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只要是温体仁提出的意见,东林党派系的大臣必定反对,凡是温体仁要提拔重要的人,东林党一定要踩下去。可是这次不一样了,倭寇深入江南腹心之地,东林党一派不管是在位的大臣还是在野的文人,都吓得不轻。江南是他们的大后方,是东林一派的基本盘,绝大多数东林党人都出自江南,若是江南被倭寇掀个底朝天,整个东林党都不好过。
考虑到倭寇绝迹多年后又出现,谁也不敢肯定会不会有下一次,大家都需要夏天南这样一个能保护沿海安全的强力军头坐镇南方。于是所有东林党派系的大臣意见都高度一致:就事论事,这次不攻击温体仁的提议,保证琼州营的封赏能通过廷议。
习惯了大臣互相攻讦的崇祯本已做好了忍受漫长争吵过程的准备,毕竟设立军镇这么大的事情,崇祯就算再怎么刚愎自用,也不敢擅专,免得落下个独断专行的评语,可是想要各怀心思的大臣统一意见实在太难了。考虑到温体仁这位“孤臣”在朝会上缺乏援手,崇祯甚至考虑过让兵部尚书张凤翼出面提出这个议案,免得让温体仁成为众矢之的,连累封赏的提议无法通过。不过这奏章经过了内阁票拟,涉及的事情又太过重大,兵部的份量不够,只好作罢。
可是让崇祯万万没想到的是,内阁提出的建议,得到了六部、都察院等重要部门的一致同意,几乎没有反对的声音。唯一出现争论的,就是关于“平夷总兵官”的名号。
都察院左都御史唐世济提出不同看法:“平夷之说,不伦不类。我大明盛世,万国来朝,就算倭人、红毛偶有侵袭之举,也只是癣疥之疾,无需太在意,设立军镇专为防夷,未免笑掉后人大牙,不如改为平南,取平定南疆之意。”
唐世济是东林党派的中坚力量,他的意思立刻就被东林一派的大臣秒懂:设平夷总兵官,就如同平辽总兵官一样,把倭人、红毛之流上升到了平等对手的地步,未免太抬高对方了。而平南就高端大气上档次多了,整个南方沿海都是其防区。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既然这个夏天南必须要倚重,就算提议是温体仁提出来的,也不能反对,唯一能挑刺的,也就武官名号这些枝节问题了。在这个无关大局的问题上纠缠一番,至少体现了我们东林党不会让你温体仁太顺心如意的立场。
崇祯不知道这些大臣无聊的想法,只是觉得这个名号确实大气一些,便点头同意:“那就改为平南总兵官。另外,既然琼州设为军镇,就不再受两广节制,琼州府各州县也只管民不管军,战时则要全力襄助。”
内阁提议,大臣无人反对,皇帝亲自拍板,于是关于夏天南的封赏就这么定下来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琼州府参将夏天南剿灭倭寇、驱逐红毛有功,封龙虎将军、五军都督府右都督,擢平南总兵官。另,为防范西夷、南蛮等海外匪类,在琼州开镇,名为琼海,由夏天南镇守,不受两广节制,该府各州县亦不得干涉军政”
临高南园内,夏天南和司马德等心腹跪在地上耐心听太监宣读了圣旨,喜不自胜,费劲了心思总算达到了目的,而且比想象中的更好,名正言顺成为了半独立的王国,脱离了两广总督的管辖。至于琼州府的官府,原本就被拿捏的没有半点脾气,现在更是有了圣旨这个尚方宝剑,从知府到各知县,连个屁都不敢放了。
用厚礼打发走传旨太监后,大家都喜上眉梢,司马德说道:“恭喜将军,琼海镇一设,将军就成了大明屈指可数的几名武将之一,已经达到了武人的鼎峰。”
夏天南喜气洋洋地回答:“这个只是虚名,重要的是崇祯给了我相当大的自主权,熊文灿不能管我,名义上的牵制都没有了,以后移民、扩军更是无所顾忌。”
众人应道:“将军所言甚是。”
一场大戏就此落幕,最后以夏天南得偿所愿而告终。琼州营升格为琼海镇,成了半独立的军事王国,除了名义上接受朝廷的节制,整个南方已经没有任何人能够对夏天南发号施令了。
解决了这个问题后,琼海镇把精力集中到了移民和扩军上来。继第一批九千人的移民抵达临高并且顺利安置后,在新任登莱巡抚谢三宾的全力协助下,第二批一万多人的移民运抵临高。
临高境内可供垦荒的地方已经不多,继续安置这一万多移民有些不够了,夏天南把主意打到了隔壁的澄迈县和儋州县。这两个县土著人口不多,地方较为宽裕,容纳几万移民问题不大。两个知县连参将时期的夏天南都不敢得罪,又怎么敢得罪新任平南总兵官琼海镇一纸公文送达,两县乖乖地动用全县的衙役、里长等力量,安置从临高运过来的移民,一切政策按照临高境内的办理。
第六百四十二章 制衡
时光飞逝,转眼几个月过去了。比起开镇之前,琼州府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前后三批移民到了临高,总人数达到了将近四万,其中青壮过半毕竟能在饥民潮中生存下来的,大多是年轻力壮的与本地的土著和黎人不同,这些山东来的移民比琼州的汉人更能吃苦,而且服从意识比黎人强得多。在琼海镇的组织下,移民们开垦出了几万亩良田,第一批开垦的田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原本靠琼海镇的贮备粮和其他州县调拨的存粮过渡的阶段总算熬过去了,移民们慢慢开始自给自足,并且能够反哺琼海镇的军粮储备了。
一方面,粮食产出与消耗初步达到了平衡,进入了良性循环的正轨;另一方面,被强制列入军屯体系的青壮们慢慢适应了“以耕代练”的方式,一批又一批的屯丁接受了最基础的军事训练,具备了脱产编入正规军的条件,琼海镇陆军扩编的时机成熟了。
扩军是大事,崇祯七年腊月,过年之前,琼州营升级为琼海镇后的第一次大规模会议在南园议事厅举行,首当其冲就是讨论扩军的问题。
夏天南对众人说:“移民中的青壮都是不错的兵源,经过屯丁这个阶段的筛选和训练,现在第一批可供编入正规军的新兵人数近万。我决定,琼海军陆军暂时扩编为两个团,以后随着战事的需要和兵源的补充在此基础上再行扩编。黄汉生为第一团团长,魏连横为第二团团长,每个团额定满编为五千人。”
众人喜气洋洋,与有荣焉。琼海军一眨眼就从区区两千陆军扩充到了一万,以后还会继续扩编,已经真正成为可以左右天下大势的力量了。至于军队主官的人选也毫不意外,黄汉生是嫡系中的嫡系,魏连横是从旧式军官转变而来的成功典范,两人都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成为军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统兵将领也是意料之中。
夏天南继续说:“军队扩充了,兵力上去了,不能让实力下降。我决定把以前临时的军官培训班变为常设的军校,专门培养中下级军官,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