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乱世扬明> 分节阅读 48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488(2 / 2)

温体仁使了个眼色,东阁大学士王应熊适时出列,奏道:“陛下明见:臣推荐兵部右侍郎陈新甲。陈侍郎任宁前道兵备佥事以及巡抚宣府期间,整顿武备、修葺边防,素有知兵美誉,可出任兵部尚书一职。”

仿佛是商量好一般,文渊阁大学士钱士升也出列奏对:“臣附议。”

紧接着是左都御史唐世济,也是旗帜鲜明表明了态度:“臣附议。”

陈新甲履任兵部右侍郎时间不长,但在边镇担任兵备道和巡抚时,口碑和名声都不错,群臣也有所耳闻。这时见几位大佬同时发声,心里自然明镜一般,这是大佬们早就商量好的,结果已经注定,自己只需要附和就好,千万不能螳臂当车。于是观察风向的百官纷纷出列,赞同由陈新甲接任兵部尚书一职。

朝堂之上一边倒的局面让朱慈措手不及。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保住杨嗣昌性命,拉拢这样一个重臣的努力,转眼间就化为乌有。就算顺应群臣的意思,提拔陈新甲,只怕这位新任尚书更多的是感激平南侯,而不是自己吧

不过不管怎么样,朱慈也没法“力排众议”,只能捏着鼻子被动接受了这个现实。他无奈地说:“既然大家都力荐陈新甲,那就由他继任兵部尚书一职”

陈新甲掩饰住心中的激动,出列跪谢:“谢陛下臣一定鞠躬尽瘁,不辜负陛下的厚爱。”虽然参加了温府的秘密集会后,陈新甲对这一刻的到来有了心理准备,但这个沉甸甸的职位真落在自己头上时,还是有些恍如梦中。

大树底下好乘凉,古人诚不欺我。退回队列中后,陈新甲庆幸地看了看夏天南,又看了看温体仁,选择参加那晚的集会,并加入这个看上去有些松散的联盟,现在看来,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有了重量级大佬撑腰,他才能实现三级跳,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巡抚经过侍郎的短暂过渡坐上本兵的位置。

确认了兵部尚书一职后,温体仁继续说:“陛下,百官官复原位、各司其职,接下来是不是该议一议平南侯的封赏了”

朱慈有些头疼,该来的终究要来,拖是拖不下去了。他问:“温爱卿有何提议”

温体仁早已打好腹稿,从容地说:“臣提议:给平南侯加大都督衔,可以入朝议政,另为其大将军加尊讳,以大将军之职总督天下兵马”

百官闻言有些躁动。平南侯已经如此强势,如果还总督天下兵马,那还得了再以大都督身份上朝参政,岂不是一手遮天,朝堂之上,谁还敢对他老人家的意见说个不字

几个科道言官按耐不住,想要出列反对毕竟旁观平南侯整治冤家对头是一回事,放任他把持朝政又是另一回事可是才迈出第一步,就被旁边的人揪住了袖子。

“你想做出头鸟看看杨嗣昌的下场吧。不怕被火铳来个血溅金銮殿,就尽管去”

想到杨嗣昌堂堂一个兵部尚书,在午门上被用短铳指着脑门,毫无反抗之力的一幕,几个言官犹豫了。毕竟,皇帝的廷杖不可怕,平南侯的火铳才要人命。做忠臣可以,首先得有命在。想到这里,几人悄悄地收回了迈出去的一只脚。

陈新甲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想,眼下平南侯势不可挡,无论是乳臭未干的少年天子,还是平日不可一世的科道言官,都压制不住这个手握重兵的寡头,此时不抱大腿,更待何时

主意打定后,他再度出列,奏道:“陛下,平南侯驱逐闯逆、拨乱反正,恢复我大明正溯,这份功劳震古烁今,无人能及。臣提议,除了加大都督衔、以大将军总督天下兵马外,另封其为平国公,加太子太保,并赐予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之特权”

话音一落,满朝皆惊,从皇帝到群臣不敢置信地张大了嘴巴,就连温体仁等人也颇为意外。

国公是何等殊荣,大明几百年来,也就开国元勋和靖难之役封过,永乐朝之后基本上没有出现过。这个暂且放在一边,“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简直是违背了君臣伦理,要多么疯狂的人,才能提出这样的建议

所谓“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是汉朝时提出来的。当时的礼仪,大臣为表示对皇帝的尊重,入朝觐见时要一路小跑,而“入朝不趋”就是可以慢吞吞地走;“赞拜不名”是指臣子朝拜帝王时,赞礼的人不直呼其姓名,只称官职;“剑履上殿”是指可以穿着靴子佩戴宝剑去上朝见皇帝,这些都是大臣极高的荣誉。而事实上,随着皇权的高度集中,这样的所谓荣誉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掌握生杀大权的帝王怎么可能容忍这样的人存在历史上拥有这样特权的人极少,最耳熟能详的,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倾朝野的汉末丞相曹操了。

第七百三十九章 咄咄逼人

这个提议一抛出来,满朝皆惊,就连夏天南本人也有些出乎意料。他反应过来之后,赞赏地看着陈新甲,心想:此人是个人物,不愧是在历史上留下过痕迹的名人,关键时刻敢于下注,有眼光、有魄力。

之前温体仁提议由陈新甲接任兵部尚书时,夏天南还有些不满意,只是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只能将就,毕竟是历史上主导了松锦大败、后因泄密被崇祯处死的人物,缺陷和污点很明显。不过现在看来,只要有足够的魄力,又听话,让他做这个兵部尚书也无妨,毕竟历史已经被改写,崇祯已死,朝廷中枢的控制力下降,对外作战的任务都将由琼海军承担,兵部只剩下了个空壳,其才干不足的缺陷可以被弥补。

陈新甲提出这个爆炸性的建议后,立刻转头望向夏天南,当看到对方赞赏的眼神时,谄媚地笑了笑,心里十分得意:这根粗大腿算是抱紧了。

这时,他无意间看到了人群中摇摇欲坠的杨嗣昌,心里犹疑了片刻,该怎么面对这位前任呢

很多人不知道他和杨嗣昌的关系,其实他能够以区区举人的功名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大,杨嗣昌的举荐功不可没。杨嗣昌总督宣大时,接触了时任兵备道的陈新甲,觉得他的才品心术与自己非常相似,极其欣赏,回到京城后大力举荐他,可以说,没有杨嗣昌,也就没有他的今天。说杨嗣昌是他的恩师,也不为过。

按理说,两人之间有这样的紧密联系,陈新甲应该努力维护杨嗣昌才对。可是面对平南侯的强势,加上仕途前程的诱惑,陈新甲选择了对杨嗣昌的遭遇视而不见,更不敢主动提及两人的关系。所以,不管是夏天南还是温体仁,都不知道两人的这层关系。

犹豫片刻之后,陈新甲打定了主意:为了维护杨嗣昌,选择与平南侯公然作对,是极其愚蠢的行为,何况还涉及自己的切身利益。那么,想办法保住他的性命,也算不枉相识一场了。

这时候,回过神来的温体仁奏道:“陈新甲所言不无道理,请陛下酌情考虑,以慰功臣之心。”

朱慈有些头痛,随口应答:“待朕想想。”

钱士升、王应熊、唐世济等人也纷纷出列,站队支持。

“功臣不可不赏,请陛下三思。”

几个大学士和左都御史站队,份量太重,其余的大臣掂量了一下自己的斤两,全都选择了沉默。这种事情,反对就是自寻死路,赞同就是昧着良心,还是选择弃权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