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三国第一保镖> 分节阅读 14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47(1 / 2)

面前,取下毛笔沾了墨汁在调令上写了起来,写完之后盖上大印,递给高顺说道:“这是对你和陷阵营的任命调令,你拿着,回去之后安抚好部众,等待新任统兵将领到来,做好交接事宜,然后你带着陷阵营到虎威军大营赴任”

“是”高顺接过任命调令,问道:“整编和整训的相关事宜,末将要跟部众们交代些什么”

刘成道:“跟西凉军的一样,对于遣散的老弱病残,朝廷会发放遣散费,如今各地以为战乱很缺乏劳力,这些人虽然不能打仗了,但干活还是一把好手的,有他们补充各地方的劳力,无论对他们自己、他们的家里,还是对各地方都有好处留下来的将士们,只要严格按照上面的规定操练,严守军纪,就跟平常一样,只是操练要更勤、强度会更大,不过在伙食方面会进行提高,这里有一卷关于整编整训的具体事宜安排,你拿回去看看,将士们有什么不懂的,你要给他们解释清楚,不允许出现对抗整编的事情发生,更不许发生兵变之类的严重事件,一旦发生,朝廷绝不姑息,坚决出兵剿灭,明白吗”

“明白”

发走高顺,刘成想起了造纸之事,这时他两年前就安排工匠在做了,这时期本身是有纸张的,蔡伦发明的,只不过造价相对高昂,且产量不高。

两年前,刘成就安排工匠暗中进行技术改进,当时经过几个月的试验,耗费的大量的材料总算是把造纸的技术提高了不少,纸张的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从前的纸张很粗糙,而经过技术改进之后纸面变得光滑,韧劲也提升了许多,只不过当时的产量还不高。

这两年,一直在研究如何在同等技术下提高产量,并且颇见成效,这不知道这段日子进行得如何了,刘成于是派人把负责这事的石韬找来。

石韬很快到来,拱手道:“参见主公,听说主公找我”

刘成点头,问道:“最近纸张在产量是否有提高”

石韬回到道:“以目前的产量而言,供给朝廷直接控制地区应该是绰绰有余了,但想要买到其他州郡还有些困难,不过工匠们一直在研究,产量只会越来越高”

刘成想了想,说道:“这样,可以让工匠们把纸张的质量分为几等,质量最好的制造工艺要精细一些,质量相对差的纸张可以简化工序,这样可以提高产量,而且各种质量不同的纸张的用途也会不同,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质量好的纸张可以用作公文、官文和书籍、书画纸张,质量差的可以卖给学子们练字粗糙的纸张可以用来包裹食物、可以当做如厕用纸等等”

石韬眼睛一亮,说道:“这倒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刘成吩咐道:“你回去安排一下,尽快把纸张推广朝廷直接控制区域全境,朝廷近期就准备全面用纸张取代竹简书写和承载来往公文、奏章、法令、告示等等,纸张必须要足够用才行”

石韬答应:“明白,属下这就回去安排”

过了两日,荀彧前来禀报:“主公,属下等已经把科考的事情列了一个详细的条陈,请主公过目”

“哦快拿过来看看”

第238章 怒斥马腾

刘成接过荀彧递过来的奏章打开来看,关于科考方面的条陈写得很清楚,奏章上列出的科考详情分为文考和武考。

文考要考内容包含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算术、时政、策问;武考的主要内容包括拳脚、兵器、马战、骑射、兵法等。

每个考试内容都有写了考试方法规则和说明,如何评分,很是详尽。

这虽然与唐宋以后的科举考试还有一定的区别和不足,但这个时代已经是非常先进了,刘成很满意,对荀彧说道:“很好,就按照这个实行吧,马上以朝廷的名义下诏传旨天下,在察举制之外进行科考制度,两制同时并存,凡我大汉男子,十三岁以上、五十岁以下,任何人不论出身贵贱、不论贫富,皆可来长安参加朝廷每三年举办一次的科考,明年二月十五日,在长安城贡院举办第一次全国大考,考试通过榜上有名者,皆授予官职,随圣旨附上文考和武考两项考试的详细内容”

“遵命”荀彧欣然答应,他已经可以预见一个崭新的时代就要来临。科考的推行,必将对旧有的官僚体系造成巨大的冲击,科考的举行必然把天下人才网罗在朝廷手里。

尽管在这个时代,知识还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是朝廷的杀手锏并非只有科考,还有即将配套推行的学堂制度,朝廷要求治下每亭都要有一座学堂,至少要有一位先生给适龄孩童授课,传说学问知识;每个县都至少要有一座官府举办的书院,至少要有三名以上先生授课,各亭孩童通过考试者前往县里的书院读书;每郡官府必须要修建一座学院,学院至少要有一名大儒,若干教书先生,各县书院学子通过考试者可前往学院读书;每州官府必须要修建一座学府,要有至少三名大儒和若干先生,各郡学院学子通过考试者可前往州学府就读;而各州推荐学识优秀学子进入太学就读。每三年举办一次的全国大考,各州学府的学子和太学生皆可参加。

前两届全国大考不加必须是学府学子的限制,只要是学子,任何适龄学子都可以参加。随圣旨附上的考试章程上还说明,全国大考期间,朝廷安排食宿,无须学子负担生活和住宿费,大考提前半个月开始报名,报名之后就可以提供食宿,直到大考结束为止。

朝廷旨意很快就传达到实际控制区域,立即引起了巨大而强烈的反响,寒门、平民学子们感觉到机遇来了,纷纷弹冠相庆,世家大族们对此嗤之以鼻,很是不满,在他们看来,朝廷这么做无疑会让他们的子弟少了很多进入官场和晋升的机会,反对声也一阵一阵传来。

这天荀彧来向刘成报告:“主公,从派下去调查各地对出台科考制反应的官员们反馈回的消息来看,尽管有不少反对的声音,但民间大部分都是欢迎和赞同的,各郡各县都已经开始筹建学堂、书院、学院和学府,这说明我们这一步走对了。关东诸侯那边路途遥远,还没有收到什么消息,巴蜀那边消息又不通畅,也没有消息传来,不过这只是时间问题,学子们的消息是很灵通的,就算圣旨无法送达,他们只要得到消息,肯定会排除万难前来长安参加科考的”

刘成点点头道:“嗯,世家子弟毕竟只是少数,年轻人大多是都是对知识和学问渴望的,也渴望得到改名命运的机会,这一点我不担心,我现在担心的是张既那边不知道怎样了,是否已经到达凉州”

荀彧道:“主公放心,德容在纵横之术上天赋异禀,定然可以说服马腾归顺朝廷”

“希望他能成功,否则的话,我们还要多花费一些心思让他和韩遂互相厮杀,但这样的结果却是让他们互相消耗实力,而这实力原本应该是属于朝廷的”

武威城,凉州太守府。

马腾披着甲胄,戴着一顶兽皮头盔大马金刀的端坐在主位上,年十六岁的长子马超身披战甲,要悬宝剑站在身侧。上首左侧坐着庞德,右侧坐着张既,下面还有大小将领和幕僚十几人。

马腾问道:“张大人,你代表朝廷来武威与我会面,为何穿得如普通商贾一般”

张既拱手道:“太守当知朝廷与凉州之间还隔着一个韩遂呢,如今韩遂对朝廷的态度不明,本官也不好举着朝廷赐予的节杖光明正大的从他的地盘上路过”

马腾点点头表示理解,又问道:“那不知张大人此次前来武威有何贵干呐”

张既反问道:“马太守可知如今朝廷是谁在主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