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王承恩也喜极而泣:“陛下日夜操劳,终有拨云见日的这一天有一场这样的大捷,陛下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否则继续操劳下去,陛下的龙体”
崇祯打断了他:“王伴伴,这么欢喜的时候,干吗老提扫兴的事情”
王承恩伸手擦拭眼角的泪水,然后轻轻打了一下脸颊,说道:“是是是,奴婢说错话了,自己掌嘴。”
崇祯转头兴奋地问杨嗣昌:“夏天南屡次给朕送来惊喜,真是一名福将,朕是否该赏赐他”
杨嗣昌适时泼了冷水:“按常理,陛下确实应该封赏。不过,夏天南的地位越高、权柄越重,陛下就越要小心,这种张扬跋扈、目无朝廷的狂徒,将来可能会成尾大不掉之势,动摇江山社稷,其危害犹胜建奴、流寇”
崇祯立刻冷静下来,追问道:“文弱何出此言”
杨嗣昌顺势就把之前发生在兵部的事情掐头去尾,修饰一番后告知了崇祯。
“来龙去脉就是如此。陛下,一个小小的把总就敢硬顶职方司的主事,就连臣到了现场也无法制止,等到其千总赶到后,更是摆出火并的架势,对兵部、京营都不放在眼里,可见夏天安南的嚣张跋扈已经深入骨髓,上行下效,其手下耳濡目染,才会如此做。一支军队的武将连兵部都不放在眼里,臣简直闻所未闻,对兵部不敬,就是朝廷不敬,更是对陛下不敬,这样无君无父的狂徒,谁知道会不会变成本朝的安禄山”
安禄山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他与史思明的叛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把夏天南比作安禄山,可谓诛心之言。
“还有这么回事”崇祯闻言迟疑起来。琼海军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战斗力,是大明首屈一指的强军,可是事实如果真像杨嗣昌所说,整件事情就要仔细考虑考虑了。
杨嗣昌见崇祯有些犹豫,趁热打铁:“听闻琼海镇在南京之时,还曾经与南京的神机营打了一场这样无君无父的人,今日能打南京神机营,明日就可以打京师的京营。今日臣亲眼所见,慑于琼海镇的凶名,京营的人马到达后,畏手畏脚,连驱散对方都不敢,可想而知,倘若有朝一日夏天南真的在京师行大逆不道之事,京营十数万人恐怕敢应战者寥寥无几”
一番话顿时勾勒出了一个跋扈、残暴、心怀叵测的佞臣形象,原本满心欢喜想要给琼海镇和夏天南封赏的崇祯马上改变了想法,他目光炯炯地问:“文弱此言,可否出自公心”
杨嗣昌一听,当即跪下,“臣可对天起誓,与琼海镇之前从未打过交道,也没有任何过节,这番话发自肺腑,完全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
因为欣赏杨嗣昌的才华,对于他的政治生涯,崇祯是非常了解的,每个任命都是他亲手安排的,确实和地处南疆的琼海镇没有交集,自然也谈不上有过节。既然是站在客观的立场上,那么他的观点是值得相信的。
崇祯亲手把杨嗣昌扶起来,安抚道:“文弱的人品,朕是信得过的。既然如此,此事该如何处置”
杨嗣昌建议:“大捷是陛下励精图治的成果,不能埋没,应该昭告天下,但对于琼海镇,含糊带过即可”
崇祯踌躇道:“可是仗毕竟是琼海镇打的,只字不提,会不会让人觉得朕刻薄寡闻”
“陛下可将夏天南爵位升为平南侯,让他得个虚名,就不会计较这些了,天下人自然也不会觉得陛下亏待了有功之臣,对于陛下而言,也是惠而不费之事。”杨嗣昌说,“对于这种军头,既要许之以利,又要小心防备,才能拿捏得住。”
第八百一十九章 阴谋
崇祯觉得有理,当下连连点头,叹道:“朕就是需要文弱这样的能臣助一臂之力,否则北有祖大寿之流、南有夏天南,拥兵自重,张扬跋扈,朕拿他们头疼的很。”虽然这么短的时间内将夏天南从伯爵升为侯爵,不符合崇祯抠门的性格,但是两千余鞑子首级的赫赫战功,不给些像样的封赏,确实也说不过去,难堵天下人悠悠之口。反正夏天南已经是平南伯了,封侯也无妨,反正不给他实权,不让他有增强实力的机会就是。
杨嗣昌趁机继续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臣提议征收练饷和剿饷,增兵十二万。只要陛下掌握了足够的兵力,不必把希望都寄托在祖大寿、夏天南之流身上,让他们没有了和朝廷讨价划价的本钱,然后在粮饷上卡脖子,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崇祯苍白的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有了你这番话,朕心里就踏实了。”
杨嗣昌话题一转:“陛下,琼海镇负责押运首级的武将说,夏天南欲率军在天津拦截奴酋阿巴泰,但苦于一支孤军势单力薄,想要兵部调动天津一带的兵马助其一臂之力。这些话,碰巧被温首辅听去了,瞒是瞒不住了,明日朝堂之上,可能会讨论此事,陛下对此事意下如何”
崇祯想了想:“既然他要打阿巴泰,那就随他打啊,要调兵增援,那就调啊如果能重创建奴,甚至阵斩一个贝勒,那可是数十年从未有过之大捷,把这两千余首级都给比下去了”
杨嗣昌叹道:“陛下,阿巴泰不过是建奴一名闲散贝勒,地位远低于多尔衮兄弟、代善等人,就算能斩杀此人,对建奴而言,并未伤筋动骨,却有可能激怒建奴,让伪汗皇太极有了最好的借口大举入寇,让大明陷入腹背受敌之困境,得不偿失啊”
崇祯皱眉道:“此话怎讲”
“陛下明见:建奴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皇太极即位后,先后罢黜莽古尔泰、圈禁阿敏,以巩固汗位,可仍有多尔衮、多铎、阿济格兄弟对汗位虎视眈眈,据说阿巴泰也是颇有怨言。正是有了争权夺利的牵制,皇太极才无法全心全意南下对付我大明,若是阵斩阿巴泰,岂不是给皇太极铲除了一个对头届时皇太极以复仇为名,大举南下,多尔衮等人亦无法反对,同时洪承畴、卢象升诸路兵马都在陕北无法抽身,则辽东危矣、大明危矣”
崇祯一惊:“若非文弱提醒,朕险些铸成大错既然如此,那该如何做朕总不能下令让琼海镇放过阿巴泰吧”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