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力量,苏军在这条战线上投入了数千架飞机,他们悉数占用博登湖北岸的机场还不够,航程较远的中型轰炸机都部署到了黑伦贝格、辛德尔芬根和斯图加特周边,而海尔布隆居民所提到的机场算是距离前线最远的一座,它投入使用也不过是最近一个月的事情,停放的飞机实在算不得多。要掏“鸟窝”,在斯图加特往南的几座大型机场可以得到更加丰厚的收获。
一个拍脑瓜做决定的指挥官赢得了一时赢不了一世,林恩一面缜密考虑,一面派出侦察员随地下抵抗人员前往实地勘察情况。圈定的几座机场距离斯图加特最远也就三十多公里,但穿过苏军的重重封锁花费了侦察人员不少时间,直到两天之后,详尽的报告摆在了林恩面前,而就在这两天,苏军在上莱茵河谷前线又有了大动作。经过持续的填土作业,帕登山东麓与博登湖之间的低洼地带加宽了近一倍,这意味着数以百计的苏军坦克能够用比以前高两倍的效率向河谷推进,而连续的猛烈轰炸也对帕登山区的守军工事进行了极大的削弱,随着大量经过防御加强的坦克在博登湖东北角集结,新一轮进攻的发起已势在必行。
第19章得心应手的诱歼战
在斯图加特等待时机的两天,林恩所获得的大量情报信息对接下来的行动大有帮助,不仅如此,他在第二次上莱茵河谷之战时期派遣夜战部队的“伏笔”此时也产生了呼应,多支在抵抗组织帮助下潜伏在德国南部伺机而动的夜战分队闻讯前来,他们的经验、技巧以及装备都为林恩的利箭增添了动力。
1949年4月27曰,林恩率部返回德国的第41天,帝队占领丹麦西兰岛的第19天,苏联军队百折不挠地发动了第五次上莱茵河谷攻势。这一次,他们投入的总兵力达到新高,近五十万人的作战部队对于上莱茵河谷这么一块不大的地域已属饱和,重型装备的数量和比率也继续增加,尤其是东部山区的道路桥梁恢复通行,东路进攻部队的实力终于较前面四次战役有了突破。在全世界的关注下,苏联高层一举拔除这颗眼中钉的决心和迫切程度毋庸置疑。
前方的战斗刚打响,林恩没有火急火燎地袭扰苏军后方机场,而是令侦察人员待在机场附近观察统计苏军战机每天的起降情况,并用地图结合图表的方式将这些信息反映出来进行对比。两天之后,林恩和他的军官们即对苏军航空兵在斯图加特一带的部署有了新的发现:航程较远的重轰炸机在攻势间歇期出动频频,等到战役发起自然偃旗息鼓,而大量运输机的进驻加上伞兵部队的出现则昭示了苏军发动空降作战的意图。从这些运输机和伞兵部队的规模及集结秩序来看,林恩相信这绝不是苏军指挥部临阵改变策略的结果,而是出于麻痹对手的考虑。他们很清楚相当一部分德国人视“自由势力”为拯救者,因而心甘情愿地为之提供情报,苏联军队在德国境内的部署调动很难保密,一旦对手察觉到苏军在作空降准备,必然会在上莱茵河谷进行相应的作战准备,反之亦然。
如此费心费力地盘算,可见苏军高层对这次攻势的看重,林恩动用密电向曼施坦因指挥部通报了这一情况,并对突袭机场的计划进行相应调整。
暗夜,六十多名夜战兵分为七支战斗分队,帝国士兵和自由团战士混编的两百人部队组成三个突击群和一支预备队,斯图加特当地抵抗组织抽调的两千多抵抗人员主要负责外围的策应掩护。尽管自己最擅长的夜间突袭总是无往不利,行动发起之时,林恩却感到前所未有的重压他和他的部队面临的不仅仅是以寡敌众、以弱击强的战斗,而是要对阵同样以精锐著称的空降部队。根据侦察人员的推断,在三座相隔十几二十公里的目标机场集结有两百多架运输机、滑翔机以及至少六千名苏军空降兵,抛开机场守备部队不说,这些整装待发的空降兵自身的战斗力就相当可观了,进攻这样的机场难度远比袭击停放普通战斗机、轰炸机的机场大得多,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无法脱身的致命境地。
成功的作战行动离不开周密的计划部署,更离不开指挥官审时度势的战场决断,习惯了冒险的林恩带着坚定信念又一次踏上了冒险之旅,他和他“缩水”的微型指挥部很快抵达了位于三座目标机场与斯图加特市区之间的小村庄“弗尔佐特”,在这里建立起他的临时指挥中枢和战场支点。在各路人马抵达机场外围以前,行动的顺利程度就像是一场排练过无数遍的表演,七支夜战分队中的六支都用于突破机场外围防御,余下的一支将率领地下抵抗者攻击苏军控制下的斯图加特火车站。
临近攻击时点,林恩爬上农舍屋顶眺望远方。夜微凉,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如果不是无穷无尽的争斗和杀戮,这该是一个多么适合睡眠的春夜
深夜11时30分,绿色信号弹在四个方向相继升起,枪声和爆炸声骤起,火光一阵一阵的映亮夜空。得到了地下抵抗者的协助,林恩的士兵已经铺设好了隐蔽的通讯电话线,这对于一场多目标的夜袭作战行动是至关重要的。突击队攻入亚罗机场,迅速占领并破坏了一部分机库和飞机,以机枪、迫击炮攻击苏军伞兵的宿营区,遭到苏军的猛烈反击;突击队攻入曼维洛机场,突袭机场控制塔、破坏通讯设施,攻击停放在机坪和机库的运输机,遭到苏军空降兵的反击;突击队与凯德机场守军激战,引爆军火和油料仓库,破坏苏军飞机多架,大批苏军伞兵投入反击这些战况通报皆在第一时间传递到了林恩的战场指挥中枢,而它们的演变态势果然如先前所料:像是用木棍捅马蜂窝。
成群马蜂既已出动,站在原地挨扎绝对是下下策,林恩遂令各突击队主力按计划后撤,每座机场仅留一支夜战分队伺机破坏。这个时候,斯图加特方向传来消息:苏军守备部队的负隅顽抗使得进攻火车站的行动进展十分不顺,兵力有限的夜战分队和缺枪少弹的抵抗人员短时间内难以实现既定目标,而储存军用物资的仓库也仍控制在苏军手中,战斗指挥官建议启用第二方案,仅破坏火车站的铁轨和调度设施,夜战分队和多数抵抗人员转而攻击警察局、监狱这些相对易于得手且也能获得一些武器补充的目标。
避敌锋芒有时是一项明智的作战策略,权衡利弊,林恩否决了战斗指挥官的建议,毕竟抵抗组织前期已经在火车站这一目标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好不容易确认苏军在这里的守备兵力配置和大致的库存情况,暂存于此的枪支弹药不多,可飞机车辆的备用维修部件对苏军前线作战具有不可小觑的维持作用,只要牙咬占领了火车站,抵抗者就可以利用勘察计划好的建筑地形在较长时间内抵挡住苏军反扑。
战斗开始还不到一个小时,林恩果断将唯一的预备队投入夺取斯图加特火车站的战斗,而突袭三座机场的部队在他的调度下全面退出机场向弗尔佐特村后撤。这座依山而建的村庄有着良好的防御地形,作战行动开始前几个小时,两百多名抵抗组织成员就被运到这里进行土木作业,经过小半夜的努力,一条依托建筑和山势的简单防线已经成形,虽然无法抵挡住苏军常规部队的正面冲击,用来对付仓促赶来的苏军伞兵是绰绰有余了。
凌晨2时许,斯图加特终于传来了捷报,自由兵团和抵抗组织以数百人伤亡的代价从苏军手中夺取了火车站的大部分区域,从苏军守备部队手里缴获的枪支加上仓库里的军械弹药足够装备一个战斗营,而无法直接转为战斗力的野战炮和高射炮炮弹则被用来破坏铁路设施隆隆巨响震撼斯图加特全城。在爆炸光焰的映照下,从前方三座机场回撤的突击队员也陆续抵达弗尔佐特,林恩仅将一个排的兵力连同修筑工事的抵抗人员部署在村庄防线,主力部队趁夜埋伏在两翼的山林地带。愤怒的马蜂群很快尾随而至,苏军伞兵的指挥官们想来觉得这样的战斗恰好给士兵们作战前热身,他们没有稳扎稳打地等待后援,而是迅速组织了对弗尔佐特村的进攻。
战斗伊始,苏军伞兵投入的力量并不大,林恩故意令士兵们示弱,几挺机枪时断时续,突击步枪和冲锋枪的射击也不猛烈,倒是抵抗人员手中的毛瑟步枪噼噼啪啪叫的欢快,苏军伞兵抵近村庄边缘才被一通较为猛烈的手榴弹防御给击退。在这次进攻之后,从三座机场追击至此的苏军伞兵超过千人,他们自恃兵强马壮,紧接着又对弗尔佐特村发起了两次进攻,皆败于最后关头。随着汇集而至的伞兵越来越多,还有一支赶来支援的小型装甲部队加入,最大规模的进攻开始了。夜幕下,防御者肉眼难辨敌人的数量,借着爆炸的光焰能看到密密麻麻的苏制伞兵钢盔,几辆坦克和装甲战车也一马当先,吞下孱弱之敌防御的小村庄看来易如反掌。坐
坐镇临时指挥部,林恩从容不迫地调度兵力,使用反坦克火箭筒的战斗组直到五十米距离才向苏军战车开火,七挺g42齐刷刷爆发出凶猛的火力,一直隐藏实力的迫击炮也开火了。面对这超乎想象的防御火力,苏军指挥官骑虎难下,而林恩压根没有给他犹豫的时间,埋伏在两翼的部队借助夜幕掩护迅速迂回突击,他们横扫苏军伞兵的迫击炮阵地,用密集的机枪湖里从侧后方扫射苏军伞兵,并趁乱在苏军的撤退之路上埋设了一些地雷。暗夜难辨对手强弱,对手的突袭又如此迅猛,苏军伞兵们一时间被打懵了,不仅攻势瞬间瓦解,撤退途中又不断遭到袭击,以至于伏尸遍野、溃不成军。
第20章起义之火
每一位拳手都有自己惯用的套路,战场指挥官也一样。林恩擅长用快如闪电的进攻打懵对手,击溃之后迅即撤离,绝不因为追求战绩而过度纠缠。在斯图加特以西的突袭作战中,以帝国士兵和自由团成员担当主力的自由兵团依然贯彻着这一思路,击溃苏军伞兵部队之后,他们迅速脱离战斗撤入附近山林斯图加特以西、与市区相隔十数公里的这些山林总占地面积仅有几百公顷,它固然缺乏黑森林那样的周旋空间,但至少能够让英勇顽强的帝国精英们在大白天免遭苏军战机的屠戮以及苏军坦克的直接冲击,而斯图加特周边的抵抗人员基本上都是“兼职者”,召集起来就能投入作战,解散之后恢复平民身份,轻型武器和为数不多的弹药藏匿起来也很方便。所以当天亮之后周边的苏军部队气势汹汹杀到时,却发现夜里闹腾得厉害的对手消失了
一夜之间有三座机场遭到袭击破坏,集结待机的空降部队亦在机场防御和反击过程中折损了数百战力,苏联人当然不肯善罢甘休。数十架战斗机呼啸而至,以低空飞行的方式对战场周边区域实施地毯式搜索,重兵集结的地面部队一方面向斯图加特市区反扑,同时在遇袭机场周边摆开架势准备进行严密的拉网扫荡。在上莱茵河谷,苏军攻势依然旺盛,除了空降行动被迫推迟之外,其他方面基本没有受到这场后院小火的影响。
及至午前,多个苏军师集结到斯图加特周边,并对林恩所部藏身的山林地带形成包围;大批苏军涌入斯图加特城区,占领设施损毁严重的斯图加特火车站并在全城展开搜捕。对于这样的局面,林恩和斯图加特的地下抵抗组织领袖们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的战士并不是无敌铁金刚,也没有以一敌十的超级装备,只能扬长避短、以智取胜。在太阳下山之前,林恩带着他的精锐部队一直在山林中退避苏军围剿部队,若是这一天的曰落推迟那么两三个小时,他们将陷入无处可避的绝境,而夜幕一旦降临,他们目标坚定第向南突围夜视装备的电能所剩无多,一整天东奔西走的身躯十分疲惫,面对的苏军部队又十分强大,这两百多名战士们又一次迸发出了究极潜能。斯图加特地区的抵抗者们同样在苏军重压之下拿出了令人敬佩的勇气,他们重新集结起来依照计划在山林南部接应林恩所部。两面夹击之下,他们顺利从苏军包围圈南面撕开了突破口,然后果断化整为零,以十多支机动灵活、易于隐蔽的分队向看似不同的目的地前进。
处处警报的状况令苏军指挥部根本拿不准对方的意图何在,他们走出了最正常也是最平庸的反应:分兵追击、处处堵截。
德意志的领土面积不大,但现在它每一寸都是这个民族几百年来的传统领地,德意志的战士们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显得游刃有余,抵抗人员配合着自由兵团一路袭击苏军巡逻队和岗哨,以超出苏军意料的胆识重新攻击了亚罗和曼维洛机场,这次他们击伤击毁的苏军飞机虽然很少,却在心理上给了苏联人不小的打击。到了午夜前后,苏军指挥人员从各处战斗报告很容易看出一个趋势,那就是大多数敌人都在朝博登湖快速推进,在那个方向上,莱茵河两侧的茂密树林和起伏丘陵将为这些泥鳅般的袭击者提供新的藏身之所,供他们度过危险而漫长的白昼,待到入夜再行战斗。于是,紧急调动的命令传达到了位于符腾堡南部的苏联驻军部队,连一些为上莱茵河谷之战预留的机动部队也转头阻截这些数量不明但攻击力十分强悍的袭击者,然而他们在临时构筑的警戒线上并没有等来对手,天明时分,所有的战斗不约而同地停止了,赶早出发的苏军飞行员只能看到忙成一团的己方追击部队,敌人就像是一群见不得阳光的幽灵,在清晨时分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