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还早得很。算了,我们换个话题吧,要不我带你们去抓青蛙吧,上次在成都吃了青蛙,到现在我还在想念。”
艾爸艾妈最近很忙,没时间帮她去抓捉青蛙,也不放心她一个人晚上出门,现在有了三个哥哥的加入,去抓青蛙,她可了顺便放一些青蛙到指环空间的水田里去养起来,以后自行繁殖,她也不用怕吃不到青蛙了。
“现在去吗天这么黑,怎么抓青蛙吗要不然,明天哥哥们带你去吧”
白仕军可是几个大人对艾笑语都疼爱有加,他可不敢顶风作案。
“哈哈,你们都是城里长大的,对青蛙不了解,我告诉你们,以前在农村时,爸爸都是晚上出去抓青蛙的,拿着电瓶灯,朝青蛙身上一照,它乖乖的不动了,抓起来轻松得很呢”
白仕兵坐不住了,他是一个吃货加玩货,听到这么好玩的事,心动不已地说道:“真的吗青蛙这么好抓啊我们还等什么啊赶紧出门抓青蛙呀,明天就可以吃到我们自己抓的青蛙,想想就兴奋啊”
“我也觉得趁夜抓青蛙,是个不错的提议啊,我们心动就行动吧,笑笑,你带着小兵去把抓青蛙需要的工具找出来,小军,你和我一块跟大人说一声去。”
聂心远也是一个玩货,赶紧分配起了任务。
不大一会儿,四个人就出门,聂心远牵着艾笑语的手,拿着电瓶灯走在前面带路,白仕兵走在中间,手拿着一个竹兜,用来装青蛙,而白仕军也拿着一个电瓶灯走在最后。
“到了,现在水稻还没有成熟,青蛙还不是最好抓的时候,下次等到水稻刚收完,我们再来抓青蛙,绝对一抓一个准。我们现在只能在田坎上,慢慢的找青蛙了。”
艾笑语知道青蛙在水稻的掩护下,都是绿色一片,没那么好找到。
“笑笑,你和小兵在原地站着别动,我和小军去前面找青蛙啊”
聂心远马上进入状态,一副抓蛙能手的样子。
“我抓到一只好大的青蛙呀,小兵,快把竹兜拿过来”
艾笑语没等一会儿,就听到聂心远的叫唤声。
“啊,我也抓到了一只。”
聂心远的话一说完,白仕军也抓到青蛙了。
“喂,这青蛙也太好抓了吧哥哥,一会儿,你把电瓶灯给我,我也去多抓几只青蛙玩玩啊。”白仕兵不高兴了,搞了半天,他变成跑腿的了,他也想亲手抓青蛙呀。
“我们三家,这么多人,青蛙少了可是不够吃啊还好,这竹兜够大,装满它,应该够做上盆菜了吧”
聂心远断断续续地抓了不少青蛙,一脸开心的样子,这次他来江津是来对了,这边真的挺好玩的,有农村有城市,有山有江的,可玩的东西,很是不少呢。
“对了,笑笑上次说,二姑妈做的丝瓜烧青蛙特别好吃,笑笑,你可要记得明天还得把丝瓜准备好哦”
白仕兵对吃食是记忆良好,他可记得上次在成都时,被艾笑语描述的丝瓜烧青蛙的美味给说得,差点给诱惑出口水来了。
“没问题,现在正是丝瓜上市时,丝瓜既美味,还清热降火呢,可是个好菜呢。”
艾笑语此刻也希望天快亮,赶紧吃上丝瓜烧青蛙了。
请分享
第044章 渔船和游江
第二天中午,大家吃到了美味的丝瓜烧青蛙,不过仍是意犹未尽的样子,约定晚上再继续去抓青蛙。
大家决定下午一块去划船,艾笑语觉得她一个女孩和四个男孩不好玩,打了电话给董菁菁,让她来五举村,等董菁菁到了,艾笑语就带着大家一块去田佩兰家,叫上她,大家相互介绍认识了,七个人里面,聂向云比其他六人大了10岁,成了一群人的领导。
“笑笑啊,你打算带我们去哪里划船啊”聂向云作为一群人的领头人,当然要问清楚了。
“就在五举村附近的中码头,听说这个码头年生久远,民国时期或者更早就存在了,具体是什么时候,附近的人家都说不清了。”
“我们都不会划船啊,而且你们六人这么小,也没什么力气划船吧。”
聂向云现在也是有些后悔跟这几个小娃娃一块出来玩了,但是他是才来江津,没有认识的朋友,同学,只得跟小娃娃一块儿熟悉一下附近的情况了。
“大哥,你好笨啊,我们不会,码头上总有会的人,到时候请人家帮忙划一下也不错啊,反正也要借人家的船才行。到时候船和人一块借得了”
聂心远对大哥是一阵无语,感觉他是读书给读傻了,心里为他不住叹气。
“云哥,心远说得对,人和船一块借,只要有得玩就行了。在成都,我们平时哪有这么容易接触得到江水的啊,真是太好了”
白仕兵对老家江津是越来越满意了。
“可不是,等会儿我们还可以到江里游泳,洗澡呢”
白仕军的话一说完,另外三个男孩都是一脸赞同的样子,他们几个男孩都是从小学的游泳,白仕军的水性最好,不过大家以前一般在游泳馆里游泳,最多在湖里游过,却没有在江里游过泳。
“你们没有在江里游过泳吧江水是流动的,很危险呢,一不小心就会被江水给冲走了,你们可不能随便在江里游泳,要不,下次叫上大人后,再一块游泳”
艾笑语看了几个哥哥的表情,发现他们都对在江里游泳,表现出了十足的兴趣。
“没事,笑笑,待会儿帮我们划船的人一定会游泳的,要是有意外,也会有人及时抢救的。”
聂心远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另外三个男孩也是不遑相让。
“算了,随便你们吧,不过,你们要是能够在江里也是如鱼游水的话,其实也不错,至少又多了一样技能呢”
艾笑语想起以前被江水冲走的小孩,也记起了后来发生过好几次抗洪救灾的军事行动,她发现她的这几个哥哥,都是家学渊源,可能会从军,多一个活命的本事,很是不错。
七个人走了半个多小时,就到了中码头,90年代初的时候,公路交通还不算发达,铁路和轮船很多时候还是运输的主力,中码头现在停渡的轮船很是不少,而且都是油船。
大伙找了半天也没有看到适合他们的小船,油轮可没有人会让他们乘坐,他们只得寻找用船桨的木船,或是渔船。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