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低下头陷入到沉思之中。
这种沉默没有保持很长的时间。
徐望华再次开口了。
“大人,如此属下有一个建议,那就是请内阁次辅张凤翼大人,还有内阁大臣杨一鹏大人出面斡旋,想必此事就不存在多大的问题了。”
郑勋睿点点头。
“徐先生,锦宏,我也考虑过了,从现在开始,我们的主要对手,就是东林党人、复社和应社,他们比后金鞑子和流寇都难以对付,尽管这些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但他们拥有了广泛的支持,而且在朝廷之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我们接下来的任务,是尽量的团结士大夫阶层,严格的掌控商贾,动摇东林党人、复社和应社的根本力量。”
说到这里,郑勋睿站起身来。
“初期的斗争,我们要做到斗而不破,尚未到全面摊牌的地步,那我们就暗地里掏空东林党人、复社和应社的基础,等到时机真正的来临,我们再全面动手。”
“李岩和红娘子的事宜,不是小事情,这是张溥他们抓住的把柄,相信钱士升和侯询一定会抓住机会,不遗余力下手的,故而我们要认真应对。”
“徐先生,这次要麻烦你了,我给张凤翼大人、杨一鹏大人写信,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部弄清楚,恳请他们出力,帮忙化解这件事情,至于说从什么角度出发,我也想好了。。。”
接下来的交谈,就进入到具体事宜的商议方面了。
郑勋睿、徐望华和郑锦宏开始了认真的商议。
郑勋睿提出来的应对措施,让徐望华和郑锦宏连连点头。
第四百八十章斗而不破
受郑勋睿的委托,徐望华以最快的速度赶赴京城,他很清楚,时间是最为宝贵的,张溥已经回到京城,很快就会禀报在河南巡按的事宜,接下来就是内阁商议处理的办法,票拟之后禀报皇上审阅,等到圣旨下来,那一切都晚了。
郑勋睿说的是非常正确的,目前的情况之下,郑勋睿与东林党人翻脸,就意味着与朝廷甚至是皇上直接翻脸,出现那样的情况,对于大明王朝是异常不利的,很多事情只能够慢慢来,不能够过于的着急,其实郑勋睿只要开始着手准备对付东林党人,也许摊牌的那一天不需要多长的时间,可现在不行。
徐望华乘坐阿炳驾驶的漕船,仅仅用了四天的时间,就赶到了京城。
来到京城之后,徐望华很是谨慎,他派遣斥候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侦查张凤翼、杨一鹏以及钱士升、侯询等人的踪迹,同时,他联系到京城的暗线,了解了诸多的情况,在一夜缜密的思索之后,他径直去拜访张凤翼。
张溥禀报河南巡按事宜的时候,张凤翼就察觉到了不对,按说张溥的主要任务,是调查河南流寇的情况,看看朝廷是不是需要调遣大同方面的边军,参与到剿灭流寇的战斗之中,恰好在张溥调查期间,熊文灿率领大军取得一场空前的胜利,剿灭流寇八千余人,生擒拓养坤和刘国能都流寇首领,收复了汝州,给与了流寇沉重的打击。
因为这场战斗的胜利,熊文灿、高起潜以及张溥等人,都受到了朝廷的嘉奖,从河南巡按回来的张溥。无疑是要得到提拔的。
当初朝廷派遣张溥出任巡按御史,张凤翼的感觉就很不好,不过这个提议得到了皇上的支持,谁也无法反对。
张溥在禀报巡按河南事宜的时候,重点说到了李岩和红娘子的事情,李岩原名李信。是河南杞县的举人,因为参与造反、投奔流寇,故而被杞县参奏、革去举人的功名,可不知道为什么,杞县的奏折和相关的存档,全部都消失了。
张溥的建议,是将李岩和红娘子押解到京城,仔细询问情况。
皇上将此事交给内阁商议。
张凤翼仔细思索这件事情,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张溥在上奏的时候,说到了牛金星和宋献策两人,其中的牛金星也是李岩的同年,同样是委身流寇的,此番熊文灿的大胜,就是因为牛金星和宋献策两人弃暗投明,送来了准确的情报,故而朝廷是一定要嘉奖牛金星和宋献策的。张凤翼敏感的察觉到,牛金星等人。与李岩之间不可能没有关系,但张溥只字未提。
这里面的情形应该是复杂的、有关联的,张溥禀报的过程之中,肯定隐瞒了一些事宜。
还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李岩和红娘子,都在郑勋睿的手里。
内阁翌日就要商议。不出所料,皇上肯定会下旨,要求将李岩和红娘子押解到京城。
将李岩和红娘子押解到京城审讯,这肯定是对郑勋睿不利的。
就在张凤翼苦思冥想的时候,管家来禀报。外面有人求见,此人带来了一封信函。
每日里求见的人不少,张凤翼未必每一个人都要见面,他随意的拿起了信函,很快的打开,内心想着看看信函就可以了,让管家去应对一下,不过打开信函之后,他的眼睛瞪圆了,吩咐管家迅速将人带到书房,并且嘱托管家,他们商谈期间,不准任何人打扰。
徐望华被带到了书房,他带来的礼物,也放在了桌上显眼的位置。
张凤翼很快进来了,看来一眼桌上的檀香木盒子。
“原来是徐先生,本官这段时间很是忙碌,都不知道徐先生到京城来了。”
“在下专程来拜访张大人,是受郑大人至委托,有重要事宜恳请大人帮忙的。”
张凤翼点点头,刚才他已经仔细看过了信函,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不过这件事情的确有一定的难度,至少郑勋睿疏忽了,信函里面郑勋睿都承认了疏忽,想要在这个时候搬过来,有一定的难度。
沉思之中的张凤翼,没有马上开口说话,大概是觉得有心无力,内阁之中,钱士升的影响力很大,毕竟是内阁之中资格最老的大臣,加之内阁首辅张至发大人实在缺乏能力,总是想着维持内阁的稳定,又不能够准确的了解皇上的意图,故而没有太多的话语权。
徐望华见张凤翼没有开口,面对微笑的开口了。
“大人恐怕是觉得此事没有多大的希望,郑大人也说过了,他一心为着朝廷,觉得李岩是人才,故而才招纳的,李岩归顺之后,专门给牛金星和宋献策写信,督促两人离开李自成和流寇,也正是因为李岩写了信函,才会有熊大人之后的大胜。”
张凤翼瞪大了眼睛。
“徐先生,此言当真,可有什么凭证。”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