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明末传奇> 分节阅读 47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475(1 / 2)

良玉则是明白了什么,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看着孙传庭,倒是没有注意一直都在禀报情况的斥候。

斥候禀报完毕,孙传庭挥挥手。

斥候对着众人行礼之后,默默的退出了中军帐。

“开封府城遭遇到流寇猛烈的进攻,城内大军在吴大人指挥之下,奋力抵御,开封府城稳若磐石,本官很是欣慰,不过流寇势重,开封府城若是长时间得不到援助,必定会陷入到失陷的危险之中,吴大人派遣斥候,历经重重艰险困难,抵达朱仙镇来报信,本官以为,该对开封府城的情势做出分析了。”

尽管已经下定决定驰援开封府城,可孙传庭的话语,还是带有保留的成分,这些日子以来,贺人龙的态度让他内心很是不满意,作为兵部尚书、五省总督,代表朝廷负责剿灭流寇的一切事宜,他的权威是遭受到挑战的。

就算是决定驰援开封府城了,孙传庭也要摆出来一定的态度。

这被孙传庭视为是文人的骨气,不过这样的骨气,怕是被许多人认为是酸腐之气。

左良玉是听明白意思了,可惜沉浸在自身情绪之中的贺人龙没有能够明白其中意思。

孙传庭刚刚说完,贺人龙没好气的开口了。

“大人,开封府城面临危险,末将认为解决开封府城危险的唯一办法,就是驰援,都到了这样的时候了,还要做什么分析。。。”

贺人龙的话语,让孙传庭的脸色发白,怒气也渐渐出现了。

“贺总兵,你一口一个驰援开封府城,难不成本官不愿意驰援开封府城吗,难不成只有你想着开封府城之安危吗,本官代表朝廷,负责剿灭流寇,遵照朝廷十面埋伏、四正六隅的作战部署,经历了襄阳之战、郧阳之战,之后率领大军驰援开封府城,经历了朱仙镇之战,所做的这一切都是要护卫开封府城,剿灭流寇,此等的心思苍天可鉴,这些日子本官殚精竭虑,想到的就是流寇势大,本官该当如何的运筹,才能够保证大军打败流寇、不遭遇危险,可你总是不能够明白,沉浸于自身的思维之中,固执己见,你真的以为本官会一味的纵容。”

孙传庭的这些话,按照道理是不应该说出来的,大军马上就要驰援开封府城,大战在即,这个时候将帅的团结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大军的士气,不过孙传庭实在是忍不住了,尽管他是文武兼备,可是与纯粹的武官打交道,还是感觉到疲惫。

武官的好处是直来直去,但缺点明显,就是不能够明白玄外之音。

看到情势不对,左良玉连忙开口了。

“大人,贺总兵也是考虑到开封府城的安危,故而话语之中显露出来急躁,如今开封府城处于危险之中,流寇的主要力量,都用来进攻开封府城了,末将认为这是很好的机会,此时驰援开封府城,一定能够打败流寇。”

孙传庭的脸色稍微好了一些,他甚至没有看贺人龙,再次开口。

“左总兵说的不错,开封府城遭遇到进攻,本官是必定要驰援的,不过本官以为,既然是驰援,那就要得到吴大人的呼应,本官率领军士在外面进攻流寇,吴大人率领军士牢牢护卫城池,重创攻城之流寇,如此才能够真正的击败流寇,必要的时候,本官认为,吴大人可以命令部分的军士,冲出府城,与流寇厮杀。。。”

孙传庭的本意,是想着驰援开封府城的军士,若是不能够彻底打败流寇,可以趁机会进入到开封府城,与城内的军士共同抵御流寇的进攻,王永吉率领的大军,已经朝着开封府城进发,一旦城内守卫的力量得到增强,让流寇无法觊觎开封府城,那么形势就会出现重大的变化,城内守卫的军士与王永吉率领的大军到时候联合作战,甚至有可能剿灭李自成麾下的这一路流寇。

孙传庭的想法有些理想化,让贺人龙和左良玉都是目瞪口呆。

要知道攻打开封府城的流寇近二十万人,驰援的军士与驻守开封府城的军士,一共不到六万人,能够勉强阻止流寇的进攻就算是很不错了,这个时候想着让军士杀开一条血路,直接进入到开封府城,或者让驻守开封府城的军士出城驰援,都是极其不现实的,弄得不好流寇趁此机会进入到开封府城,那就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

贺人龙与左良玉的神色,孙传庭都看见了,他不过是有感而发,没有准备真正这样做。

“你们的想法我知道,让军士进入开封府城,不过是本官的希望,要做到这样是很难的,还要看战斗厮杀的情况,至于说驻守开封府城的军士,是不是出城厮杀,更是要在在我们占据主动和优势的情形之下,才能够作出来的决定。。。”

驰援开封府城的命令,迅速传达下去了。

近四万的军士,开始做着战斗厮杀的准备,此番驰援开封府城,面对的是近二十万的流寇,想着继续出现朱仙镇之战的情形,基本没有可能性了,这必定是一场残酷的厮杀。

贺人龙的态度终于出现了变化,情绪变得激昂,只要孙传庭同意驰援开封府城,其他的事情,贺人龙倒是想不到那么多了。

第七百二十三章沙盘演练

南京兵部。

郑勋睿面对沙盘,正在沉思。

调查署最近这段时间特别忙碌,湖广以及河南方面朝廷大军与流寇作战的情报,源源不断的以最快的速度送递南京,源于徐佛家和杨爱珍的重视,源于钱财方面大量的投入,情报署获取情报的渠道增多,速度也是特别快的,发生在千里之外河南的事情,两天到三天时间,调查署就能够知道,且禀报给郑勋睿。

郑勋睿要求调查署制作了一个硕大的沙盘,沙盘主要是体现开封府周遭的地形,其中开封府城和朱仙镇是最为突出的,这两处的地方,插满了红色和蓝色的小旗帜。

朝廷大军剿灭流寇的战斗,已经成为举朝上下都特别关注的事情,特别是李自成率领流寇突然开始进攻开封府城之后,就连一些士大夫和商贾,也开始关注这件事情了,当然士大夫关心这件事情,无非是感觉到好奇,商贾关心这件事情,是看看与自身的商贸交易是不是有关,会不会遭受到什么损失等等。

郑勋睿关注的角度当然不一样了。

皇上和朝廷是特别重视剿灭流寇事宜的,可谓是倾尽全力,从刚开始的征收剿饷,到后来的推行十面埋伏、四正六隅的作战部署,一切都表面皇上和朝廷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彻底剿灭流寇了,作为兵部尚书、五省总督,孙传庭的指挥能力的确不错,在前期的战斗厮杀之中,能够抓住重点,充分利用李自成和张献忠之间的矛盾,采用了稳住李自成、集中大军剿灭张献忠的做法,且取得了很不错的战绩。

襄阳之战的大胜。就是最好的证明。

可惜的是,一切都因为李自成挥师开封府城,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初郑勋睿就认为,孙传庭大可不必率领大军驰援开封府城,开封府城毕竟是八朝古都,城墙厚重高大。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够攻下来的,再说紧靠着的山西、陕西等地的卫所军队和边军,都是可以驰援开封府城的,就算是开封府城遇见了危险,朝廷调集其他方面的大军迅速行动,驰援开封府城,也是来得及的,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开封府城失陷了。只要孙传庭能够彻底剿灭张献忠,这样的交换也是划算的。

可惜大明朝廷无人愿意提出来这样的建议,包括内阁首辅周延儒,因为这里面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开封府城一旦失陷,将有不少人要承担难以承受的责任,轻则罢官丢爵,被关押到大牢里面。重则被斩首示众,甚至传首九边。试想一下谁愿意承担这样的责任。

至于说张献忠是不是被马上剿灭,倒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反正流寇造反这么多年了,朝廷几乎每年都在剿灭流寇,作战不利最多就是被罢官,性命是无忧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