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
“三伯和郑凯涛难得出门,这次来到西安府城,不妨到处走走看看。”
“不了,时间不能够耽误了,已经是八月底了,若是一切都合适了,回去之后就要纳采了,按照周家的意思,最好是在明年年初就将婚事办了。”
这些情况,郑勋睿都是知道的,之所以要求郑福海留下来看看,无非是想着客气一下,既然郑福海急着回去,他也不会挽留了。
事情说完之后,郑福海咳嗽了几声,再次开口了。
“清扬,你看凯涛在家里没有什么事情,读书也不行,考了好多次了,县试都不能够过,和你是不敢比较的,我这次带着他到西安府城来,想着他跟随在你身边,多多锻炼一下。”
郑勋睿看了看郑凯涛,这件事情他已经知道,郑凯华来信专门说过了。
郑凯涛的身上没有纨绔之气,走路动作麻利,显然在家里是长时间跟随护院一道训练的,要知道郑家的护院,都是按照郑勋睿留下来的训练办法每日里训练,素质是不一般的。
“都是一家人,三伯这样说了,我没有其他的意见,只是留在西安府城,恐怕要吃苦的,不知道表弟是不是能够承受。”
“清扬,你是凯涛的大哥,该怎么管就怎么管,要是凯涛有什么事情做错了,你尽管教训,凯涛我是知道的,读书不行,其他方面还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郑凯涛也站起来了,对着郑勋睿行礼了。
“清扬,该怎么管就怎么管,凯涛这孩子,嘴笨不会说话,我在家里也挺着急的,跟在你的身边,一定能够磨砺出来的。”
“好吧,三伯放心,我也不推辞了,表弟没有什么功名,在巡抚衙门做事情,只能够成为司吏和典吏,恐怕耽误了前程,还是进入到郑家军之中,来日有了战功,也能够很快升迁,表弟年纪尚小,先进入亲兵营,我会吩咐郑锦宏和洪欣瑜专门关照的。”
“那就好,那就好,我在这里感谢清扬了。”
“三伯不要这样说,父亲也接受到了三伯的很多照顾,能够出力的事情,我是应该做的。”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古往今来都避免不了,何况是郑氏家族,郑勋睿要真的是公事公办,很快会遭受诸多的议论,在这个时代,扶持家族慢慢强大起来,也是最大的依靠。
郑福海这次来,带有试探的性质,郑勋睿是明白的,郑凯涛留在了西安府城,接下来大伯、二伯和四伯的几个儿子,先后也会到西安府城来的,说起来也奇怪了,不知道为什么,郑家除开他郑勋睿,其余人读书都不行。
让更多的郑家人加入到郑家军之中,担任中层或者是高层的军官,也让郑勋睿能够对郑家军更加的放心,这种家族经营的模式,有可取之处,当然郑家军的管理模式是不会变化的,不管是谁,加入到郑家军之中,都要严格遵循军纪军规,否则一样遭受到惩罚。
第二百五十二章顾梦麟来投
郑福海刚刚离开,顾梦麟就来拜访了。
其实顾梦麟已经到西安府城几天时间,作为曾经应社的创始人之一,他喜欢观察,喜欢分析周边的一切,而对于他认知产生重大影响的郑勋睿,无疑成为他最为关注的人之一。
在国子监的学习并不是很如意,他曾经最好的朋友张溥、杨彝、张采、吴昌时、吴伟业和龚鼎孳等人,已经抱成团,虽说后来他听说吴伟业和众人产生了一些,但和他比较起来,这些矛盾根本不算什么的。
张溥等人抱成团,不仅仅是在朝廷里面有一定的影响,在国子监也有影响,毕竟南方的举子之中,很多人都在国子监学习,这些人平日里时常去拜访张溥等人,更多的人本来就是东林党人,或者是应社和复社的成员,他们对于顾梦麟的态度是鄙夷的,时时刻刻不忘记攻击,让顾梦麟疲于应付。
顾梦麟很快结束了在国子监的学习,没有等到吏部授官,其实授官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不知道多少人等着授官,没有一定的关系,没有钱财,想着吏部授官,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严格说起来基本是不可能的。
郑勋睿和杨廷枢都成为了封疆大吏,思来想去,顾梦麟到陕西来了。
一路上观察,顾梦麟感觉到了,山西的情形还是很不好,流民大量的存在,可进入陕西境内之后,情形出现很大的变化,陕西各地都在兴修水利设施,几乎看不到流民,这是很多年没有见过的,记得还是阉党掌权的时候,陕西、山西、河南一带曾经整修过水利设施,那个时候主要是防止黄河决堤造成的水灾。
一路的思考和观察,让顾梦麟有了不少的感慨,他已经是五十岁的人了,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没有了年轻时候的冲动,更多的是生活的积淀,更多的是对于现实的总结。
跟随巡抚衙门知事曹驰进入厢房的时候,顾梦麟脸上的神情是平静的。
上次见到郑勋睿,还是在延绥镇的时候,那一次时间很是短暂,两年时间过去,再次见到郑勋睿,顾梦麟更多的是云淡风轻。
郑勋睿的脸上带着微笑,对于顾梦麟的再次拜访,他没有感觉到惊奇。
顾梦麟是应社的创始人之一,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最终选择脱离应社,这对于张溥和杨彝等人的打击是很大的,对应社、复社和东林书院的打击更大,前面有杨廷枢的公开脱离,后面有顾梦麟的暗暗疏远,这在南方读书人之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公开的背叛,这可不是一般人有的勇气,这种行为,最严重的时候,可能被视作欺师灭祖,被天下读书人所鄙视。
应社、复社和东林党的影响还是巨大的,毕竟是这么多年,而且和阉党的斗争之中,东林党是付出了惨重代价的,这一点是得到皇上已经天下读书人认可的。
“在下拜见大人。”
“麟士兄不必客气,既然到陕西来了,那就到处走走看看。”
郑勋睿的态度也和平和,顾梦麟已经五十岁了,到了这个年纪,看透了很多事情,他不需要摆出特别的态势,平和应对是最好的选择。
果然,郑勋睿的态度,让顾梦麟感觉到放松了。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