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观点,皇上早就提出来过了,但遭遇到强烈的反对,就算是皇上雄心勃勃,但内阁一致都不同意,就连王承恩和秦三德、董昌等人,都不看好这个计划,毕竟后金鞑子还没有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而且蒙古鞑子也是虎视眈眈,要不是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守住了边关,大同方向早就处于重重危险之中了,而且因为苏天成的造反,辽东的局势已经是很不乐观了,用危如累卵来说,也是不过分的。
驻守在耀州和海州等地的多尔衮,早就将大军照着辽东的辽河方向移动,首先是在距离辽河不远处设立了军营,做好了长期驻扎的准备,接着在明军接连遭遇到败绩、无法稳住南方的时候,越过了辽河,在距离广宁不过一百余里的地方安营扎寨,这样做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一旦辽东方向的力量削弱了,多尔衮肯定是要率领大军进攻的,要占领广宁、西平堡、黑上以及大凌河城等地方,直接威胁关宁锦防线,直接威胁京城。
若是从辽东大规模调兵了,恐怕后金鞑子的进攻就无法阻拦了,说不定京城就真的会遭遇到危险了,那个时候,大明各地恐怕没有勤王的军队了,京城若是被后金鞑子攻破了,辽东也失去了,大明王朝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这样的种种可能性,诸多的文武大臣全部都分析过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说苏天成占据了南方,占领了南直隶、山东、福建、浙江、湖广、四川、广西等地,不过朝廷还可以依据北方,看看局势会不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而且苏天成还要花费精力稳住南方,还要占领云南、朵甘都司、乌斯藏都司等地方,才有可能完全稳定南方,否则这些地方都是非常麻烦的地方,少数民族居多,喜欢造反,喜欢自立为王的。
这样的分析也是有着一定道理的,可朱由检不是那样看的。
看着默不作声的众人,朱由检再次开口了,语气显得有些阴森了。
“朕知道你们想些什么,认为辽东边军和大同边军不能够调动,若是后金鞑子和蒙古鞑子借机进攻了,京城都有可能失去的,朕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可你们说说朕该怎么办,难道等着苏天成前来进攻吗,等着苏天成占领京城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辽东边军和大同边军,又能够做什么,饮鸩止渴的道理,朕岂能不知道,可朕不调动这些军队,拿什么来对付苏天成,如何能够剿灭苏天成的叛乱。”
还是没有人说话,这样的气氛令朱由检感觉到窒息,其实这里面表现出来的意思,他是知道的,他更是清楚,满朝的文武大臣,都认为苏天成是不能够抵抗的,江宁营是天下无敌的,攻打京城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诸多文武大臣的建议,也就是文火炖青蛙,让朝廷慢慢的消亡,结果都是一样的。
只不过满朝的文武大臣,对于苏天成和皇太极两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皇太极毕竟是异族,若是占领了中原,那就真的是汉人亡国了,苏天成占领了中原,只不过是改朝换代,这天下依旧是汉人的。
朱由检的脸色变得铁青,他准备要拍板了,火烧眉毛的时候,哪里还管的了那么多。
就在这个时候,周延儒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辽东边军暂时不能够调动,若是皇上想着调动兵力,可以调整大同边军,皇上给予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首领圣旨,要求他们镇守边关,防止后金鞑子和蒙古鞑子的偷袭,大同共有十五万的边军,全部调动问题也不是太大,加之北直隶卫所军队,以及部分的京营将士,组建二十万以上的大军,完全是没有问题的。”
朱由检站起来了,没有给予众人讨论和争论的时间。
“就按照周爱卿所言,调动大同十五万边军,同时在河南、陕西、山西、宁夏等地,招募十万大军,组建二十五万大军,朕的要求是明确的,一月之内,大军必须要招募到位,吏部、户部和兵部,全力以赴,若是不能够按期完成任务,朕一定会责罚。”
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内部的分裂
感谢快乐的挥剑、ooncheni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的打赏,谢谢了。
有关大同边军和辽东边军不能够调动的事宜,其实有苏天成的影子在里面。
苏天成和周延儒之间的联系,没有彻底的消除,特别是锦衣卫和东厂开始在朝廷大规模的清理文武大臣之后,周延儒已经敏感的意识到了,朝廷若是这样的发展下去,灭亡是迟早的事情了,他也必须为自己想到后路了,而且他的家乡在南方,那里已经被苏天成占领了,不过他的家人没有遭受到什么虐待,也没有遭什么罪,生活和以前差不多的,并且家人专门来信说了,地方上的治安情况,比较以前好了很多,官府的官吏,做事情都非常的小心,不敢随便的欺凌老百姓,因为上面的要求非常严格,来信之中反映出来的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苏天成做皇帝,似乎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人家没有认为苏天成是造反。
这些消息给予周延儒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杨嗣昌、范景文等人,投靠苏天成之后,依旧是高官厚禄,而且杨嗣昌是中书省的中书令,范景文是都察院的左都御史,都是顶层的官员了,苏天成在设置官吏的时候,恢复了三省六部制度,这也预示着大晋王朝恢复了宰相的设置,大臣的权力更大了。
如此的情况之下,周延儒是不会断绝与苏天成的联系的,只不过这种联系非常的隐秘,不会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大都是通过家人或者是其他的取道联系的。
苏天成的态度很是明确,辽东不能够出现任何的意外。后金鞑子的凶残是举人皆知的,而且在以前和朝廷的较量之中,吃了很大的亏,可以说内心的怨气达到了临界点,一旦辽东疏于防御,被后金鞑子找到了进攻的机会。甚至是进入到关内了,那么北方诸多地方的老百姓,将要遭遇到最为悲惨的命运,而且后金鞑子在辽东若是取得了胜利,必然会刺激到蒙古的部落,导致大同和宁夏一带,也出现危险,到时候就是全面崩溃的局面。
苏天成赞成的是采用比较和平的方式来改变现状,这一点在山东等地。包括南直隶,都完全表现出来了。
退一万步说,周延儒宁远苏天成做皇帝,也不愿意后金鞑子占领了京城。
苏天成与周延儒之间这种间接的联系,直接影响到了周延儒的态度。
史可法的态度也是一样的。
从南直隶直接到辽东,史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