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
杨嗣昌用手在自己的脖子上比划了一下:“一不做二不休,趁着他在京城内,将其斩杀,以绝后患”
崇祯听到这建议,反而有些犹豫了,“长卿不是说过,如果贸然杀了夏天南,他城外的大军会被逼反吗”
“温阁老所言,妇人之仁而已。”杨嗣昌眼中闪过一丝厉色,“陛下,如果放虎归山,琼海镇有七八成的可能会成为拥兵自重的藩镇,而斩杀夏天南,至少还有三到五成的可能收服琼海军。虽有风险,却是值得的,如何选择,就看陛下的意思了。”
崇祯踌躇起来。如果判断正确,那么这番冒险大可以一试,但如果判断失误,夏天南不过是性格张扬、行事跋扈,并无割据谋反之心,那么逼反琼海镇,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第八百七十四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就在崇祯犹豫不定时,王承恩进殿禀报:“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求见。”
这个时候他来做什么崇祯不知道骆养性有什么事情,但锦衣卫禀报的都是机密要务,不能怠慢,只能将杨嗣昌说的暂且放到一边,宣骆养性觐见。
骆养性微胖身材,平日里总是笑眯眯的像个弥勒佛,性格沉稳,但今日却显得有些心浮气躁,额头上依稀可见汗珠。他一进来就“扑通”跪在地上,颤声说:“陛下,臣无能,一宗谋逆大案的要犯逃脱,而且折损了一名千户、几十名手下”
崇祯心里觉得烦躁,怎么麻烦事都凑到一起了他没好气地说:“你先起身,慢慢说,到底怎么回事”
骆养性却不敢起身,跪在地上回话:“陛下,还记得八年前查获的那起前朝余孽大案吗”
崇祯闭眼回忆了一番,依稀想起了当时的情形。
“朕记得,这伙人号称是元朝中书右丞相的后人,潜伏在大明境内,只为有朝一日反明复元”
“陛下博闻强记,臣佩服万分。”骆养性说,“虽然当时我们带兵灭了贼人满门,但是却让一个少年逃脱了,据说是这伙人的几代单传的唯一血脉。八年后,这个少年已经长大成人,今日出现在了北镇抚司”
“出现在北镇抚司”
崇祯和杨嗣昌都大吃一惊。
骆养性咽了口唾沫,艰难地说:“正是。经辨认无疑,是琼海镇总兵夏天南的一名部下,跟随其参与了今日与杨部堂的商谈”
崇祯喃喃道:“这厮居然如此大胆,敢收留朝廷钦命要犯”
“夏天南是否知情,臣不得而知。”骆养性谨慎地说,“为了避免刺激夏天南,臣没有以锦衣卫的名义公开抓人,而是等他们离开了北镇抚司之后,乔装蒙面,在僻静角落下手。结果就是全军覆没,几十名好手无一逃脱,现场不见尸首,只见大片血迹”
“能确定是夏天南干的吗”崇祯追问。
“臣没有亲眼目睹,不敢妄言。”
杨嗣昌趁机说:“陛下,这种事何必还要找证据能够让锦衣卫几十名好手全军覆没还能全身而退的,京城还有几人再说,这些人是办差抓钦犯,除了夏天南,还会有谁铤而走险当街行凶,对抗锦衣卫”
骆养性补充道:“陛下,臣在现场查看时,听顺天府的人说,当时看见大队人马出没,还听见了火铳的响声,那些人自称是琼海军,火铳不小心走火”
“事情的真相已经呼之欲出了。”杨嗣昌兴奋起来,“在京城残害锦衣卫,包庇谋逆重犯,仅这一条就是死罪。如此无法无天之人,反骨已现。陛下,下旨吧,把夏天南斩杀于京城内,切不可纵虎归山”
有了骆养性带来的重磅消息,再加上杨嗣昌的怂恿,崇祯犹豫再三,终于下定了决心。
“便依文弱所言,此事由你全权负责。必须部署周密,切不可走漏风声。”
杨嗣昌大声应下:“臣遵旨”
文渊阁。
温体仁正在翻阅各地送来的奏折,时不时提笔写下条陈,却突然觉得右眼皮跳个不停,于是放下笔,轻轻揉了揉眼部。
坐在他对面的东阁大学士王应熊见状,殷勤地问:“阁老是否身体欠安”
“倒没有,只是右眼直跳,不知道何故”
王应熊惊讶地说:“民间传言左眼跳财右眼跳灾,阁老近几日可有烦心事,还是注意些为好。”
温体仁挥挥手,“不妨事,民间传言,岂可信以为真。”
话虽这么说,心里却犯起了嘀咕,莫非真有什么事
这时,一名小太监来文渊阁传话:“万岁爷口谕:今日诸位大学士酉时之前暂勿出宫,所需饭食由御膳房送来。”
简单的几句话,却让文渊阁内乱成一团。酉时天都黑了,早就过了打卡下班的点,皇帝这是要干嘛明朝官场可没有深夜加班的传统,给工作餐也不干。
“圣上这是做什么难道有大事发生”
“若有大事,为什么内阁都不知道,还要在文渊阁等候”
温体仁心里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