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乱世扬明> 分节阅读 21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19(2 / 2)

夏天南想了一会,对刘全说道:“不一定,猛龙也能过江,未必怕了这些地头蛇。咱们先去拜访苏州知府,然后再去苏州最大的丝行,咱们先去探探底。”

在司马德和刘全的陪同下,凭借慕天颜的“介绍信”,夏天南顺利见到了苏州知府陈钟盛。

同是知府,陈钟盛可比琼州知府秦秉严强太多。江南富庶甲天下,苏州又是江南的核心区域之一,又不像临近的杭州府处于省城明清时有句话,“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说得是前辈子作恶太多,知县才会与知府在一座城市做附郭县令,知府才会与布政使、巡抚在一座城市做附郭府尹,至于京城的附郭县令和府尹,则是上辈子恶贯满盈才会有这么悲惨的遭遇。因为这些县令、知府和上官同处一城,一举一动都受牵制,而其送往迎来、招待过往长官的任务也较其他州县为重,所谓“趋跄倥偬,供亿纷纭,疲于奔命”,丝毫没有地方父母官的威风。

在大明的地方官中,正四品的苏州知府是所有同品级官员垂涎的肥差,或许只有从三品的都转运盐使司能与之相比。可是论及升迁的政治优势,都转运使又差了一筹。在这样的地方为官,就算给个偏远地方的巡抚都不会换。

陈钟盛是个富态的中年官员,他正仔细读着慕天颜的信,夏天南和司马德、刘全坐在下首等待。

夏天南没有拆过信,并不知道慕天颜在信中肯请陈钟盛将夏天南看做子侄,并且暗示了其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外甥女婿,而自己的大舅哥是即将上任山东巡按御史的谢三宾。

慕天颜这么做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与夏天南联手做掉广东巡按御史高舜钦、吞并宏图钱庄的愉快合作,让他看到了夏天南的吸金能力和政治手段,加上其麾下兵强马壮,将来前程不可限量,很有必要将关系更进一步。而向来心高气傲的外甥女谢文君突然来为夏天南求一封书信,身为过来人的他又怎么不懂谢文君的小心思很显然,联姻是加强双方关系最原始也最有效的办法。当然,这个计划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因而两个当事人都不知道。

所以陈钟盛根据信得出了结论,眼前这个年青人不仅是名参将,也是个有魄力的商人没有几个外地人敢来苏州插手生丝这个行业而且他未来的妻舅和岳父,一个是现任广东巡抚,一个是清贵无比的科道言官,对于任何层级的官员都是不小的助力,只要帮了这个年青人,慕天颜和谢三宾都欠了自己的人情。陈钟盛自然知道自己该如何做。

他合上信笺,心中对如何接洽夏天南已经有了计较,笑眯眯地问:“贤侄来苏州要做生丝生意慕大人是我同年,私交甚笃,他的子侄就是我的子侄,需要本官如何帮你尽管开口。”

江南首善之地的父母官这么好说话,大大出乎夏天南的意料。他很有自知之明,以明朝文贵武贱的格局,对方这种态度绝不会是因为自己三品参将的官职,而是因为慕天颜的信。只可惜没有事先拆过,不知道到底写了些什么。不过无论是什么内容,反正是对自己有利的,这就够了。

夏天南拱手行礼:“府尊愿出手相助,最好不过。听闻收购生丝必须要部帖,我也不能坏了朝廷的规矩,让府尊为难,只求赐书信一封,让我能够与当地丝行坐下来细谈。若能收到生丝,我不在乎多出些银子。”

陈钟盛满意地抚须点头,这个夏天南还是知道进退的,没有给自己出难题。

苏杭等地的生丝买卖是封闭式的垄断行业,极为赚钱,背后的各路神仙也都是大有来头的人物,他贵为苏州父母官,也不敢轻易去碰各家丝行。如果夏天南开口就提出要借助知府衙门的力量在苏州直接收购生丝,那他就只能遗憾地端茶送客,再修书一封告知慕天颜看错了人。而夏天南提出自己和丝行去谈,并愿意加价收购,不算坏了丝行的规矩,自己要做的也不过是引荐,举手之劳而已。

他笑眯眯地答应下来:“好说,好说。”

第四百八十二章 丝行

苏州、杭州一带丝行众多,而且按渠道、规模可以分为很多种。专招接广东商人和载往上海与夷商交易的称为广行;专卖乡丝的称为乡丝行;搜集零散蚕茧和生丝供应大丝行的称为划庄;专在乡间为丝行和蚕农牵线搭桥抽取中介费的叫小领头。

苏州最大的丝行坐落在最繁华的商业区阊门,名叫“苏记丝行”。苏记的东家苏明康也是丝行行会的会长。此刻苏明康正坐在店铺里发愁,旁边围坐了几人,都是苏州数得着的丝行老板。

按刘全的说法,丝行是躺着数钱的行业,能让苏明康犯难的绝不是钱的事,让他进退两难的是一个来头很大的人物,手持“部帖”的权贵,希望在苏州的生丝买卖里分一杯羹,而且这杯羹还不小。

有人小心翼翼问道:“他要做生丝买卖,干嘛非要从我们碗里抢食,自己有部帖,去乡间收就是了。”

苏明康摇摇头:“这摆明就是来捞钱的,我们可以不理会他,可是得罪了他身后的人,咱们有好果子吃吗”

苏明康所说的人,名叫常威,本人是个不学无术的无赖,但他的干爹不容小觑,是南京镇守太监常昆,据说还与嘉定伯周奎关系密切。他不久前来到苏州拜访各大丝行的老板,言明要在苏州做生丝买卖。

做买卖就做买卖吧,只要有户部发的“部帖”,理论上谁都能做生丝买卖。可是实际上,生丝的进货渠道全部由丝行行会把控着,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外来户根本收不到足够的生丝,有多少想要分一杯羹的外地商人都被挤出去了,最后只能按照行会的定价高价收购,行会也得以独享苏州生丝的垄断利润。

可是这个常威不按常理出牌,他直接找上丝行行会,直截了当提出要向各大丝行收购生丝,并且要求价格降低两成。换成其他人,早就乱棒打出去了,可是他身后站着两尊大佛,一个南京镇守太监就得罪不起,更何况京师还有个嘉定伯。

南京镇守太监与南京守备勋臣、南京兵部尚书共同管理南京事务,其影响力是可以覆盖整个南直隶地区的,苏州自然也逃不出他的五指山。嘉定伯周奎就更不好惹了,他是苏州本地人,女儿为当今皇后,自己在崇祯三年被封为嘉定伯,赐第于苏州葑门,本朝天字第一号皇亲国戚,素以骄横贪婪著称。

苏州各大丝行背后都有人撑腰,多数是南直隶的官员,也有部分京官,但是都大不过上述这两位,一个是南直隶最有权势的太监,一个是当朝最大的外戚。最要命的是,文官还讲点规矩,太监和外戚眼里只认钱,才不会跟你讲什么规矩,谁挡他财路谁就是他的仇人。

在众人看来,这和明抢没什么区别,有人愤愤不平:“这完全是蚂蝗吸血一样,吸咱们的血,饱他的肚子。”

苏明康叹气道:“最可怕的还不是这个,老夫就怕坏了行情,口子一开,这售价就很难拉回原来的价位了,以后别人有样学样怎么办。”

众人纷纷叫嚷起来:“那如何使得”

“只有再找他谈谈了,要么让他按咱们行会的定价买卖,要么咱们就按他的价钱出货。”

有人当即反对:“现在的行情是多少年沿袭下来的老规矩,怎么能让一个外来户擅自更改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