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营进驻锦州和宁远,令祖大寿真正看到了希望。
看一支军队是不是有着强悍的战斗,并不复杂,第一眼看见江宁营,大半辈子征战的祖大寿。竟然大了一个冷颤,这是江宁营将士身上体现出来的凌烈气息所致,这股气息,远远超过了后金八旗军的气息。
这是一支铁血之师。
此后,祖大寿想早点见到苏天成了,他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因为等的急迫。他甚至授意吴襄先去京城拜访。
今天见到苏天成,祖大寿的感觉是温润。
苏天成的身上,没有咄咄逼人的气息,但给人的感受。是低调之中显露出来决断,这是很少见的气息,一种想学都学不到的气质。
苏天成见到他的时候,没有轻视的意思,这是祖大寿能够感受到的,他和苏天成之间的地位差别太大了,可以说,如今的苏天成,比起当年的袁崇焕,有着大的权力,要知道苏天成不仅有尚方宝剑,还能够便宜行事、临机专断,这代表苏天成可以根据自身的想法,处理辽东乃至于蓟州、山东等地的一切事情。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祖大寿完全放心了,他感觉到,苏天成出任蓟辽督师,镇守辽东,一定能够创造奇迹的。
祖大寿的内心,对于袁崇焕被磔杀,有着很大的愤慨,他不是读书人,一直都在宁远,年少就从军了,祖上就是辽东的望族,堂兄祖大乐和弟弟祖大弼,都在关宁锦防线效力,都是被朝廷敕封为将军,特别是弟弟祖大弼,被称呼为祖二疯子,打起战来不要命。
祖大寿自恃家族在战斗中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因为天启年间,两次在宁远抗击后金鞑子的进攻,祖大寿建立了功勋,故而被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辽东巡抚袁崇焕擢升为总兵,在他看来,袁崇焕是能够打战的,比起朝廷里面的诸多臣强多了,偏偏这样的人,不为朝廷所荣,被硬生生的磔杀了。
当然,朝廷内部的斗争,祖大寿也是知道一些的,只是他不会去关心那些事情,自己也达不到那样的高度,安心在锦州和宁远守卫就是了。
“末将拜见大人。”
“祖将军不必客气了,坐下说话。”
祖大寿倒也豪爽,苏天成叫他坐下,他就坐下了,这就是军人风范,只是祖大寿没有想到,苏天成尚未来得及观看督师府后院的情况,就派人叫他了。
“祖江军是宁远地人,对这里的情况,一定是非常熟悉的,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遵命,末将的确是宁远地人,粗人一个,家人都在这里,家族也在这里,末将自小就在这里长大,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末将以为,锦州、宁远和山海关三地,互为犄角,守护了京师,后金若是要so扰我大明,避不开关宁锦防线,前几次,后金选择从蒙古入关,避开了关宁锦防线,也是对关宁锦防线莫可奈何,他们也要时时刻刻担心关宁锦防线的军队,朝廷在关宁锦防线布置了重兵,若是前后夹击,后金必然腹背受敌,守卫难为兼顾。”
“嗯,有道理,官也觉得,关宁锦防线是非常重要的,自从万历年间以来,辽东逐渐成为朝廷重点关注的地方,可恨后金鞑子时刻so扰,令我大明不得安宁,而且情况越来越严重了,长此以往,肯定是不行的,官出任蓟辽督师,压力很大啊,必须要依靠祖将军啊,官知道,祖将军出身望族,堂兄祖大乐和弟弟祖大弼都在军中效力,如今俱驻扎在锦州,祖大弼有个绰号祖二疯子,江宁营之中的贺人龙,绰号贺疯子,看来祖家的确是出将才。”
“末将不敢,末将身负污点,这些年以来,一直都颜见人,虽说当初是迫不得已,可末将未能以死报国,实在是羞愧。”
“呵呵,过去的事情,不用提了,大凌河之战,当时的情况,官也是知道的,到了吃人的地步了,祖将军也是奈之举,那样的情况下,能够诈降,回到锦州加强防备,打退后金鞑子的进攻,很不错了。”
祖大寿目瞪口呆,眼前的苏天成才多大的年纪,短短几句话,就说出来了大凌河之战的惨状,怎么知道这么清楚啊,大凌河之战的嗜好,苏天成不及弱冠之年,尚在家里读书,怎么会知道这些情况的。
“大人韬武略,末将佩服之至,今后跟随大人左右,聆听教诲。”
“祖将军自言非读书人,怎么说话这么绉绉的,官虽然是读书人,也知道军中的规矩啊,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欢迎那些绉绉的做法啊。”
祖大寿有些脸红了,苏天成这是委婉的批评,自己在官场上的时间长了,也学到不少的奉承话了,以前的袁崇焕,就爱听这些话,想不到这位年轻的督师,对这一套不感兴趣。
“末将知道错了,末将有不情之请,还请大人准许。”
“说来听听吧。”
“末将以为,关宁锦防线,以锦州为前沿,以宁远为中心,以山海关为后盾,其实最前沿的地方,应该是在大凌河城,可惜当年失去了,若是要彻底稳固关宁锦防线,对后金构成威胁,一定要夺回大凌河城,末将曾经上奏,可惜没有回音,末将恳请大人准许,末将带领军士,夺回大凌河城,洗雪前耻。”
“官刚刚上任,祖将军就如此的急切啊,官看,这件事情暂时放一放,不要着急,待到官详细了解情况之后,再行定夺。”
看见祖大寿有些失望,苏天成微微一笑。
“自万历年间以来,我大明在辽东,时时刻刻都处于防守的境地,这种情况延续多年,以至于诸多的将士都习惯了,辽东驻扎我大明诸多的jg兵,力量甚至强于京师大营,如此的情况下,我们的认识是不是要改变一下了,官看这宁远城,天启年间的时候,军民五万余户,如今不足两万户了,此等的情况,说明了什么,需要考虑啊,目前的重点,我们暂时不要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需要鼓起广大军民的士气,后金鞑子没有什么可怕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可怕的是我们习惯于惧怕了,以至于什么事情都不敢做了,多年来龟缩在城池里面,不能够保护百姓,不能够守卫我大明领土的安全,让老百姓对我们失望了,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阅读。
第六百二十八章当务之急
重组建蓟辽督师府,成为了最为重要的任务。
辽东一带的情况有所不同,以前战事紧张的时候,机构人员重叠,比如说这辽东巡抚和辽东经略,两人都可以调动军队,若是两人的意见不合,互为掣肘,很是误事,这种情况,在天启年间的时候,达到了,天启元年,辽东巡抚王化贞与辽东经略熊廷弼两人的意见不合,各自为战,结果导致明军在辽东大败,退守山海关,关外千里之地,悉数丢失。
后来,朝廷还设立了蓟辽总督,职能与辽东经略差不多。
至于说辽东督师,是指挥辽东战事、管理辽东民生的最高领导了。
这些职位,因为出任的官员,几乎都倒霉了,朝廷也就没有继续任命了,张凤翼和卢象升都曾经短时间担任辽东经略,苏天成就任蓟辽督师之后,曾经提出来了要求,不要任命什么蓟辽总督、辽东经略和辽东巡抚等职务了,蓟辽的事务,尽归蓟辽督师统领。
政出一门才能够令行禁止,下面才知道怎么做。
可这样一来,苏天成需要的人手就多了。
蓟辽督师可不仅仅是管着军事上面的事情,还有民生,而且民生是很重要的一块,所以说蓟辽督师府,需要大量的官吏。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