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说出来这些话的时候,唐世济的脸色有些发白了,这也说的太过了,仿佛唐世济就是上当受骗了,当然,也包括了皇上。
杨嗣昌很快转移了话题。
“臣也知晓,能够避免厮杀,对我大明是非常有利的,朝廷的银子,源源不断流出去了,总是捉襟见肘,这样的情况,不能够长时间的维系,唐大人提出来议和,也是从我大明的利益考虑的。”
“不过,臣以为,如今的情况下,我大明还是要咬牙坚持,不能够给予后金喘息之机,我大明建设登州、莱州、青州以及天津,组建水师,加强辽东和边关的防御,就是对后金皇太极最大的压力,令后金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必然时时刻刻的警惕,这就是角力的过程,看谁能够坚持到最后。”
“臣以为,辽东、边关以及登州等地的建设,不仅不能够削弱,还需要加强的,皇上可要求苏大人加快步伐,给予后金皇太极最大的压力,如此一来,皇太极不得安宁,我大明地大物博,万众一心,必然能够很快剿灭后金政权的。”
朱由检的脸上,一直没有什么表情,他提出来这件事情,目的不在于和后金言和,言和的事情,是不容讨论的,这是皇太极的奸计,他能够看出来,之所以讨论这件事情,就是想到了苏天成的权力,希望通过这次的讨论,削弱苏天成的权势,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机会还不是很成熟,若是强行这样做了,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杨嗣昌说完之后,朱由检开口了。
“朕知晓了,和后金言和之事,今后不要再提了,凡有关这方面的奏折,朕一律都不看了,内阁直接打回去,朕希望诸位爱卿,团结一心,为我大明的强盛尽力啊。”
第七百一十五章心有些凉
感谢飘行欧洲、不左不右选择中间路线的打赏,谢谢了。
休沐之后,鹿善继回到了府邸,谢绝了一切的拜访,径直回到了书房。
皇上召集内阁大臣讨论的事情,他很快就知道了,这都是通过内阁首辅杨嗣昌以及内阁大臣刘宗周说出来的,得知了这些情况之后,鹿善继的心情很是复杂。
鹿善继和孙承宗的关系非同一般,孙承宗离世,鹿善继的痛苦,是无人可以替代的,孙承宗在刚刚卸任内阁首辅的职位之后,马上找到了他,说到了很多的事情,最为关键的事情,就是有关苏天成一系列的事情,对于孙承宗的有些交代,鹿善继是非常吃惊的,也是认真思考过的,本来还想着找到孙承宗大人,好好请教一下的,想不到没有这个机会了。
孙承宗最为重要的要求,就是有关朝廷里面议论的事情,只要是牵涉到苏天成的,都要毫无保留的告诉苏天成,不管是对苏天成有利还是不利的。
鹿善继出任了兵部尚书,这是非常重要的职位,他很清楚,自己能够出任兵部尚书,也是得益于孙承宗的推荐,加之他和杨嗣昌的关系也是不错的。
今天讨论的事情,令鹿善继很是吃惊,他想不通,为什么皇上会再次提出来皇太极说到的言和的事情,这是早就决定下来的事情,没有必要再次讨论的。
在朝廷的时间长了,鹿善继有着自己的分析。加之孙承宗的一些提醒,他已经看清楚了某些问题。朝廷或者说是皇上,对于苏天成的态度,恐怕会慢慢出现变化的,这种变化造成的后果,恐怕是灾难xg的,最近的几天时间,一些给事中和御史蠢蠢yu动,私下都在议论苏天成的事情。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是不是表明了皇上态度的变化。
按照鹿善继的理解,皇上提出来讨论后金皇太极议和的事情,其实不是针对后金的,或者说是皇太极,而是针对苏天成的,内中的深意。就是需要限制苏天成的权力。
这绝不是什么好的情况,
这些情况,是不是完全告诉苏天成,鹿善继也是有些犹豫的。
送孙承宗的灵柩回到高阳县之后,鹿善继还呆了两天时间,接着才回到京城的。想不到几天的时间,京城里面出现了这么多的事情。
一面是忠于皇上,一面是要按照孙承宗的要求,将所有的情况都告诉苏天成,如何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这就是鹿善继需要做出来的选择。
管家敲门的时候,鹿善继有些不耐烦了。
“不是说过吗。不要打扰。”
“老爷,孙玥来了,说是有东西要交给老爷。”
鹿善继连忙走出了书房,一边走一边问孙玥在什么地方,得知孙玥已经到大堂之后,他快步朝着大堂走去。
看见鹿善继进来,孙玥连忙跪下了。
“鹿叔,前些ri子麻烦您了,父亲生前曾经留下了一份书信,嘱托必须要亲手交给鹿叔的,因为父亲过世,办理丧事,一时间有些疏忽了,哥哥弟弟都还在高阳县,要求晚辈回来,亲手将信函交给鹿叔,免得误了大事。”
鹿善继大为吃惊,连忙扶起了孙玥,孙承宗的头七,所有的儿子都要守灵的,这样的情况下,孙玥赶回来,专门交付信函,可见信函的重要xg。
“孙玥,劳烦你专门送信函过来,辛苦了,赶快休息一下,管家,带孙玥去洗漱,准备晚餐。”
管家带着孙玥出去之后,鹿善继拿着信函,回到了书房。
打开了信函,鹿善继仔细看起来,很快,他的身体开始颤抖了,这封信里面说到的事情,正是鹿善继想着问的原因,可惜这里面说出来的原因,太惊世骇俗了,不是鹿善继一时间能够理解的。
一直到深夜,鹿善继依旧没有从书房里面出来,显然是在思考重大问题。
接近子时,鹿善继终于从书房出来了,冻得瑟瑟发抖的管家,依旧在书房外面等候。
鹿善继有些感动了,他本来就是豪气的人,蒙古族的汉子,能够成为大明的兵部尚书,这是很少见的情况。不过他也不会轻易透露出来自身的感情,管家的这份忠诚,他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