万军士,扩大了规模。必然要产生不少的军官,而孙恩明等人,是可以提拔为军官的,至少他们在学问方面,是强很多的。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