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明末传奇> 分节阅读 63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639(1 / 2)

到矛盾之中,如此情况之下,正是最好的机会,若是错过这个时机,满人权贵再次凝聚到一起,则剿灭其的难度明显增加。”

“辽东之战,以及丰镇之战,已经显露出来八旗军的强悍,郑锦宏是有着深切体会的,现如今朝廷要灭掉大清国,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其强烈的斗志,故而此番的战斗是不简单的。”

“朕决定再次的御驾亲征,此番战斗非同一般,恐怕是朝廷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战斗厮杀了,剿灭大清国之后,草原部落就好对付了,除非是那些不愿意归顺的部落,朝廷才会出兵围剿。”

“剿灭大清国,则朝廷的精力将转移到民生建设方面,朕可以说,一旦彻底剿灭大清国,则一个富庶的大明王朝将屹立起来。”

剿灭大清国的战斗,皇上决定御驾亲征,徐望华和郑锦宏不会有意见,毕竟这场战斗厮杀太过于重要了,而且太子已经十六岁,马上就要结束在外面的游历,回到京城了,有太子坐镇京城,一样能够稳定局面。

彻底剿灭大清国,是大明朝廷不可推卸的责任,大清国占据的所有地方,都曾经是大明的国土,收回这些国土,也是朝中文武大臣义不容辞的责任。

皇上说完之后,徐望华开口了。

“皇上做出出兵剿灭大清国的决定,一定是举朝拥护的,朝中的诸位大人早就盼着这一天了,臣建议此事都督府和兵部拿出来条陈,内阁首先商议,最后由皇上定夺。”

徐望华的建议中规中矩,没有什么问题。

其实皇上已经就剿灭大清国提出了最终的要求,都督府和兵部按照皇上的要求,拟出具体作战的部署,内阁商议之后奏报皇上做出决定,到时候大军就可以出击了。

郑锦宏也开口了。

“陈赞同徐大人的建议,臣期盼能够跟随皇上身边,杀到沈阳去,彻底剿灭大清国。”

都督府和兵部的行动非常迅速,马上就开始商议剿灭大清国的事宜,时间已经到了瑞元四年的十月份,冬季出兵存在不少的困难,但时机不等人,不能够耽误时间,而且皇上已经给在北直隶游历的太子殿下旨意,要求太子殿下迅速回到京城来,这就说明皇上已经做好了一些的准备,马上就要率领朝廷大军出征了。

内阁商议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确定下来了出兵的时间,兵力的多少等等事宜。

朝廷将要出征大清国的事宜,不可避免的在朝中传开了,这让满朝文武很是振奋,当然这也是皇上允许,消息才有可能传开的,不过也仅限于在朝中官吏之间传播。

军队游击将军以上的军官也知道了此事,他们纷纷请战,希望能够出征,谁都清楚,这恐怕是朝廷大军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征伐了,今后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身为军人,没有谁愿意错过这等的机会。

都督府和兵部在决定哪些人跟随出征的时候,还有些危难,几乎所有的游击将军以上的军官,都要求跟随出诊,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最终那些长期跟随出征,多次与八旗军厮杀的军官,还是会被选中的,而出征的朝廷大军的将士,大部分都是老兵,那些后来招募的军士,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跟随出征。

可以说,整个大明王朝都做好了准备,不管是人力物力方面,还是将士的斗志方面,大家就是一个目的,跟随皇上彻底剿灭大清国。

第九百七十一章该来的终于来了

明军开始大规模的集结,准备剿灭大清国的消息,很快就传到沈阳了,这一次大明朝廷没有隐瞒任何的消息,而且连大明皇上郑勋睿御驾亲征的消息都传来了。

大清国终于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了。

皇太极迅速打起了精神,他知道这一天迟早都是要来的,作为一辈子都参与战斗厮杀、经历过无数生死的皇太极来说,征伐厮杀不算是什么大事情,他虽然已经是五十多岁的年纪,可一样还是可以上战场厮杀的,满人骨子里流淌的就是滚烫的好斗的血液,以前是在大山之中与野兽搏斗,现在是和对手厮杀。

皇太极有着十足的信心,他甚至期盼这样一场决定生死的厮杀早日到来,如此就能够让所有的满人权贵团结到一起,爆发出来最大的能量,与明军厮杀,说不定这样一场生死攸关的厮杀,能够让大清国走出低谷,再创辉煌。

大清国已经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难以继续维持了,满人权贵之间貌合神离,汉人已经完全处于敌对的状态,绝大部分的蒙古人也选择离开,至于说那些朝鲜人,关键时刻根本是靠不住的,若是这样的情形持续两年到三年的时间,大清国将难以为继,到了那样的境地,皇太极也是有心无力了。

可是实际情况远没有皇太极想的那么顺利。

得知明军即将渡过辽河展开大规模进攻的消息,满人权贵中间竟然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最为主要的意见,就是大清国的都城搬迁到铁岭或者开原一带,甚至是过了镇北关,回到以前生活居住的白山黑水之间去。

支持与明军在沈阳周边作战的满人权贵。少的可怜,除开亲王之中的济尔哈朗和豪格支持,其余的几乎都是主动撤离的想法。

皇太极不能够容忍这样的情况出现,他召集了所有的满人权贵,在大政殿专门商议此事,想不到武英郡王阿济格首先站出来反对。认为目前的情况之下,大清国避开明军的锋芒,暂都城暂时搬迁到开原一带去,是最好的选择,北方已经进入到冬季,开原一带气候严寒,明军是难以适应的,而八旗军则不存在这样的困难,若是明军朝着开原的方向追击。则八旗军可以利用自身熟悉环境和气候的优势,狠狠的打击明军。

多尔衮和代善等人,悉数都是支持阿济格的意见。

济尔哈朗与豪格提出来在辽河以东迎战明军,决不能够退缩,沈阳是大清国的都城,拼死都要护卫,不能够轻易的放弃,一旦大清国放弃沈阳这个都城。那么人心将彻底散了,到时候八旗军根本无法与明军作战。就算是退却到开原,甚至退却到镇北关以北,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了。

可惜济尔哈朗与豪格的意见,没有得到多少的呼应。

皇太极大发雷霆,严厉训斥阿济格,顺带也说了代善与多尔衮。

可是大部分的满人权贵。还是支持都城搬迁的建议。

怒火攻心的皇太极,再一次的晕倒了,还是济尔哈朗等人赶忙命令太医急救,皇太极才悠悠的醒过来。

醒过来的皇太极,不愿意离开大政殿。他必须要安排部署完毕。

皇太极不是不能够遭受打击,他也下定决心,与明军决一死战,既然大明皇上郑勋睿御驾亲征,他倒是想着会会这个对手,看看这个年轻的对手究竟如何的神奇,究竟长得是什么样子,可他的雄心壮志,得不到满人权贵的呼应。

皇太极很清楚,这是他影响力急剧衰落的最好标志,诸多的满人权贵已经不相信他了,认为他不能够担当起来抵御明军的重任,认为八旗军根本不能够抵御明军。

这才是最为悲哀和最为致命的事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