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是涟水县,都顺着槽渠,奔赴扬州发卖。
而主持此事的,正式崔弘道的徐州房子弟。
“今年徐州棉价钱在淮阴涨了。”
“怎么会涨”
彭城崔氏的宅院中,宛若茶会一样,这些子弟吃着茶,闲聊着眼下的紧俏买卖。
甚么“君子喻于义”,去他娘的
“之前放了风声出去,说是崔十二毁了棉田,这就价钱涨了。”
“是了,淮南还没种多少棉花,这棉绸是要涨。”
“本来就不便宜,沧州棉在洛阳都卖到两贯一匹。”
“怎么会这么贵那淮阴人运到扬州卖多少钱”
“徐州粗面一匹是五百文,到楚州就涨了五十文。”
“涨一成这楚州人怎么想的这淮阴到楚州才几里路”
“眼下行情好,紧俏。”
正说着,有人手中挥着一张纸,哈哈大笑推门进来,“喜事喜事,东都要砍了大騩山那帮子的脑袋,杜总统已经报给了朝廷,刑部核准,下个月就要在新南市腰斩弃市”
“嘶”
这些徐州房的崔氏子弟,都是倒吸一口凉气,朝廷居然这么狠
但是有崔弘道同辈的,却知道这不是朝廷够狠。而是看不惯清河崔氏的在发力,其中就有萧氏。
连萧瑀都站出来呼吁了两声,更别说一直叫嚣要“剿灭逆贼诛九族”的萧铿萧二公子。
尚书左仆射房乔,对此事更是保持了沉默,任由范阳卢氏说项,也不曾松了口。
至于皇帝,中书令长孙无忌已经派了人过来解释了此事,当然这不能说是中书令派人,得说是朝廷派了天使来安抚地方百姓。
总之,大騩山这件事情,得有人负责。
而东都方面杜总统麾下的马仔,直接咬在清河崔氏身上,只是没有直接开咬武城人,但这已经说明了问题。
更何况,徐州房的崔氏很清楚,华润号这个怪胎,还没有吐露心声。
好在华润号的核心旁边,有个姓崔的女郎,还能传回来点消息。
对于堂堂崔氏“和亲”江南土鳖,原本崔氏子弟是拒绝的,觉得这特么太掉价了。但是仔细一想,一个女人就换来这么多好处,何乐而不为
江水张氏虽然相对的不给力,可梁丰县男张操之,那绝对是有力人士啊。
而且还是沔州长史,非同小可。
“如今徐州棉算是打出了名声,扬州已经翻了两番。卖给胡人,也能卖到两贯一匹。”
“这还有利润”
“高达国王子采买了十万匹,两年定额。”
“嘶”
“有钱啊。真有钱。”
“这高达国王子倒也不是无脑之辈,也是见识过两京繁华的,自是有成算。”
第六十六章 熟烂
长安的风流薮泽之地,一如既往的轻歌曼舞,只是东宫的幕僚们,却是无甚心情去欣赏。哪怕是太子最是喜爱的“胡旋舞”,如今也打不起精神去观摩一番。
啊,太子的小脑真发达呀,他的“胡旋舞”跳的真好
“杜兄”
作为太子左庶子,杜正仪现在只想日狗。以前没觉得陪太子读书有多么的困难啊以前的学习量也没现在这么恐怖啊以前以前都是在干啥啊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京中吏员的任用越发重要。往常都是中小贵族用来塞家人搂钱的位子,如今却是不行了,大大的不行。
诸如计吏之流,倘使没有合适的能力,在那位子上出了岔子,极有可能六部高官直接冲过来狂喷。更不要说宰辅级的人物,如今也是沉浸在数据之中,情不自禁,身不由己。
“东宫榷场新增的棉麻场,朝廷是同意了的。”
杜正仪先是说了这么个好消息,当然这个好消息来之不易。皇帝派了丹阳郡公为河南道行军总管,然后直隶近畿总统杜如晦也被临时挂帅,负责直隶近畿的粮秣民夫调拨,然后皇帝就把直隶近畿和河南道靠近淮南道附近的所有姓崔的,全部抓捕归案。
这是一个什么级别的行动呢
崔氏在直隶近畿和河南道西南地区的所有庄园乌堡,全部摧毁一空,涉及人口逾二十万,田产接近七百万亩,还不包括山林水草等等。
为什么唐朝的户籍统计效率远不如隋朝明明贞观年以来的文治武功都已经相当的厉害。
春秋小霸越国十年生聚尚且实力斐然,何况大唐
老张窝在长安的时候,就发现了猫腻,李皇帝从立国开始,就是一路妥协。
可以这么说,大唐帝国有限责任公司的老董事长李渊,它仅仅是名义上的开国皇帝,可正是因为这个名义,使得一开始的妥协行为,延续到狂霸酷拽叼的李董时代,就显得有些掣肘别扭。
一个能开“玄武门”副本的二十八岁青年,他大概是不喜欢这种憋屈的。可是,时代惯性,让他不得不选择了妥协,不管是东突厥、五姓、文官、勋贵一一妥协过。
政治妥协在经济上的直接反应,就是武德年到贞观五年之前,在主要的农耕区,都是非常发达的庄园经济。
不管是瞧不上李皇帝的五姓七望,还是说已经实力崩解的关陇军头,亦或是“玄武门”新贵,甚至是那些在北人眼中十分矫情的南朝遗民,也是庄园经济。
配合唐初统军府的府兵制,抛开上百万唐军废柴,剩下的二十万战兵,绝对是精锐中的精锐。
哪怕没有江南土狗的罐头、香肠等等,唐军在这个时代,依然是靠着金钱砸出来的强力军事单位。
所以,作为一代雄主,李世民在太极宫虎视四方,他自然不用担心庄园经济在他手上作死。
去读读小说网