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大明政客> 分节阅读 77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772(2 / 2)

面临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这个时候的松江府,可不是几百年之后的上海,关键是海运还没有彻底发展起来,朝廷的禁海令,让松江府几乎没有多少的发展余地。四万多大军进入了松江府,光是粮食的消耗,就是非常大的负担,大军集结到松江府,是无奈之下做出来的决定,原来没有这样的打算,预备的粮食也不是很多,要知道松江府本来就只驻扎两万大军的,突然增加了一倍多的大军,补给肯定是困难的。

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松江府根本就得不到补给,苏州府和常州府完全被江宁营占领了,朝廷就是想着补给,也送不进来,此外黄得功可不笨,从朱由菘做出来的诸多安排来看,南京方面已经放弃了松江府,准备守住南京和凤阳等地了。

如此的情况下,黄得功依旧没有考虑投降的事情。

这倒是很少见的情况,实际在大军之中,真正愿意拼死抵抗的人不多了,普通军士就不用多说了,关键是各级的军官,但这些军官听从黄得功的指挥。

黄得功想的的确是比较简单的,身为军人,马革裹尸是最大的理想,至于说投降,那是军人的耻辱,绝不能够出现这等的情况。

对于洪承畴的第二份来信,黄得功还是选择了不予理睬,甚至不回信。

这是黄得功的倔强,很可爱的倔强,可惜用的不是地方了。

等了三天,洪承畴没有接到任何的消息,他很清楚,黄得功是横下一条心了。

进攻松江府城,有两套办法,第一套办法是围困,让里面的大军无奈之下选择突围,这样可以减少自身的伤亡,第二套办法就是强攻,首先依靠炮兵营打开缺口,之后大军杀进去,如此进攻的伤亡肯定多一些的。

所有将士早就做好准备了,特别是再次担任先锋官的贺人龙,更是急不可耐,这次他跟随洪承畴进攻苏州府和松江府,还没有取得很大的胜利,看看人家刘文秀等人,占领了那么多的地方,剿灭了十余万的明军,这种被比下去的滋味可不好受。

洪承畴终于下定决心,采取强攻的形势,这也是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来的决定,毕竟战斗的主要目的,是占领南京等地,这就预示着针对南直隶乃至于整个南方的战斗,取得了实质性的胜利,大军不可能为了黄得功一个人磨蹭,既然给了黄得功充足的机会,黄得功自己放弃了,也就怪不得他人了。

崇祯十六年八月初二,进攻松江府城的战斗开始了。

隆隆的炮火,掩盖了城墙上面的一切,看见的就是冲天的灰尘。。。

洪承畴手持望远镜,看着这一切,脸上没有多少的笑容,他为黄得功可惜,内心里面他还是敬佩黄得功,能够誓死抵抗,如今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文武大臣不多了。

一天一夜过去了,攻城的战斗结束了。

满身伤痕的黄得功被押解到洪承畴面前的时候,洪承畴亲自端着一碗酒,给黄得功送行,黄得功没有客气,笑着喝下了这碗断头酒。

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内讧的代价1

黄得功被斩杀的消息,苏天成很快就知道了,除开惋惜,他没有其他的感受,穿越这么多年了,很多的事情,苏天成的看法不一样了,譬如说针对黄得功这类人,按说是需要用尽全力来拉拢的,可有些时候,斩杀了这类人,也是成全他们的名声,更会令苏天成的统一大业尽快的实现。

大军依旧是兵分两路,苏天成、卢象升等人,率领大军直接进攻应天府,洪承畴率领大军进攻镇江府、扬州府、淮安府,接着展开对凤阳府的进攻,应该说剿灭了近二十万的明军之后,南直隶的守卫大为削弱,除开应天府和凤阳府还有可能出现一些战斗和厮杀,其余地方基本不存在成规模的战斗了。

命运最惨的还是原来驻扎在徽州府的明军,其中四万人进入浙江之后,早就被朱审烜和杨嗣昌等人侦查到踪迹了,江宁营将士在余杭设伏,等着这股明军进入到包围圈之后,仅仅用了三次的冲锋,就彻底打垮了这股明军,被俘的明军接近三万人,这些俘虏被杨嗣昌毫不客气的用起来了,秋收之后,需要对各地的水利设施进行大规模的整修,毕竟福建和浙江等地,基本没有维修过水利施舍,对于农业生产是非常不利的。估计这些被俘的明军,做梦都想不到,他们会成为苦力,开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

至于说驻扎在徽州府的剩余一万明军,真正能够撤到南京城的,不足两千人,其余人都被卢象升率领的大军剿灭了,或者是投降了。

苏天成将所有的俘虏,一律都遣送到浙江去了。交给了杨嗣昌,杨嗣昌需要大量的人手,浙江和福建的水利设施建设工程,全面铺开,需要的就是劳动力。

进攻应天府的战斗,速度慢下来了。这里的很多地方,都是苏天成熟悉的,他在江宁县担任知县的时候,走过不少的州县,大致的情况是知道的。可洪承畴就不同了,加快了行军的速度,毕竟他要带领大军拿下镇江府、扬州府和淮安府等地方,不管是不是会遭遇到多少的抵抗,至少大军需要行军好几千里了。

秦三德已经知道了所有的情况。特别是徽州府四万明军,在浙江的余杭被全部歼灭的消息,对于他来说是致命的打击,聊以自豪的安排,成为了全面溃败的局面,二十五万大军,剩余的仅仅五万余人,接近二十万的大军。全部被剿灭了,总是从战斗力上面去分析。肯定是说不过去的,作战的部署和安排,是有着致命缺陷的。

出现目前的局面,主要责任就在秦三德的身上。

必须要想办法了,否则秦三德死无葬身之地了。

前期的铺垫全部都做好了,剩下的就是一步步的落实。虽然后期的事情全部都是朱由菘直接负责发号施令了,可秦三德没有闲着,他正在努力卸掉自身的责任,而且这个事情的进展还是很不错的。

首先压制战况的奏折,是朱由菘完全做主的。秦三德以身体不适的原因,让朱由菘负责所有的事宜,做出来所有的决定,这一点南直隶的官吏全部都清楚,所以压住奏折的事宜,怪不到他秦三德的身上,其次就是作战部署失误导致惨败的事宜,这一点想要直接推卸责任,难度肯定是不小的,可秦三德熟悉宫里的情况,瞒天过海不是不可能,皇上也不是第一次被欺骗,至于说那些御史和给事中,如果想要乱说,能够想办法对付,锦衣卫和东厂完全控制了京城的舆论,谁要是想着乱说,身为东厂厂公,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