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郑勋睿身居高位,但要说卞玉京心甘情愿做妾侍,那也是不大成立的。
徐佛家与郑勋睿偶尔说到过这件事情,郑勋睿给与的答复非常干脆,暂时没有迎娶卞玉京的想法,也正是因为郑勋睿这样的答复,徐佛家才毅然拿出来了五千两的白银,送给了卞玉京母女,其实也就是表明了让卞玉京能够嫁一个好人家的意思。
十五岁的卞玉京,已经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虽然当初母亲有让她跟随郑勋睿的意思,但郑勋睿没有任何强迫的意图,甚至回到淮安之后,再也未见过卞玉京,这让卞玉京的内心起了很大的波澜。
卞玉京已经知道,徐佛家马上就要成为郑勋睿的妾侍了,大喜的日子在六月十五日,一旦大喜的日子到来,徐佛家再也不可能居住在官驿,也不可能随时都能够四处走动,或许到了那个时候,她卞玉京就不能够时时刻刻都到总督府后院了。
随着大喜日子的临近,徐佛家也试探着询问卞玉京,是不是找到媒婆介绍一下,毕竟淮安还是有很多杰出的男人,徐佛家的这个好意,被卞玉京断然拒绝了。
接近两个月之后,也就在距离徐佛家大喜日子不足十天的时候,卞玉京终于再一次见到了郑勋睿,这一次是在总督府后院见到的。
这一日徐佛家、卞玉京和卞敏,都在总督府后院吃饭,此时距离官府休沐的时间,尚有半个时辰,想不到郑勋睿突然回到了后院。
卞玉京和卞敏想要回避已经来不及了。
接下来看到的一幕,让卞玉京和卞敏两个小女孩子非常的吃惊,郑勋睿仅仅是回到后院,身上还穿着官府,尚未来得及洗漱,几个小孩子都大呼小叫、跌跌撞撞的跑过去了,围住了郑勋睿,有的抱着左腿,有的抱着右腿,郑勋睿则是将一个个小孩抱起来,亲了亲脸颊,逗得小孩子笑个不停,而文曼珊等人看到这一幕,脸上也带着笑容,好像已经习惯了如此场景。
这样的场景,在士大夫家中,几乎是看不见的,士大夫对小孩子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只要能够开始走路和说话,面对父亲和长辈的时候,都是要规规矩矩,不能够有任何的调皮,可身为太子少保的郑勋睿,对待小孩子完全不一样。
吃饭的时候,郑勋睿同样很随和,文曼珊、冬梅、荷叶与杨爱珍等人,不需要回避,就连徐佛家、卞玉京和卞敏等人,也不需要回避。
郑勋睿随口询问了卞玉京家里的情况如何,看见卞玉京很是不适应,笑着说总督府后院就是如此,众人都很随意,若是都那么严肃,那这里也就不是家了,自己在官府里面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回到家之后,就是需要轻松。
吃饭之后,郑勋睿陪着文曼珊等人在后花园散步。
徐佛家没有马上告辞,她也想着看看后院的情形究竟是如何,不要多少天的时间,她就要进入到后院,早些适应这里的生活,肯定是有好处的。
徐佛家没有告辞,卞玉京也不好走。
她们都看见了这一幕,郑勋睿陪着文曼珊、冬梅、荷叶和杨爱珍等人在后花园散步,还轮流抱几个孩子,大家有说有笑,郑勋睿的脸上一直都带着微笑,丝毫没有太子少保的架子。
徐佛家脸上露出的是舒心的微笑,卞玉京的神色有些奇怪,似乎在思索什么事情。
第四百一十二章异样的苗头
辽东的局势很是平静,自从皇太极派人到京城议和之后,后金鞑子的确没有进攻,以前时常出现的小冲突也没有了,辽东无战事,另外一个方面,朝鲜派遣的使者,已经两次来到京城,哭诉后金鞑子的残暴,皇太极率领大军入侵,让朝鲜遭遇重创,不仅仅是人口被掳走几十万,钱粮也被搜刮了不少,几个月的时间过去,后金鞑子经过的朝鲜各地,依旧是一片狼藉,难以很快的恢复,不过复州等地被大明占领,这让朝鲜皇室感觉安全了不少,至少皇太极不敢毫无顾忌的再次进攻朝鲜了。
山西、河南、湖广以及四川等地,流寇依旧是在肆掠,不过五省总督卢象升竭尽全力剿灭流寇,让这些地方的局势,还能够保持大体上的稳定,加之流寇曾经遭遇郑家军的惨烈打击,不敢小觑朝廷的大军,作战很谨慎,故而流寇肆掠的局面,比起前些年大为减轻。
辽东无战事,流寇蔓延的势头得到了遏制,这让朝廷里面的局势的确出现了一些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户部再次开始拖欠军饷,应该说户部这两年的日子是比较好过的,后金赔偿了一千万两白银,全部都进入到户部的府库,期间也就是拿出来一百万两白银赏赐给郑家军,其余就没有很大的开销了,按说支付军饷不是很大的问题,可是辽东最大的隐患暂时不存在了,流寇没有以前那么嚣张,军队的地位自然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关裁撤军队的议论,也开始出现了。
其中最大的矛头,是指向了两个地方。一个地方是辽东驻守的几十万大军,有人认为驻扎如此之多的军队,消耗的钱粮太多,朝廷本就是捉肩见肘,无力承担如此的负担,如今辽东的局势已经稳定下来。可以考虑裁撤一部分的军队。
另外一个矛头就是指向郑家军了,当然没有人说郑家军消耗了太多的钱粮等事宜,毕竟朝廷没有承担郑家军的军饷,不过一些人认为,朝廷应该派遣监军到郑家军之中去,毕竟郑家军还是朝廷的军队,没有监军是说不过去的,其次就是郑家军的总兵、副总兵等人选,也要适当的予以调整等等。
这些建议。被内阁次辅张凤翼以及兵部尚书杨嗣昌怒斥,他们的态度非常鲜明,辽东无战事,并非是彻底安全了,满八旗虎视眈眈,实力依旧强盛,随时可能进攻,流寇尚未被彻底剿灭。如此情况之下,居然有人提议裁撤军队。自毁基脚,这岂不是想着断送大明之江山。
早朝的时候,张凤翼和杨嗣昌甚至直接说出朝廷里面有内鬼。
可就算是张凤翼和杨嗣昌如此说,但有关裁撤军队的建议,还是不断的出现。
当然,目前这种情况之下。所谓裁军的建议或者是奏折,是不会登上大雅之堂的,更不会在早朝上面明目张胆的提出来,没有谁敢冒这样的风险,大家都清楚。关宁锦防线关乎到京城的安危,万一辽东大规模裁撤军队,导致守卫的力量薄弱,让后金鞑子突然攻破甚至是占据,那京城就危险了,一旦京城出现意外,就预示着大明王朝的灭亡,这样的后果,无人能够承担,就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了。
可有些事情的出现,让张凤翼和杨嗣昌无可奈何。
内阁里面,张凤翼主要是管辖兵部、刑部和工部的事宜,侧重于管辖兵部的事宜,而户部是被钱士升和侯恂直接管控的,已经是内阁大臣的侯恂,依旧兼任户部尚书,决定户部府库的一切开销,张凤翼是无法插手户部事宜的。
最大的问题就是拖欠军饷的事宜。
军户制度已经名存实亡,特别是在北方,连年的灾荒,让军户的日子无法过下去,比老百姓还要可怜,募兵制早已经替代了军户制度,既然是募兵制,那就需要军饷来维持,军士长时间拿不到饷银,肚子无法吃饱,无法养活家人,打仗那就是奢望了。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