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决定,派遣郑亲王济尔哈朗为全权代表,再次进入大明京城,与大明朝廷谈判,皇上知道此次的谈判很是艰难,故而赋予郑亲王全权,有些事情,不需要请示禀报,可自行做出来决定,谈判的时间不能够拖延,越快越好,如此就能够为我大清国争取到喘息的时间。”
大殿里面,再次安静下来了,众人都清楚,皇太极做出来这个决定,是不简单的,这意味着大清国要做出来诸多的让步,甚至有可能失去耀州和海州等地了。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应对办法3
京城,紫禁城,养心殿。
朱由检看着手里的奏折,没有表现出来特别的高兴,辽东的战斗,取得了完胜,苏天成率领大军,在辽东决战之中,剿灭了七万多的后金鞑子,收复了广宁和西平堡,按说这应该是普天同庆的事情,可朱由检高兴不起来。
捷报传来之后,朝廷里面的气氛也是微妙的,欢呼声之中,有着很多不同的声音,甚至有人私下里议论,苏天成在辽东大捷的同时,也是朝廷危机爆发的时刻,苏天成的权势太大了,手握二十余万的精兵,这股令人恐惧的力量,直接威胁到朝廷和皇上了。
这些情况,都被朱由检掌握了,早朝的时候,辽东大捷的事情,也没有刻意的宣传。
大殿里面很是安静,这一次,朱由检暂时没有召集内阁大臣商议,他需要思考,考虑成熟之后,直接将建议说出来,让内阁大臣讨论。
令朱由检有些出乎预料和愤怒的是,辽东大捷之后,苏天成没有继续展开进攻,而是选择了固守,江宁营甚至准备撤出辽东,回到登州去,从这件事情上面,朱由检敏感察觉到了,苏天成的想法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变,恐怕要出手了。
这段时间,对于朱由检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时刻,究竟应该做出来什么样的决定,是直接与苏天成摊牌,还是维持目前的局面,眼看着苏天成做大,以至于最终无法控制了。
令朱由检有些痛苦的事情是,朝廷基本无法控制苏天成了,从实力上面来说,苏天成不需要朝廷任何的支持,登州、莱州和青州等地的银两。足够维持江宁营的运转,维持官府的开销,随着江宁营日渐的强大,大明各地的军队,绝不敢与江宁营对抗,那是自寻死路。不客气的说,事态的发展,出乎了朱由检的预料。
山东的形势发展,已经有些无法控制了,山东巡抚张溥,几乎都是听从苏天成的吩咐,这表明不久的将来,整个的山东省,都将被苏天成所控制。更加令人恼火的是,山东其余的府州县,都想着能够被登州控制,因为登州、莱州和青州等地,官吏的俸禄是完全不一样的,超过了其余的地方十倍以上了。
还有福建,情况也在悄悄出现变化,熊子健已经控制了泉州。郑鸿逵和郑芝龙,唯苏天成马首是瞻。首先想到的是苏天成,接着才是朝廷,就连居住在京城的郑芝龙,对于这样的事情,也是睁一眼闭一眼,根本就不说。
至于苏天成直接控制的台湾。就更不用说了,官吏都是苏天成直接委派的,朝廷根本没有直接派去一个官吏。
这一切都说明,苏天成的心里早就出现变化了,一旦时机成熟。就有可能自立为王,甚至是推翻朝廷,重新组建天下。
也是因为这样的考虑,朱由检早就将苏天成看做最大的威胁了。
苏天成是依靠科举考试做官的,朱由检有些不明白,按说科举考试出来的士子,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想到谋反的,争权夺利那是很正常的事情,朝廷里面此类事情比比皆是,但要说有着更大的野心,这些士大夫不敢做,也不敢想,为什么苏天成就能够有此等的想法。
朱由检打死也不会知道,苏天成是穿越人士,人家是几百年之后的人,岂能在一棵树上吊死,那些所谓愚忠的想法,在苏天成这里,是会迅速改变的。
想的头疼的朱由检,终于开口了。
“朕没有想到好的办法啊,你怎么看。”
站在朱由检身后的王承恩,很快开口了。
“皇上,奴婢建议,可以下旨,要求苏天成进入京城来,若是苏天成不愿意来,说明苏天成谋反的心思明确了,如此朝中大臣,悉数明确了苏天成的心思,苏天成必将为众人所唾弃,若是苏天成来到了京城,可以迅速控制,令洪承畴暂时控制江宁营,皇上派出大臣,赶赴登州,彻底控制江宁营。”
朱由检摇摇头,这个办法他早就想过了,不要说下旨,就算是派出所有的内阁大臣去请苏天成,他都会做出来的,只要苏天成到京城来,再说了,苏天成就算是不奉旨,不到京城来,也不能够说苏天成谋反啊,朝廷里面有些文武大臣明白苏天成有异心,可还有太多的人不知道,苏天成刚刚在辽东大捷,一个多月时间,剿灭了十万以上的后金鞑子,朝廷接着就说苏天成谋反,这样的逻辑,谁会相信啊,说不定这样做了,朝廷会迅速的失去人心的。
朱由检对后金鞑子,还是有些担心的,虽然大明占据了广宁,将后金鞑子逼到了辽河以北去了,可后金鞑子还是有一定实力的,这个时候,大明内部若是出现了火拼的情况,后金鞑子是绝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的。
王承恩也知道,自己说的建议,皇上肯定不会满意的,可他也想不到好的办法,如今的苏天成,远不是他当初见到的苏天成了。
“朕的考虑是,暂时不要摊牌,还是要利用苏天成,朕准备下旨,要求苏天成继续征伐后金鞑子,彻底剿灭后金鞑子,苏天成突然罢兵,估计是想着提出来什么要求的,只要苏天成的要求不过分,朕都是可以准许的。”
“皇上,奴婢以为不合适啊,如此苏天成岂不是更加的嚣张了。今后愈发的难以控制了。”
“朕知道,可现在无法动手啊,你说让朕怎么办,难道治罪苏天成吗,如此会出更大的事情啊,朕不能够这样做。”
说出来这些话的朱由检,显得很是无助,其实这种无助的状况,出现过很多次了,在崇祯九年之前,朱由检一直都是很无助的。
首先进入养心殿的,不是杨嗣昌,而是周延儒。
周延儒曾经是内阁首辅,深得朱由检的信任,被温体仁排挤走之后,一直都很关心朝政,此次重新被启用,虽然是内阁次辅,但还是深得朱由检的信任。
周延儒的确有能力,这是不容置疑的,经历过被迫致仕的风波之后,变得更加的成熟稳重了,重新回到朝廷之后,做事情很是注意,思虑更加的深远。
皇上的担心,周延儒是明白的,这已经超出了臣权与皇权较量的范畴了,要说臣权与皇权的较量,不过是大臣想要得到更多的权力,在某些方面可以制约皇上,大明一直都存在这个问题,后来苏天成建议皇亲国戚进入到朝廷,很大程度上面加强了皇权,削弱了臣权,让皇上的权力大了很多,内阁的权势小了很多。
周延儒回到朝廷之后,觉得这样的情况,有些不合理,他认为内阁的权势应该要增加,加之赞成加强皇权的朱审烜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