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经陆路赶往天津港,然后乘船返回威海,成国公、长兴侯和隆平侯父子亲自送到朝阳门外。”
崇祯皇帝听了缓缓睁开眼睛,有些惊讶地问道:“魏国公和英国公没去送行”
“两位国公爷没去,但家中小辈都去送行了。”曹化淳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唉”
崇祯皇帝又是一阵幽幽长叹:“老曹、王承恩,还有张彝宪,你们说说,朕只授予平定叛乱、劳苦功高的六名新军猛将区区游击将军的衔头,奉国将军朱道临会不会认为朕言而无信,从而心生不满啊”
堂中五名大太监面面相觑,立即垂下脑袋,谁也不敢回答这个诛心的问题。
看到崇祯皇帝忧心忡忡地望了过来,秉笔太监王承恩只能硬着头皮上前回答:“奴才以为。以朱将军的性格,定会心生不满”
众人大吃一惊,崇祯皇帝也不由坐直了身子,眼神里透着一丝凝重:“继续说”
忠心耿耿的王承恩大胆直言:“奴才始终看不透朱将军,不知道他是否如文臣们所说的那样居心叵测,作恶多端。却知道他是个守信用的人”
“此次朱将军不要朝廷一文钱,亲率18,000新军,千里迢迢,兼程北上,抵达登州仅数日,便与魏国公麾下江南水师齐心协力,一举剿灭数万叛军,尽数诛杀和生擒数十叛将,平定历时一年有余的大规模叛乱。确实履行了数月前他对万岁爷做出的承诺。”
“可是,却因为山东地方官员的弹劾,满朝文臣的百般阻挠和抨击,朱将军没有获得任何奖赏,就连如今谁也不愿意干的东江镇总兵一职,也差点儿无法通过廷议”
“奴才相信,朱将军在了解内情之后,定会心生不满。奴才非常担心他一怒之下甩手不干了。”
崇祯皇帝听完又是羞愧,又是恼火。却不知该如何处置才合适。
朱道临确实文武双全,功勋卓著,可胆子太大,性格太野,连朝廷任命的即墨县丞和千户官他都敢杀,把即墨蒋氏家族劫掠一空连根铲除不算。还把即墨县令抓起来痛打五十大板,若不是他迅速将内情呈报上来,并附上地方豪强和官员贪赃枉法、无法无天的确凿证据,说不定崇祯皇帝也会和震惊愤怒的满朝文臣一样,把无法无天的朱道临当成乱臣贼子对待。
最令崇祯皇帝担忧的还不是朱道临的胆大妄为。而是朱道临在登州之战中展现的非凡军事才华和雄厚实力。
登州之战如今已经传遍天下。
朱道临的满腹韬略和江南新军的强悍战力,令朝野上下一片震惊。
年轻的崇祯皇帝接到捷报时的惊喜,很快便被惊慌所取代,猛然发现朱道临的实力远比自己估计的还要强大,正如几名阁臣和身边心腹太监私下里担心的一样,朱道临不用朝廷和地方各级衙门一文钱,就能轻轻松松组建人数过万、装备精良的强军,而且能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样一支强悍军队却不属于皇帝和朝廷所有,怎么不让年轻的崇祯皇帝深感忌惮
哪怕没有与朱道临势不两立的东林党阁臣的再三弹劾,没有几位心腹太监私下里的议论,崇祯皇帝也会生出猜忌之心。
朱道临如果是个忠臣还好,若真像朝中文臣所抨击的那样“无法无天、居心叵测”,将来的危害恐怕要比被他砍下脑袋的孔有德、耿仲明等叛逆大上百倍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顾虑,崇祯皇帝才会公然违背当初对朱道临做出的承诺,利用文臣们的愤怒与反对,巧妙施展“顺水推舟”之计,任命朱道临为有名无实的东江镇总兵官一职,赐封六名登州之战中功勋显赫的武官为游击将军,下达诏令责成朱道临两个月内率麾下18,000将士开赴皮岛和广鹿岛接防,却丝毫不提之前许诺的金州卫、威海卫和青岛卫,更没有关于大明海防总督的只字片语。
崇祯的目的,就是要看看朱道临有何反应,看看朱道临到底是个忠臣,还是个居心叵测的乱臣贼子
系列打压计策实施后,年轻的皇帝才忽然发现,自己似乎忘了正在大兴土木的瀛洲岛和宝山卫
孤悬海外的瀛洲岛太远可以暂缓考虑,但不能不顾虑到至关重要的宝山卫。
今后想以便捷的海运取代弊病丛生、积重难返的漕运,必须把雄踞长江口的宝山卫牢牢地抓在手里才行,而要控制宝山卫,就必须先控制朱道临,否则,一旦朱道临恼火之下甩手而去,规模庞大的宝山港建设计划立刻会停下来,被年轻皇帝寄予厚望的海运取代漕运也就变成泡影。
年轻的崇祯皇帝此时无比纠结,要想朱道临拿出巨额家产兴建港口,制造海船,就要给朱道临足够的好处才行可自己违背了亲口对朱道临许下的诺言,如何能获得朱道临的真心报效
若朱道临真像王承恩所说的那样“一怒之下甩手不干”,岂不是全盘皆空了吗
满腹焦虑的崇祯皇帝猛然站起,快速走出几步,再次停了下来,在周边太监们无比担忧的注视下沉思良久,开始迈开步子来回踱步,最后停在窗下的矮柜前,呆呆凝视矮柜上栩栩如生的帆船模型,一动也不动了。未完待续。
第三七六章 热火朝天
距离京城数千里之外的淡水海港,阳光普照。
此时此刻,4,000余名工匠和民夫正在500米长、300米纵深的石基码头上辛勤劳作,数十个沉重的石头磨盘在绳索牵引中,高高地升了起来,又随着此起彼伏的声声号子,重重地落下。
上百辆手推车不断运来混合好的碎石沙土,倾倒在被磨盘夯实的码头上。
朱道临和十余文武官员,大步登上了700米长的新建防波堤,一直走到尽头t字形的交接处,这才停下脚步,蹲下来细细检查脚下堤坝的修筑质量,再回过头望向防波堤内平静而略微浑浊的港湾,对港口的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非常满意。
“再有20天就能完成整座码头的土石工程,接着进行8座大小吊塔的基座浇筑,最后是浇筑50厘米至30厘米厚度的混凝土地面,保养10天左右即可投入使用。我们经过反复计算,至少还要3,800吨高标号水泥才能如期完成。”
淡水港要塞司令刘永清大声汇报。
朱道临点了点头,指向脚下夯筑结实、尚未浇筑水泥的防波堤:“再加上脚下和港口两侧的3道防波提,总共需要多少水泥”
刘永清笑道:“如果能把将军三天前运来的3,500吨高标号水泥拿过来用,估计差不多了,要是把那1,450吨钢筋也调过来,属下保证两个月内完成码头和三个区域的附属仓库建设。”
众文武听了哈哈大笑,都知道朱道临前几天运来的钢筋、水泥是用来修建北岸的军营、武库和三座小桥的,人人都想分上一杯羹,却没人敢像刘永清这样毫无顾忌地提出来。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