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老夫依旧放不下,当初苏大人到保定府,老夫没有犹豫,来到了江宁县,眼看着中兴学社一riri兴旺起来,老夫倍感欣慰,总算是做了一些有用的事情了。”
“想了一夜,老夫总算是明白苏大人的心思了,这创办学社的时候,还是要大儒来办,刘大人,黄大人,老夫想,苏大人的意,是请你们两人撑起中兴学社的,老夫和善继,还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这次到厩去,善继跟着老夫一道去,刘大人只能是单独到河南府去了。”
“为了中兴学社的兴旺,老夫倾尽心血,就这样离开了,还真的有些舍不得啊,年纪大了,知天命了,做一件事情不简单啊。”
“刘大人,黄大人,中兴学社,就拜托你们了。”
说完这邪,孙承宗站起身来,对着刘宗周和黄道周稽首行礼。
刘宗周和黄道周两人连忙站起身来了,他们不敢接受孙承宗这样的大礼。
“老大人万万不要这样,如此的大礼,黄大人与我担待不起啊。”
“这个礼,你们一定要接受,两年时间了,中兴学社走过的每一步都不简单,老夫真心期望它能够不断壮大啊。”
“老大人放心,黄大人与我,一定会倾尽全力的。”
孙承宗微微点头。
“中兴学社所坚持的理论,老夫总算是有些明白了,张溥离开江宁县的时候,曾经与老夫长谈,他对比了复社坚持的理论,对比了中兴学社的理论,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对待士大夫、士绅富户阶层的利益方面,中兴学社强调以家国天下为重,一切都要为国家服务,为皇上服务,为朝廷服务,苏大人提出来这个观点,不简单啊,看看江宁县的情况,老夫不得不服啊,老夫相信,苏大人到了河南府,那里的老百姓,一定能够过上好ri子。”
“刘大人,你马上就要到河南府去了,相信你能够亲眼见到河南府的改变,老百姓丰衣足食了,中兴学社发展了,不要忘记告诉老夫了。”
千里之外的河南府。
“张大人,朝廷的邸报来了,孙大人出任兵部尚书,总督五省军务,负责剿灭流寇。”
“大人,下官已经知晓了,下官还大胆猜测,孙大人总督五省军务,全面负责剿灭流寇事宜,一定是大人极力举荐的。”
“不错,我向朝廷举荐了孙大人,孙大人功勋卓著,领导剿灭流寇的事宜,一定能够取得成功的,不过最终做出来决定,还是皇上。”
“和大人共事这些天的时间,下官有着很多的感慨,说来有些惭愧,以前在翰林院的时候,受到了周大人的器重,自以为了不起了,飘飘然了,被诸位大人孤立了,自己还不知道,若不是遭受这么多的打击,至今还是浑浑噩噩的。大人信任下官,诸多的事情,都是放手让下官做,不知道为什么,下官倒觉得战战兢兢,生怕什么事情没有做好,做出来每一个决定,都是反复思考,多方对比和咨询,这样才觉得心安啊。”
“张大人,其实这样的过程,不算什么稀奇的,一直以来,我觉得,每个人若是都能够有着一颗谨慎的心,时刻自我反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是君子,就是大丈夫。”
“感谢大人的教诲,这邪,都是金玉良言啊。”
“张大人,你不用如此的谨慎,ri后,你处理政务的时候还很多,若总是这样的姿态,未免被他人看轻啊。”
张溥笑了笑。
“在大人的面前,下官不会说谎,也就是在大人的面前,下官才是这样的表现。”
“哈哈,爽,这才是我熟悉的张溥啊。”
很,张溥说到了自己的担心。
“大人,朝廷大军此次遭遇重创,下官有些担心啊,孙大人毕竟年纪大了,主政剿灭流寇的事宜,不是很熟悉,不知道身体是否能够承受啊,河南府位置特殊,紧邻山西陕西,不可能置身事外的,何况江宁营战功卓著,恐怕很要承担重任了。”
“你说的有道理,朝廷大军近遭遇重创,正是士气低迷的时候,这样的时候,必须要有德高望重的大臣来主政,这样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稳住局面,想必皇上也是看到了这一点的,孙大人做事谨慎,谋划老道,应该没有问题的,至于说熟悉的事情,包括年龄的问题,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孙大人曾经主政辽东事宜,对征战事宜,非常在行,倒是江宁营,这些ri子,我也考虑过了,恐怕是要做好相应的准备了。”
屋里有辛默了,苏天成和张溥想到的,是同一个方面,河南府正在发展的起步阶段,不能够有丝毫的闪失,这样的时刻,若是调离了江宁营,必然会产生一些影响的,最好的办法,孙承宗上任之后,采取稳扎稳打的方式,不急于进攻流寇,首先遏制流寇的气焰,这样就能够腾出来一些时间,让江宁营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了。
第三百九十四章孙承宗的计划
秋收结束之后,河南府出现了欢腾的气氛,今年的情况很是不错,强于以往好多年,按说农民不会为吃饭的问题,过于co心了。
市场情况也是很不错的,物价稳定下来了,这主要还是宋思军、万成贵等商贾的功劳,他们有着强大的实力,在垄断市场的同时,完全按照府衙的要求营业。
苏天成没有沉浸在喜悦之中,其实河南府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首先就是田租的问题,属于府衙和县衙所有的官田,租费一律按照收成的20上缴,这里面包含了田赋,这是完全统一的,已经落实下去了,属于农民所有的土地,按照规定的田赋上缴。
问题在于士绅富户的耕地,他们的田赋成为了最大的问题,有些自耕农,为了能够躲避不多的田赋,挂靠到士绅富户家里,自愿成为租户,目的就是为了免除田赋。
因为这样的情况存在,自耕农的负担明显上升,田赋是固定的,府衙和县衙的官吏,按照固定的田赋,征收赋税,自耕农明显就要吃亏了,要承担全部的田赋,这肯定是不合理的。
其次就是粮食的价格问题,秋收季节,粮价总是要低一些的,这是正常的规律,在江宁县的时候,苏天成就接受了这样的观点,但河南府的情况不正常,粮价过低了一些,小麦的收购价格,竟然只有一钱五厘银子,这样的价格,农民是要吃大亏的。
最后是官吏的习惯问题,苏天成上任的时间不长,诸多的知县上任的时间也不长。府衙、州衙和县衙的政务,还是要诸多的官吏来办理,这些官吏,没有那么好的觉悟,依旧存在盘剥农民的问题。虽然府州县都强调了,也整顿了一些,但总体的情况不乐观。
这些问题,必须要解决。
核心的问题,还是土地兼并。
江宁县的情况,与河南府确有不同。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藩王,整顿起来容易一些,加之南方的读书人多,中兴学社成立之后,很多的观念,深入到读书人的心里。有些事情,推进起来,容易很多的。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