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大明政客> 分节阅读 33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31(2 / 2)

“朝廷内部的党争情况,晚辈没有亲身经历,说不上特别的清楚,但晚辈力主创立中兴学社,目的就是要打破这种党争,如今的科举取士,已经陷入到党争里面,晚辈和张溥之间的交锋,诸位大人都是清楚的,就是要打压复社的力量,限制复社将黑手伸到科举取士之中去,或许诸位大人觉得,存在党争是必然的,不会形成多大的问题,晚辈就这个问题,专门说明一下。”

“晚辈也认为,党争是永远存在的,不可能杜绝,但党争的发展,有一个最为主要的限制,那就是当国家遭遇到危难的时候,所有人都要团结一心,不能够因为自身的利益,做出来有损国家的事情,现实的情况,恰恰相反。”

“北方遭遇灾害多年,皇上一直都想着,能够从富庶的南方,调集物资支援北方,但这样的努力,付诸东流了,眼看着北方大批的流民,流离失所,冻饿致死,可南方的诸多士绅富户,无动于衷,依旧顾着自身的利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是因为朝廷里面,某些大人想到的,就是自家的利益,害怕因为支援北方,自身的财富受到了影响。”

“再来看剿灭流寇的事宜,流寇大多在北方活动,南方很少受到关联,所以说,对流寇没有太多的印象,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关系,朝廷在剿灭流寇之时,南方的士绅富户坐而论道,甚至是品头论足,认为这样的事情,不值得大动干戈,流寇毕竟是大明的子民,需要招抚,因为这些狗屁的认识和理论,导致流寇猖獗这么多年,国家遭受了多大的损失。”

“说到后金鞑子的事宜,更加的令人气愤,南方的一些士绅富户,为了自家能够发财,不管鞑子是如何的凶残,依旧暗中和鞑子有生意上的往来,在他们看来,剿灭鞑子是朝廷的事情,是皇上需要操心的事情,他们的任务就是掌握权力,就是发财。”

“每当皇上准备想办法,增加国库收入的时候,总是有一些官员跳出来,满嘴什么与民争利,什么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等等,可惜他们的本意,根本就不在这个地方,他们想到的是自身的利益,土地兼并的情况,已经是非常严重了,这些土地究竟到了谁的手里,还不是那些士绅富户的手里,朝廷若是加征赋税,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士绅富户。”

“晚辈还有不少的例子,不想一一列举了,晚辈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想到的办法,就是让皇亲国戚出来做事情,晚辈的目的是巩固皇权,限制臣权,虽然这不是治本的办法,但改变总是要一步步来的。”

“朝廷里面的诸多大人,想必也明白了这里面的含义,表面上,他们不好意思说出来反对的话语,借着什么藩王作乱等话语,来限制藩王以及藩王世子进入朝廷,内心里面,他们其实是在巩固自身的权势,不准他们来分一杯羹。”

“存在这种认识的,主要还是朝廷里面某些真正掌握权势的大人,至于说下面的诸多官吏,无非是跟着维护罢了,须知每一个科举考试的官员,还没有进入朝廷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某些官僚集团的学生,他们一定要听恩师的话,否则就是欺师灭祖。”

“晚辈清楚,让藩王和藩王世子进入朝廷,成为朝廷官员,不是嘴上说的那么简单,尽管说皇上下旨了,可反对的人依旧要做出来最后的博弈,拼命阻止这件事情的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诸位大人遇见的困境,是可想而知的。”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青山矗立,不坠凌云之志,皇上让孙大人、刘大人和黄大人共同来办理这件事情,也是考虑到其中的难处了,若是诸位大人因为眼前的困难,暂时压住了,或者说干脆不推行了,晚辈担心,我大明朝难以出现根本性的改变。”

孙承宗、刘宗周和黄道周三人,看着苏天成,好半天没有说话,他们万万想不到,苏天成会说出来这样的一番话语,这些话语,若是被朝廷里面某些大人听到了,还不下狠手,拼命的清除眼中钉啊,不过苏天成说的这番话语,确实有道理,说出来了事情的原为,看似复杂的局面背后,大家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

好半天过去,孙承宗才开口说话了。

“想不到啊,老夫真的想不到啊,坤元竟然有着如此直白的认识,老夫惭愧了,还是想到的太多了,老夫都这样的年纪了,还有什么值得畏惧的,也罢,老夫就拼上这把老骨头,竭力推进此事。”

刘宗周和黄道周也接着表态了。

看见这样的情形,苏天成很是欣慰,当然,这样的情况,不可能复制,孙承宗、刘宗周和黄道周三人,长时间和他在一起,而且经过了中兴学社的熏陶,三人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能够接受他提出来的观点,若是换做其他人,基本没有可能性的。

既然孙承宗下定了决心,苏天成知晓,藩王和藩王世子入朝为官的事情,马上就可以推开了,至于说后面的情况如何,只有天知道了。

第五百零三章不会妥协

感谢

ead84、815书虫、大禹止水、jesonshers、将进行到底、魅惑妖儿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拜谢了。

“少爷,吏部右侍郎翁同章大人来拜访您了。”

王大治的话语刚落,苏天成就站起来了,回到家里不过两天时间,已经有不少的官员来拜访了,如今来拜访的官员,级别都高一些了,这也是因为苏天成自身的品秩不同了。而他以前的那些同窗,反而不来了,殿试状元陈于泰和探花吴伟业,两人依旧在翰林院,一个是从六品的修撰,一个是正七品的编修,与苏天成已经没有在一个档次上面了。

如同苏天成这样乘坐火箭上升的官员,确实不多。

翁同章是苏天成的恩师,当初在平阳府的时候,苏天成蒙翁同章的青睐,成为了府试的第一名,之后去参加乡试,翁同章又想办法推荐他,从这个程度来说,苏天成是必须要尊重翁同章的,不管发生什么样的情况。

六年时间过去了,的确发生了很多的情况。

翁同章调到京城之后,首先是在都察院,后来进入了吏部,成为了正三品的吏部右侍郎,大权在握,吏部是负责大明朝所有官员调整的地方,加之朝廷的体制给予了吏部很大的权力,凡是七品以上官员的任命,悉数都要通过吏部。

翁同章能够谋得这个职位,其中的故事是很多的,他虽然是苏天成的恩师,但与苏天成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一般,大概是因为苏天成不愿意成为任何一个文官集团的一份子。

翁同章以前是追随内阁前首辅周延儒。后来投靠到了温体仁。

翁同章快五十岁了,满面红光,从外貌上面,看起来最多四十岁的样子。

“苏大人,恭喜啊,刚刚到陕西。就取得大捷,真正是威震我大明了。”

“恩师客气了,学生不过做了该做的事情。”

“呵呵,苏大人可不要这样客气了,我可不敢当啊。”

两人寒暄了一会,苏天成的态度始终是恭恭敬敬的,翁同章愈发显得高兴了。

苏天成知道,翁同章前来拜访,肯定是有事情的。联想到近日来,朝廷里面发生的诸多事情,总是会有人要求自己表态的,翁同章的身份是最为合适的。

果然,寒暄之后,翁同章进入主题了。

“苏大人,陕西乃是苦寒之地,满朝的官员都是很畏惧的。你到了陕西,短短几天时间。剿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