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大明政客> 分节阅读 85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858(2 / 2)

“朕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啊,每一次看到这段卷首语,都有着不一般的感慨,皇太极与朕之间的战斗,百年之后,不知道历史会如何的评述,不过有一点朕是清楚的,那就是国家必须要统一,必须要发展,老百姓必须要过上好日子,这样的朝廷老百姓才会拥护,腐朽没落的王朝,最终都将走向毁灭。”

“所谓惺惺相惜,朕与皇太极说这些,也是希望皇太极能够保重身体,不要想那么多了,百年之后,皇太极与朕一样,留下的都是一堆的枯骨,你我之争,早就被遗忘了。”

皇太极渐渐平静下来了,而且异常的冷静了,他本来以为,见到苏天成之后,肯定是会遭遇到奚落的,成王败寇,这是规律,历史由胜利者书写,刚开始的交谈,好像也是朝着这方面而去的,想不到苏天成说到后来,竟然将如此巨大的成功,看做了寻常事,认为最终也就是给付于笑谈中了。

“皇上的心胸,我很佩服,我终于明白了,大清国为什么会失败了。”

苏天成看着皇太极,笑着摇头。

“皇太极没有明白,大清国本不该失败的,从这大殿之中,朕就感受到了,不过朕还有一些想法,左传之中有一句话,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这句话说了什么,朕想了很久。”

“秦汉、隋唐,经历了这么多的王朝,朕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每一个王朝创立的初期,都是兴旺发达的,贞观之治就是最好的证明,但延续多年之后,这个王朝就慢慢的衰败了,最终灭亡了,朕扪心自问,绝不敢说能力超过唐太宗李世民,这是不是意味着,大晋王朝也会走一样的路子,或许几百年之后,皇太极的子孙再次觉醒了,致力于推翻大晋朝廷,创建一个新的王朝。”

“皇太极不必紧张,朕绝没有屠灭满人的意思,朕只是举出来这个例子,或许几百年之后,造反的不是满人,谁能够说得清楚,朕只是在思考,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如今朕明白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朝更替,王朝兴替,其兴由帝王,建朝初期的帝王大都励精图治,兢兢业业,他们时刻惦记着创业难、守业更难,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他们事必躬亲,严加管束皇亲国戚、家奴宦官,他们亲贤人,远小人,善于纳谏,能听取不同的意见和观点,甚至是逆耳的忠言。他们与民休息,蠲租免税,爱惜民力,轻徭薄赋;他们兴修水利,发展经济;他们打击豪强,分配土地,保护生产和经营;在自然灾害降临时,他们安置流民,倾力救济。在民族政策方面,切实考虑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实际状况,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之间的风俗与信仰,民族之间、政权之间与国家之间和谐友好相处。如此兴旺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一个王朝的灭亡,也是帝王的作用,亡国之君各有各的不同,但亡国之君的行为方式多有惊人的相似,他们荒怠朝政,不理政事,或多年不上朝,将朝政悉数委于他人;他们亲奸邪,远忠良,良莠不分,偏听谗言,致使政治不明,吏治败坏;他们对治理国家不感兴趣,或求长生,或乐于兴趣爱好,或荒乐好色,荒淫无道,他们不抑兼并,横征暴敛,与民争利;他们奢侈浮华,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其结果自然是积贫积弱。在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上,他们或嗜杀成性,穷兵黩武,元气大伤,最后直落得兵败如山倒;他们往往骄傲自大,采取民族压迫与民族歧视,等级制度森严,致使民怨沸腾。”

“想到这些,朕忽然有了一种想法,难道君王天下就是王朝衰败的根源吗,无数的皇帝都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可真正牵涉到权力的时候,这句话被抛得远远的,生杀大权都掌握在皇帝的手里,决不允许他人染指。”

“朕说到这里,皇太极恐怕明白意思了,不错,朕就是要进行改革,朕能够推翻大明朝廷,能够击败皇太极领导的大清国,依靠的就是众人的智慧,众人的力量,这天下是众人的天下,不是朕一个人的天下。”

“朕早就在大晋朝廷之中树立这样的理念了,如此明确的说出来,还是第一次,也就是与皇太极聊天之时说出来,朕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将这些理念,彻底植根于大众的脑海之中,朕希望未来的大晋朝廷,能够真正的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而不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就算是朕,也不能够凌驾于制度之上。”

皇太极听得非常仔细,苏天成说完之后,皇太极忽然站起来了,走到了苏天成的面前,他的步伐很是从容。

还没有等到苏天成明白过来,皇太极跪下了。

“我一直很自信,今日听了皇上的话语,总算是明白了,大清国永远不可能战胜大晋王朝,将来也不可能,皇上有着如此的气魄与认识,我绝不敢和皇上同时称之为英雄,能够败在皇上的手里,我死而无憾。”

三天之后,皇太极驾鹤西去。

临终之前,皇太极将所有的嫔妃子孙都叫到了面前,进行了一番长谈,无非是叮嘱子孙,永远不要想着造反,服从大晋朝廷的领导,安心过日子,忘记过去的一切。

第一千三百零六章万国来朝1

大晋十五年正月初八。

清晨,苏天成醒来的时候,一缕阳光从窗户钻进来了,屋子里很是明亮。

今日是早朝的日子,也是新年第一天上班的时间,上朝的时间早就改为了辰时,以前卯时就上朝的规矩被废除了,参与早朝的人也没有那么多了,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主要官员,都察院的左右都御使,六部尚书、左右侍郎,若是有需要,六寺九卿的负责人也会参与,但这种情况都不多见了,每个部门的职责是明确的。

新年的第一个早朝,参与的官员多一些,这是一种形式,也是固定下来的程序。

朱审馨早就起身了,准备好了一应洗漱的用具。

皇宫之内的巨大改变,对于官吏和百姓的震撼是巨大的。

这么多年过去,皇上一直都没有迎娶女人,皇宫里面就是皇后娘娘和皇贵妃,太子殿下早就迎娶了,不过身边也就是四个女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的太监病故了,皇宫里面的人逐渐减少了,因为大晋朝廷的严格规定,民间不可能继续出现被阉割之人,太监逐渐要成为历史了,估计皇宫里面的太监全部都老去之后,大晋就不存在有太监了。

宫女的人数急剧减少,按照皇上的说法,衣食住行都是自己操心,而且家庭生活有着很多隐秘的地方,不需要外人看见,更不需要外人服侍,自己做就是了,再说宫女在皇宫时间长了,耽误了青春,也耽误了成家的时间。整日在皇宫里面,怎么可能见到如意郎君。

上行下效,皇上都是如此,其余的文武大臣绝不敢放肆,在个人的享乐方面是严格控制的,而且在皇上的提议之下。朝廷通过了有关厉行节约的规定,所有人都是要遵守的。

民间更是不用说了,节约成为了习惯,奢侈浪费是遭遇鄙视的。

至于说大晋的富裕,不是用简单的言语可以表述出来的,好多的藩属国,都恳请成为大晋朝廷治下的府州县,可惜皇上不允许,至于说西域的诸多金发碧眼的蛮夷。无数人来到了大晋,或者在京城,或者在山东,或者在浙江广东等地,自此定居下来,成为了大晋的子民,这样一股移民的热潮,持续接近十年的时间了。

变化最大的就是日本了。日本统治者一直都认为汉唐宋代表了标准的儒家文化,至于说后来的明朝。都是有着很大区别的,甚至有一些日本人认为,日本才是真正代表了儒家文化,可随着大晋朝廷的富裕和强盛,以及儒家文化的广泛传播,无数优秀的日本青年。漂洋过海,来到大晋,好多进入大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