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渠清泽前来禀报事宜了。
这一次是天津的暗线送来的情报,是辽东的情报。
大队人马继续前进,苏天成和洪承畴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面。
看完了辽东送来的情报,苏天成的脸上,没有多少的诧异,不过内心的感触是很多的。
卢象升经过了详细的侦察,确定了唐海泰就是泄露情报的人,这有些出乎苏天成的预料,在南京的一幕幕,苏天成是不会忘记的,可随着身份地位的提升,唐海泰早就没有资格成为他的对手了,按照几百年之后的标准来衡量,唐海泰是典型的纨绔官二代,没有遭遇过挫折,不知道生活的艰辛,没有什么志向和追求,一辈子就是享受生活,稍微遭遇麻烦,就不知道如何应对,这样的人其实是很可悲的。
洪承畴和渠清泽都看了辽东来的情报。
首先开口的是洪承畴。
“大人,下官真的想不到,这奸细居然是唐海泰,想来朝廷里面,恐怕要出事情了,唐世济大人虽然致仕,可唐海泰的作为,恐怕要影响到唐世济,这个唐海泰,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下官在辽东的时候,对唐海泰的印象就不是很好,可也想不到,唐海泰居然会卖主求荣。”
洪承畴刚刚说完,渠清泽跟着开口了。
“大人,下官以为,后金鞑子是非常看重唐海泰的,毕竟唐海泰的身份不同了,后金鞑子想着能够得到更多的情报,特别是这一次的草原征伐,下官以为,卢大人的计划是可行的,通过唐海泰,传递虚假的情报,迷惑后金鞑子,等到草原的征伐开始之后,后金鞑子知道上当,也没有办法挽回了。”
苏天成点点头,他想到的更加深远。
“你们说的都是可行的,不过我认为,就算是草原征伐结束之后,也暂时不要动唐海泰,后金鞑子不是看重唐海泰吗,也从唐海泰这里得到了有价值的情报,就算是草原征伐结束之后,我们照样可以利用唐海泰,继续给后金鞑子传递虚假的情报,辽东的大战是无法避免的,后金鞑子也是千方百计想着能够弄到情报的,不妨让唐海泰安安稳稳的传递假情报,迷惑后金鞑子,若不然,抓获了唐海泰,后金鞑子就要另外想办法,发展他们的情报网络了。”
洪承畴和渠清泽没有想到,苏天成居然想着一直利用唐海泰,传递虚假的情报,可草原征伐结束之后,难道后金鞑子还会相信唐海泰。
渠清泽提出来了疑问。
“大人,草原征伐结束,后金鞑子必然感觉到上当了,还会相信唐海泰吗。”
“呵呵,渠大人,这件事情,就需要你去操心了,情报嘛,总是有真有假哦。”
第九百四十九章刘基的机遇
没有能够生擒贾吉涵,一直都是刘基的遗憾。
因为莫啜的自信,也因为莫啜的性格,贾吉涵最终逃走了,至于说逃到什么地方去了,没有谁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和贾吉涵的这次交手,令刘基心惊胆颤,要不是在来到锡伯族部落驻地的时候,提前发现了问题,贾吉涵的一切安排,就成功了,到了那个时候,说什么都没有作用了。
当天的篝火晚会,继续进行,莫啜知道了事态的严重性,和刘基长时间交谈之后,极力挽留了刘基,莫啜的意思也是很明确的,自己做错了就是做错了,希望刘基能够在苏天成面前说说好话,说说锡伯族的实际情况。
离开锡伯族部落驻地的时候,刘基的想法也基本固定下来了,莫啜不能够继续担任锡伯族部落的首领了,否则今后迟早是出事情,当然,这是他的想法,至于说苏天成是不是会同意,会做出来什么样的安排,那就不是刘基需要操行的事宜了。
四天之后,刘基来到了达斡尔族部落的驻地,令他更加吃惊的是,达斡尔族部落也做好了迎战的准备,部落的首领早就知道了,锡伯族部落有可能发动偷袭。
到了这个时候,刘基完全相信了,这一切都是后金鞑子从中撺掇,希望锡伯族部落和达斡尔族部落产生冲突,无法展开对草原部落的征伐。
刘基感觉到庆幸,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阻止了一场变故的发生,这个时候的刘基,还不会想到,因为这一次的功劳。他将承担更加重要的任务。
一路上,刘基都是非常小心的,身边只有四十民将士,力量不算是强大的,在偌大的草原上,四十人的队伍不算什么的。草原不能够和关内比较,一两天的时间,都遇不到一个人的,没有特别熟悉路径的向导,迷失了方向,四十人很容易被茫茫的大草原吞没。
在达斡尔族部落逗留了三天的时间,落实了一切的任务,而且成功的劝阻了达斡尔族部落的首领之后,刘基带着诸多的兄弟。回到了安宁堡。
从安宁堡出发,到最终的回来,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可刘基感觉到,自己仿佛是熬过了一年的时间,不过回到安宁堡的刘基,来不及休息,孙元坤告诉刘基。马上赶赴大同,在大同等候苏天成。至于说进入河套地区的任务,孙元坤需要独自来承担了。
刘基非常高兴,很长时间没有见到苏天成了,他也知道,自己提供的所有情报,都到了苏天成的手里。促使苏天成改变了决定,亲自来到草原,参与对草原部落的征伐了,这样的改变可不是简单的事情。
刘基没有耽误,稍微整理之后。从安宁堡出发,赶赴大同。
因为征伐草原,安宁堡和靖边的互市,管理更加的严格了,偏偏这个时候,孙元坤、刘基和岳高峰等人,相继都被抽走了,互市的所有管理职责,都落到了宋思军的头上,好在宋思军早就熟悉了一切的事物,能够统筹协调。
刘基达到大同,已经是十二月的中旬。
春节临近,大同的气氛有了很大的变化,多年的平静,让大同慢慢开始繁荣起来了,虽然这里依旧是边关,可锡伯族部落和达斡尔族部落作为边关的屏障,承担了最为重要的守护任务,加之后金鞑子不敢轻易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