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的利益。。。”
。。。
徐佛家和红娘子都是第一批的学员,三百人之中也就是她们两个女人。
郑勋睿授课的过程之中,徐佛家的眼睛里面透露出来异样的光彩,之前她对郑勋睿的熟悉,主要是体现在大度、温柔和体贴方面,但这个时候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郑勋睿能够在不足十年的时间,创建出来强悍的郑家军,肯定是有着不一般的能力的,今日听到了郑勋睿的授课,她才知道了郑勋睿真正的能力。
红娘子的想法更加的复杂一些,当年造反的时候,红娘子也是叱咤一方的人物,作战取得了一些胜利,后来跟随夫君李岩投奔了郑勋睿,不过内心也是有小小的遗憾,后来加入到郑家军,成为郑家军的游击将军,统领女兵营,慢慢的知道了郑家军为什么强悍。
听到了郑勋睿的授课,红娘子突然有了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不管力量如何的强大,都不是郑勋睿的对手,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都不可能与郑勋睿和郑家军抗衡,而她当年造反,幸好开始的阶段,没有遭遇到郑家军,否则败得更惨。
郑勋睿授课的时间不长,也就是半个时辰左右。
接下来就是郑锦宏提出讲武堂学习期间纪律的要求。
三百个参与学习的军官,唯有参将、调查署署长徐佛家不一样,学习的同时还要主持调查署的事宜,其余的全部都是吃住在讲武堂,除开每月两天的假期,其余时候不准离开讲武堂,每日的学习分为三部分,上午一个时辰的训练,接着是授课,午时吃中饭,中饭之后歇息半个时辰,下午继续一个时辰的训练,接下来继续听课,晚上还有一个时辰的讨论时间,这一个时辰是最为重要的时间,需要消化一天学到的东西,讨论每二十人一组,每个人介绍参与到的每次战斗的经验,不管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还是队正,每个人都要说。
郑锦宏说完了纪律要求之后,徐望华、李岩等人与诸多的学员见面。
讲武堂的学习,没有找其他人担任授课老师,这一点郑勋睿是坚持的,能够进入到讲武堂授课的人,必须是他的心腹,同时也有很不错的学识。
在教材的编写上面,徐望华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但两个月的时间,授课需要的素材是很多的,短时间之内也不可能编写出来那么多的文书,还是郑勋睿提醒徐望华,组织学员讨论,诸多的军官参与了很多的战斗,而且他们进入郑家军之前,也参与了不少的战斗厮杀,这些战斗厮杀的感受全部都可以说出来,这里面肯定是有不少精华的,徐望华可以整理这些素材,从中发现授课的内容。
徐望华很是感慨,他觉得郑勋睿太神奇了,居然能够想到这一点,郑家军的各级军官,几乎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丰富的,一旦讲武堂能够总结出来每个人的作战经验以及个人感受,那么从中就能够发现很多有用的东西,而且这些经验都是从实践之中得来的,有着不一般的作用,参与学习的军官也能够很容易接受。
讲武堂的开课,没有引发多大的震荡,毕竟这样的学习方式,大明各地都是存在的,县学、州学、府学和国子监,都是专门学习的地方,村镇还有义学以及大户人家的学堂,但郑家军的将士也知道,讲武堂与这些地方不一样,四书五经等内容,在讲武堂的学习之中根本就不存在,这里的学习是以军事方面的知识为主的。
不过讲武堂后来产生的影响力,震惊的不仅仅是大明王朝,后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讲武堂成为了一所真正的军事学院,包括海外诸多的军官军士,都到这里来求学。
第五百八十八章痛心1
郑勋睿已经估计到,皇上施展了多种手段,开始来对付他了,想想后金鞑子撤离的时间不长,北直隶甚至没有彻底安定下来,流寇正在湖广和四川等地不断壮大自身的实力,这个时候皇上就开始动手了,实在不明智。
郑勋睿是穿越人士,不可能有那么强烈的忠君思想,他唯一的信念,就是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建设一个天下无敌的大汉王朝,并借着自身的努力,彻底改变今后的历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郑勋睿不知疲倦的努力,穿越十多年的时间,几乎就没有彻底放松过。
朝着这个目标奋斗,必定和皇权产生激烈的冲突,这无法避免,前世是公务员,郑勋睿的思想之中,还是带有儒家影子,造反一词对于他来说还是难以接受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自己必然走上这样的一条道路,这就好比是历史总是朝着前方发展的,个人无法阻止历史前进的脚步,很多时候,顺应历史是大势所趋,也是唯一的选择。
郑勋睿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可他想不到,真正的打击,来自于他完全没有想到的地方。
南京户部尚书杨廷枢专程来到了淮安。
作为正二品的朝廷大员,杨廷枢轻易是不能够离开南京城的,到淮安来必须要报备,甚至需要得到皇上的批准,否则就会遭遇到强烈的弹劾,甚至为此丢掉官职。
郑勋睿很是奇怪,他和杨廷枢之间的关系,朝廷之中都是知道的,两人从乡试的时候,就是最要好的朋友,进入朝廷为官之后。杨廷枢是亦步亦趋,跟随郑勋睿的脚步,为了郑勋睿能够在淮安很好的立足,杨廷枢甚至直接来到了南直隶,出任户部尚书,年纪不大的杨廷枢。按照正常情况是不可能到南直隶,呆在赋闲的位置上面的。
郑勋睿的感觉很是不好,他觉得杨廷枢突然来到淮安,不一定是好事情。
调查署侦查到了南京的不少情报,开年之后,朝廷派遣了好几拨的御史到南京,每次停留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每次都和南京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以及镇守太监、守备勋臣等关键人物见面了,至于说谈些什么。外界不知道。
杨廷枢是南京户部尚书,同样是要和御史见面的,这次杨廷枢专门到淮安来,是不是因为御史强调了一些事情,让杨廷枢不得不专程到淮安来。
郑勋睿亲自到码头去接杨廷枢。
两人在码头见面之后,寒暄了足足一刻钟的时间,都是相互问候的,跟随的徐望华和郑锦宏等人。站在一边,看着两人面带微笑交谈。不过徐望华最终还是发现了,郑勋睿在扭头的时候,脸上存在阴霾。
漕运总督府,书房。
“清扬,我这次到淮安来,是专程向你表示祝贺的。郑家军如此的骁勇,我在南京看到邸报之后,很是激动啊,郑家军能够剿灭那么多的后金鞑子,这是我大明王朝的福气。”
“淮斗。过去的事情不提了,郑家军能够打败后金鞑子,这里面有洪承畴大人、熊文灿大人以及高公公等人的功劳,还有北直隶卫所军队的努力,仅仅靠着郑家军,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你说的是,可恨后金鞑子,背信弃义,嘴上说着臣服我大明王朝,暗地里却突然入关劫掠,依照我的脾气,一定要达到沈阳去,彻底灭掉后金鞑子。”
杨廷枢说到这里的时候,看了看郑勋睿。
郑勋睿没有开口说话,他内心不安的感受愈发强烈,他和杨廷枢之间的关系,可谓是最好的,杨廷枢不算是他的心腹,但两人心心相印,也可谓是肝胆相照,两人曾经一同联手对付东林党人、复社和应社,杨廷枢也是毫不畏惧的。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杨廷枢仅仅是反对东林党人和党争等等,不会反对皇上,这方面郑勋睿是很清楚的,故而他在处理机密事宜的时候,从未想过杨廷枢,至于说日后与皇上产生了直接的冲突,就算是杨廷枢站在皇上的一边,他也不会为难的,毕竟这是杨廷枢个人的选择,他不能够干涉。
可正是因为关系不一样了,郑勋睿对杨廷枢也是有期盼的,那就是杨廷枢不要掉转头来对付自己,那样郑勋睿是难以接受的,不管是从感情方面还是行动方面。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