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唐朝工科生> 分节阅读 31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15(1 / 2)

d子一巴掌抽死你

马周于是给李承乾分析了眼下的情况,推广教材的工作,那必须是钦定,如果不是钦定,那你就是在搞事,准备蛊惑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所以,不管这本教材多么的好,针对的又不是成年人,但必须是伟大光明正确的皇帝陛下英明指导。

名声,咱不要了。

李承乾眼睛又眨了眨,说:好哒。

马周怕事情又出问题,作为东宫幕僚智力第一,他又叮嘱了太子左庶子杜正伦:“明理兄,倘使陛下过问此事,当一如往昔,切不可言语维护太子。”

作为隋朝的秀才,杜正伦含金量也是相当高的,他拍着胸脯冲马周道:“宾王兄放心,此事醒的。”

那必须的,东宫幕僚要是一开口就是“太子是冤枉的啊”,“太子其实不是想要搞事啊”,“太子是被小人蒙蔽啊”这些都是扯淡,冤枉不冤枉,谁说了都不算,只有李董才能定调子。

至于小人蒙蔽如果太子被小人蒙蔽,那要你们东宫幕僚何用统统下岗算了。

东宫急的不行,老张却很淡定,心说这特么就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李董还没说什么呢,东宫就开始激动的不行。

再说了,当太子有啥好的还不如不当。

李承乾的个人意愿也不是当太子,而是没办法,摊上了长子嫡孙的位子不是就算现在李承乾说我不当太子,我想有生之年旅旅游,去一趟大一点的城市比如铁岭,但这也得有人信啊。

倘使让李泰李恪李治或者李谁谁上台,能眼睁睁地看着李世民的嫡长子还好好地活在那里吗

就算李承乾在草原裸奔,就这年头,草原人也不全是傻逼,他们难道不知道逮着李承乾打出“天可汗三世”的旗号

虽然是个暖男,可李承乾的智力还没有下降到吐蕃獒犬的地步,他也是有基本常识的。可以对储君这个位子不上心,但不能说不当。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暖男自己也觉得糟心啊。

事情还在发酵,作为“万民之主”,民主李皇帝对音训初本也算是上了心,手头也有一本印刷精美的高端版。只是曹夫子下山图的封面更加辣眼睛,李董找来了大舅哥:“辅机,你怎么看”

“陛下是问淮南开蒙韵书一事还是指韵书本身”

“曹夫子这本书,你怎么看”

“依臣之意,再等等看。”

长孙无忌的话让李世民有些疑惑,老阴货慢条斯理地解释道:“楚音多变,有类吴越之地。虽十里而音不同,如沔鄂两地,一江之隔而互不能识,须年长能道二者乡音之人,方能勾连。曹学士此书,若有成效,半年之内必有分晓。”

“嗯。”

李世民点点头,明白长孙无忌说的是道理。按照切韵雅言来学习,就算是靠近洛阳的河南道土人或者河北道之民,也许要一年多,算不上能迅速掌握,只能说这能够让人有一个系统的学习方法罢了。

这个方法好不好有没有用,士族和泥腿子的回答,也不必去多想。马周这样的人才,要不是来京能投入常何门下混饭,基本上洛下音也别想那么快学会。

“不过,臣听说”正当李世民还说要等等看的时候,长孙无忌眉头都没有抬一下,又开口话说一半,然后拿起手边的茶杯,吹了吹茶末,品味了一口之后,才继续慢条斯理道,“曹学士于汉阳兴办汉阳学社,音训初本已颇见成效。”

“嗯”

李世民一愣,他手头的音训初本是立夏之后才到手的。而张德印刷的第一批教材其实是在立春,前后差了几个月时间,但两三个月对智力正常的儿童来说,背下字母表完全不成问题。

只要能背下字母表,其中智力拔群之辈,就已经能够掌握发音。

长孙无忌是希望妹夫的家底更丰厚一些的,虽然在李承乾淮南道推广教材一事上他不发表看法,但因人废事是非常脑残的事情,作为一个下岗待业的天王,长孙无忌觉得曹宪的这套音训初本是长久生意。

“这是汉阳学社七岁以下童子名录。”

到长孙无忌手上的这个名录,是段纶给的,当然,段纶是从张德那里拿到的。老张又不是傻逼,这事儿肯定要冒出来,那肯定是自己爆出来比别人怼出来强啊。

骗人的最高境界是九真一假,老张这分名录是绝对没有作假的,但这是曹宪为招牌的汉阳学社,和临漳山分社没有一根卵毛的关系。

临漳山才是老张的命根子,汉阳城里的土豪关他鸟事。

“这是童子数月学习所成”

“嗯。”长孙无忌点点头,“荆楚乡音,京中多有揶揄者谓之鸟语,可见其乡音浓厚。然则有音训初本,学得洛下音者共计四十有九。汉阳学社有七岁以下童子一百又二人,数月之学,半数有所成。固有童子天纵其才,世上焉有天才聚于一地”

什么都会骗人,但数学是最诚实的。李世民脑子里过一遍,就知道音训初本的好处是多么的深远,对南北交流是多么的重要。

切韵,切个卵。

曹宪的试运行可以说相当成功,对普通人家的子弟而言,哪怕只是出去打工,你能开口就是洛下音,那就成功了一半。因为别人至少听得懂你是要来打工,而不是来打劫。

一想到这里,李董顿时心痒痒,连忙道:“召太子左庶子前来。”

第六十三章 躺着中枪杜正伦

太子左庶子杜正伦是个明白人,更是一个聪明人。皇帝召他前来,旁边还坐着一个悠哉悠哉的长孙无忌,九成九是跟太子有关系。

不过杜正伦也不慌,心说早就料到有这一出,马宾王可真是算无遗策,怕啥

“杜卿。”

李董很是威严地看着杜正伦,人到中年事业正旺的杜正伦微微颔首:“陛下。”

“召卿来,是有一问。”

心中暗爽的杜正伦正琢磨着是不是照着套路就来,结果李董开口道:“朕让太子安抚东南,太子做的很好。”

老杜心说不对啊,怎么不按套路来啊。

“太子在淮南诸事,朕很满意。”

呃这不对啊,这让人听得浑身难受啊。

老杜美髯微动,正琢磨是不是开口说点什么。又听皇帝在那里一本正经地夸着储君多么多么的有德贤良,可越听越不是味道,老杜心里头那是十五个水桶七上八下。

有心想说陛下你特么直接点吧,可老杜胆子不敢。

叽里呱啦好半天,连长孙无忌都觉得烦躁,李董这才收了神通,面无表情地拿起手中的音训初本,有意无意地扬了扬,然后拍在手中看着杜正伦:“可是太子有些时候做事,太过急躁。须知,万事要循序渐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