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打战可不是小事情,特别是在这些年,大清国面对明军的时候,没有了以前那种优势的情况下,所有的准备事宜,都要认真仔细了,皇太极是很精明的君主,能够很快克制失落的情绪,情况已经出现变化,就要接受事实,多年前,满八旗接到了入关厮杀的命令,会雀跃欢呼,现在不可能了,不要说入关,就算是守住占据的城池,都算是不错了。
大清国上下动员,都在致力于备战,就连皇太极豪格,也离开了皇宫,到沈阳的周边去巡视,落实有关的防御事。
可一个月时间过去了,明军丝毫没有反应,甚至连小规模的攻击都没有,辽东很是平静,复州和宣州等地也一样平静,没有明军大规模调动的迹象。情报方面也没有表现。
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令皇太极开始怀疑了,难道说崇祯的圣旨是假的,难道是大明朝廷在忽悠大清国,难道是因为自己立下了皇太子,崇祯很是愤怒。做做样子的。
范文程更加的迷惑,不知道是为什么,就算是明军暂时不发动进攻,但该有的准备事宜,是不能够少的吧,至少要调动大军,准备展开攻击。
这种迷惑,很快被范文程分析出来了,他认为。秋收之前,明军可能不会发动进攻,毕竟大规模的征伐,需要粮草,需要后勤方面的保证,明军真正开始进攻,很有可能在秋收之后,崇祯皇帝下的圣旨。苏天成是不敢也不能够违背的,圣旨不假。这只能够说明,苏天成有着充足的权力,能够自行决定进攻的时间。
皇太极和豪格都认为,范文程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可分析归分析,若是出现这样的情况。问题也产生了,那就是明军究竟会在什么时候发动进攻,是秋收结束就发动进攻,还是在其他的时候,甚至是过年之后发动进攻。这都是未知数,要求后金将士长时间处于备战的紧张状态,这是不现实的,大清国也承受不住这样的消耗。
归根结底,搜集到准确的情报,就成为了最为重要的事宜了。
皇太极直接提出了要求,最为主要的还是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明军会在什么时候发动进攻,至少需要大致的时间,第二是这次战斗的规模多大,是双方的决战,还是小规模的进攻,第三是战斗的重点在什么地方,是在辽东,还是在盖州、耀州和海州,甚至是在大草原上面。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看似简单,真正要弄清楚,比登天还难,接受了任务的范文程,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虽然皇太极的语气很是柔和,没有强迫的意思,但要求是明确的。
在大明建立起来的情报网,所有的组成人员,绝大部分都是下三滥的人员,想要获得如此重要的情报,几乎不可能,所以说,范文程再次将眼光集中到了辽东,集中到了康泰和唐海泰的身上了。
上次草原的征伐,康泰与唐海泰提供的情报,不完全准确,但也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至少江宁营征伐草原的情报,是准确的,至于说江宁营没有从义州方向进攻,而是选择了从大同的进攻,范文程更加愿意相信,这是苏天成在部署的过程之中,突然做出来的改变,认为从大同方向的进攻,更加的有利。
辽东有着大量的情报人员,康泰与唐海泰的所有行动,同样有其他人盯着,深谙情报工作重要性的范文程,可不会忽略任何的细节,这么长时间以来,康泰与唐海泰的表现,没有任何的异常,辽东相对平静,没有发生什么大事情,辽东边军也没有出现什么调动和调整的事宜,唐海泰没有什么重要的情报,一切都很是正常。
范文程最为担心的事情,还是唐海泰与康泰暴露了,若是两人已经暴露了,辽东的卢象升却不动手,那是最危险的事情,可这么长时间过去,表现出来的情况看,两人没有暴露。
经过了一系列的分析之后,范文程做出来了决定,以唐海泰和康泰这条线为重点,全面激活辽东的情报网络,搜集情报。
潜意识里,范文程认为,明军展开进攻,重点的方向还是辽东,江宁营的骁勇,通过无数次的战斗体现出来了,驻扎在广宁和西平堡的大清将士,分别是多尔衮率领的正白旗和代善率领的镶红旗,特别是正白旗,可谓是大清国最为骁勇的军队之一了,若是正白旗被明军打败了,广宁失守了,对于大清国来说,将是重大的打击。
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广宁和西平堡失守了,明军渡过辽河,就可以直接针对沈阳展开进攻了,这等于是动摇了大清国的根本,驻扎在海州等地的将士,必然要回撤,全力护卫沈阳。如此的情况下,大清国设置的三角防御阵地,毫不费力的就被摧毁了,所有的布置都付诸东流了。
范文程几乎认定,进攻的重点方向在辽东。
这样的分析,需要情报来支持。
一旦能够获取到准确的情报,大清国的安排,将出现重大的变化,满八旗的驻地是不会改变的,但汉八旗可以进行调整,抽调主要的兵力,护卫广宁和西平堡,甚至在可能的情况下,对辽东展开反进攻。
范文程不认为明军有能力,从辽东和海州两个方向展开进攻,包括皇太极也是这样的认为,明军的整体战斗力,并不是特别的强悍,除开苏天成领导的江宁营,其余的军队,也就是那样,而江宁营是不可能分兵的,那样战斗力会大大的削弱,任何一个明智的指挥官,都不会做出来削弱自身战斗力的决定。
范文程更加的清楚,皇太极有着一个大胆的决定,若这一次进攻,大明朝廷和苏天成的决定,是最终的决战,皇太极是不会坐等明军进攻的,会展开全面的反动,到时候,蒙古草原也要开始进入全面战备的状态了。
范文程感觉到了空前的压力。
不过长期从事情报工作的范文程,并没有乱了分寸,他很清楚,自己不能够慌张,必须要想好办法,依旧是通过大量的情报,分析明军的动向。
经过了长时间的思索之后,范文程终于做出来了决定,将重点的方向,放到康泰与唐海泰的身上,也只有通过这一条线,能够或者较为准确的情报。
唐海泰在辽东巡抚衙门做事情,本身就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明军要对大清国展开全面的进攻,不可能避开辽东,大军的征调,必然要通过巡抚衙门下达诸多的命令,就算是所有调动的事宜,都以苏天成或者督师府为主,但也不可能完全避开巡抚衙门,也就是说,巡抚衙门的诸多命令里面,能够透露出来信息,包括军队调动的人数,包括战斗的规模等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